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鳐科家族     
袁军 《钓鱼》2007,(5S):46-47
鳐目Rajiformes 鳐目包含500余种。鳃孔位于腹侧面,胸鳍与头部愈合成完整的体盘。无臀鳍,鳃孔大多为5对,背鳍一般为2扇,但有的仅有1扇甚至没有。大多鳐目基本上都生活在水底,少量在表层。大多为胎生。  相似文献   

2.
鲨科家族     
六鳃鲨目六鳃鲨目由皱鳃鲨科和六鳃鲨科构成,该类鲨鱼身体细长,呈圆桶状。头部为圆锥形或略微长扁。鳃孔较大,有6~7对。所有鳃孔都位于胸鳍之前。口位于身体前端或腹面,呈大大的U字形,其后端能到达眼的后方。背鳍只有一扇,位置较腹鳍更靠后。背鳍上无刺。有臀鳍。尾鳍较长,上叶发达,下叶则较小。喷水孔较小,开口在眼的后方略靠背侧处。牙齿形状特殊,且不同科之间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鲨科家族     
袁军 《钓鱼》2007,(3X):46-47
六鳃鲨且由皱鳃鲨科和六鳃鲨科构成,该类鲨鱼身体细长,呈圆桶状。头部为圆锥形或略微长扁。鳃孔较大,有6-7对。所有鳃孔都位于胸鳍之前。口位于身体前端或腹面,呈大大的U字形,其后端能到达眼的后方。背鳍只有一扇,位置较腹鳍更靠后。背鳍上无刺。有臀鳍。尾鳍较长,上叶发达,下叶则较小。喷水孔较小,开口在眼的后方略靠背侧处。牙齿形状特殊,且不同科之间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海鱼风雷     
《钓鱼》2006,(16):46-46
颗粒犁头鳐(犁头鳐科);孔鳐(鳐科);中国团扇鳐(团扇鳐科);青鳞鱼(鲱科)。  相似文献   

5.
钓友相会,谈起补品之事。有位钓友问:“目前一些补品,说是用深海的鲨鱼制造的,什么是深海?深海有哪些鱼类?”这倒是十分有趣的话题。所谓“深海”,就是海水深500米至2000米不等,甚至于3000米以上。深海鱼类并不单指鲨鱼(其中部分鲨鱼才是属于深海鱼类,大部分是中上层鱼类)。深海鱼类的种类很多,据有关资料初步统计,全世界共有49个目,常见的有:天鳃鲨目的灰文鳃鲨,真鲨目(猫鲨科)的光尾鲨,角鲨目(鲨科)中的蒲氏霞鲨和乌鲨,鳐目的无刺鳐科,银鲛目的吻银鲛科,鲱形目的深海鲑科、褶胸鱼科、钻光鱼科、巨口鱼科、蝰鱼科,灯笼鱼目的新灯笼鱼科、裸…  相似文献   

6.
鳐科家族     
袁军 《钓鱼》2007,(5X):48-49
1斯氏深海鳐bathyraja smirnovi 鳐科,长1米1。分布于白令海西部到隐支岛一带日本海水域,水深100~1000米的水中。从项部开始生有肥大棘刺,在躯干部中断后一直延续到尾部的第一背鳍。在肩部也有1~2对肥大的棘刺。体盘的前缘处和眼的内侧长有赘疣状鳞片。背面为深茶褐色,体盘中央常见有一对小的白色斑点。图片为北海道额霍茨克海域出产的斯氏深海鳐。  相似文献   

7.
鳐科家族     
袁军 《钓鱼》2007,(10)
1斯氏深海鳐bathyraja smirnovi鳐科,长1米1。分布于白令海西部到隐支岛一带日本海水域,水深100~1000米的水中。从项部开始生有肥大棘刺,在躯干部中断后一直延续到尾  相似文献   

8.
垂钓团扇鳐     
刘浩 《钓鱼》2005,(23):51-51
团扇鳐是我国东海、南海、黄海以及渤海地区常见的一种鱼种,俗称为团鳐、团扇和皮郎鼓。该鱼体形扁平,成团扇状,体长约在30~50厘米,体重200~500克。体表呈粽褐色,腹部呈面白色。团扇鳐的尾巴扁平粗大,每侧各有一皮褶。眼小,有喷水孔。体背中央自头后至第二背鳍前方有一纵行结刺,每侧肩区也有两对结刺。  相似文献   

9.
名家杰作     
《围棋天地》2008,(23):67-67
官子功夫深厚的棋手大多棋风冷静,因为目数的争夺经常会持续至最后一刻,哪怕是几分之几目,都不可放过。  相似文献   

10.
岱山钓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豪重 《钓鱼》2008,(11):58-59
鳐,又名团鳐、团扇、皮郎鼓,原本只是在画册和电视上看到过,却不曾想自己却也钓了一把,更没有想到舟山的岱山岱衢洋便有这种鱼出产。大概因为肉质不是很鲜美的缘故,一直少有人钓。但当地的一些老钓手却颇为喜欢钓鳐的感觉,一是其体型较大,有成就感;二是咬钩后也颇有力道,很让人有些刺激感。前往岱山并不复杂,钓手可以直接从定海的三江码头乘船前往。也可由上海乘船前往普陀山,其问路过岱山。  相似文献   

11.
12月7日,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比赛,由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奖项揭晓,《奔腾》等6个杂技节目,《牌影》、《扇韵》两个魔术节目分别摘得大赛金奖。  相似文献   

12.
小说武术扇     
近十年来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中,出现了一种以折扇为器械、以拳术为基础的独特的武术体育运动项目——中国武术扇。乾隆扇、宫廷扇、长拳扇、杨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四维太极扇、莲花扇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些武术扇的产生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武术运动深入人心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中国的扇器历史悠久,据记载,舜时已  相似文献   

13.
资讯     
《钓鱼》2012,(8):66-68
全球渔具知名企业公布财政结果,瑞帕拉强化冰钓渔具研发推广,终其一生寻找的大鱼,初钓创纪录,爱尔兰钓手钓获破纪录的鳐鱼,  相似文献   

14.
蔡健 《中国钓鱼》2004,(11):46-47
两年前程宁先生在《中国钓鱼》上连载《讨论竞技钓鲫法》一文(以下简称《讨论》),文中提出了与流行调钓理论相左的看法,即因为浮漂杆大多为下粗上细,且浮漂受水面张力的影响随示标杆的直径增大而增大。所以,浮漂调的目数越多,受水面张力越大从而越迟钝,浮漂调的目数越少受水面张力越小、越灵敏。  相似文献   

15.
邹思全 《钓鱼》2011,(15):38-39
什么是轻口鲫?就是在垂钓中,遇到的鲫鱼吃口小而轻微,表现在浮漂上,其动作大多很小,一般不超过1/3目,甚至出现一线的小动作,如果不细心观察浮漂,就会失去许多中鱼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极扇运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健身价值、观赏及娱乐价值进行探究。同时在太极扇项目开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太极扇文化发展的不确定性、传播的不完整性、套路编创的不均衡性以及服装的不规范进行分析,为太极扇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式太极扇     
21、提膝推扇(独立跨虎)(图23-4)向右斜削:右转身,双脚尖转朝南,右手扇向西南斜削,左掌不变,眼看左掌。(图23-6)并步端扇:并步,时,扇沿顺时针上转并合扇,两合握,眼看正前。(图23-2)翻扇右推:身微动,带动右腕里旋将扇沿翻朝外并微右推,左掌随右小臂,眼随扇动。右弓步刺扇:两脚掌为轴,身左转,胸朝东,右手扇向东平刺,左掌心朝上与右手平行前指。咨询热线:0431本栏由长春市武术协会协办(图22-1)弓步藏扇:右脚跟为轴,身右转,胸朝西,左脚下落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前推,右手扇藏于左肘下,眼看左掌。(图22-2)出步穿扇:右脚向西北方迈一步,同时,扇由左…  相似文献   

18.
二摆调校法     
谷晓林 《垂钓》2006,6(5):6-6
在调标的过程中.初始离底调目的确定,多是根据钓友自己的判断和习惯使然。但大多钓友又对自己初设的调目没有信心:本人经过多番实践发现.其实这个调目也可以由浮标和线组来帮您校正.而且比较准确,展开之前.有必要先唠叨几句“浮标的自身语言”大多数钓友都知道,  相似文献   

19.
吴式太极扇     
[简介] 近年来,涌现了很多关于扇的武术套路。如:陈式太极扇、杨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等。根据掌握的资料,还没有吴式太极扇的套路形成,应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我们创编了《吴式太极扇》这一新套路。经过几年来的习练和表演,得到了有关人士的初步肯定,为使这一新套路更加完善成熟,现将其整理成文。吴式太极扇的特点仍然是以吴式太极拳的身法步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一杯生普洱 《收藏》2012,(10):68-70
扇面文化最初流行于文入之间,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清杨修为其画扇之事。到了北宋,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传留下不少扇面画。集书法、绘画艺术于一扇之上,则始于明代,并随之出现了拆扇。文人骚客如唐伯虎。郑板桥等,均有画扇轶事流献明清两代;几乎所有在画史上留有一笔的画家都画过扇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