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档案》2005,(6):58
为更新“齐鲁名人档案展”,2005年上半年,山东省档案局(馆)向山东籍或在山东工作过的国家领导人致信,表达征集领导人资料的愿望。信发出不久,首先收到了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题字的《李肇星诗选》,从诗集中表露了外交官鲜为人知的诗人才情。李肇星,1940年10月出生,山东省胶南市人。1959年高考时,李肇星没有如愿进入一心向往的北大中文系就读,“意外”地被第二志愿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成就了他今天的职业外交家之路。对于这个结果,无论是他的中学老师还是大学同学,都直呼“没想到”,在他们看来,从事文学工作才应该是李肇星最可能的选择。从事外交…  相似文献   

2.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外交部长李肇星3月5日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前后,都是一路小跑,但他还是没有突出“记者重围”。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李肇星三次将记者问得哑口无言。“你读过三个联合公报吗?”李肇星每向前移动一步,都要有20余人同时配合,当被问及台方宣布“废统  相似文献   

3.
文摘     
李肇星——诗人、国人、家人外交部长李肇星是山东胶南人,今年64岁,至今仍然留有浓重的山东口音。他幽默地说:“山东口音也确实难改,因为它是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的口音,历史的积淀太重了。”幼年的贫寒生活使李肇星性格朴实、执著。而作为诗人外交家,他又是个情感丰富的性情中人。因为外交事务繁忙,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能守候在她身边。母亲的最后一句话是“要回家”。这句话,让李肇星永生难忘,这个“家”,也许仅仅指他胶南的家,还有一个名叫“中国”的家。他在为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而作的那首诗里写道:在昨日的创伤里,/在今日…  相似文献   

4.
3月6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邀请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就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李肇星部长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与姜恩柱交流意见。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盛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3月3日,“两会  相似文献   

5.
晨光 《传媒》2006,(4):27-27
<人民日报>3月17日4版一条短消息的标题如下: 李肇星会见联合国秘书长 黎巴嫩和叙利亚问题特使 这个标题的意思是:李肇星会见联合国关于黎巴嫩和叙利亚问题的特使.这个标题的文字没有错,但是这样移行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一般说来,如果是两行标题,读者在读完第一行时总习惯停顿一下再读第二行,因此标题移行断句时不能只考虑上行与下行的字数相等相称,而应考虑其内容的严谨.如果标题中的词语环环相扣、不易断开,那就不妨将其标成一行题.就在这个短消息下面还有一条短消息,其标题为:  相似文献   

6.
巧与记者周旋现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部20位发育人中任期最长的一位。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公众的关注。特别是那些西方记者,过一段时间就要“旧事重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趣味     
中国大使舌战美国“铁嘴”美国广播公司的《本周》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电视专题节目之一,它的主持人山姆·唐纳德是全美电视界有名的“铁嘴”。5月8日上午,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应邀来到该节目直播室,就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袭击事件接受现场采访。在美国名气很大的专栏作家乔治·威尔被聘为客座主持。唐纳德劈头就问:“你刚才在电视上看到了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外面的情形,你能保证美国驻中国外交人员的安全吗?”李肇星当即反问;“你们一直不断地谈论你们外交官的安全,我很奇怪,你为什么不问问在贝尔格莱德被杀害的中国外交人员的情况?我不…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推出了两位新发言人:李肇星和赵启正。巧合的是,两人都出生于1940年,此前谈都有丰富的发言人经历,此次双双“重操旧业”,“铁齿钢牙”巧答记者,令本次“两会”的前两场新闻发布会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去年11月12日在华盛顿会见了北京日报社新闻代表团一行,并就当前如何搞好新闻报道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李大使极善言辞,常常巧妙地利用幽默来调动大家的情绪,令人印象深刻。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近几年来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江泽民主席访美和克林顿总统访华,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肇星说,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日益增强,与新闻媒介的宣传密不可分。克林顿访问中国时,与江泽民主席答记者问,以及北大学生的提问,通过电视向全世界实况转播,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让世界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文庙旧书市,不意发现李肇星的散文集《远行的诗情》,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我国现任外交部部长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这个多年采访两会的老记者,有幸得到了向李肇星提问的难得机会,却在激动中拿倒了话筒,我由此而“名扬”全国,这也为我终生的新闻从业经历。  相似文献   

12.
内政、外交原属一体。外交应为内政的延续,内政可为外交提供说服和威慑的力量。因此,既然“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本届政府的一个指导原则,则外交部长李肇星在5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将它称为外交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13.
市州报头版发稿指令性的多.领导活动多,会议新闻多,工作报道多,版面编排很难出新出彩。如何让头版编排有创新,让版面活起来,美起来,亮起来,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在南配楼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李肇星部长、部领导成员乔宗淮等和部内各司局有关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外交部保存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外交档案就此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相似文献   

15.
最近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充分利用著名外交家、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手持《惠州日报》演讲并赞扬《惠州日报》的难得良机,打出一套相当漂亮的传播"组合拳",从而有效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本文以此为例,谈谈全媒体融合新形势下党报如何提升引导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两会的新闻发布始于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建立的"元年",一直是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发展的风向标和指示器,也是我们研究新闻发布工作最好的案例.去年我们已经关注到两会新上任的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和李肇星成了"最抢眼的人物",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以两位发言人的表现为案例,进一步研究发言人所需要掌握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张燕 《新闻实践》2007,(4):12-14
成就报道的目的是要通过群众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来鼓动社会,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干劲。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才能让群众喜欢看。当前成就报道的通病是:谈工作多,讲故事少;列数据多,说新闻少;单向式多,互动式少。如何让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一是用“新闻故事”让成就报道活起来,二是让“人物”成就报道动起来,三是通过活动策划,让成就报道与群众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用功 《出版参考》2006,(10):42-42
巧与记者周旋 现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部20位发言人中任期最长的一位。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公众的关注。特别是那些西方记者.过一段时间就要“旧事重提”.表示一下他们对邓公的“关爱”。1989年8月31日下午,国际俱乐部二楼。“邓小平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拥有这良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此前,十届全国人大五次新闻发布会、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发展现代农业新闻发布会接连开场……随着大会议程的逐步推进,一场场新闻发布会如期而至,一位位政府要员逐次登场,等待记者发问。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俨然成了记者们举手提问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外交部档案正式对外开放”,此举在中外档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李肇星外长在“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上指出:外交档案不仅要为国家利益服务,还要为公众服务。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虽然开放的档案所占的30%的比例不算很大,但终究是重要的积极的一步。”一时间,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