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玉的《观音山》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从第五代导演对历史文化进行清理和第六代导演对当下社会、政治、人情关照的视域里超拔出来,镜头从世俗的坚硬外表切入,探进生命的深渊进行超越式书写。它把电影的现实关怀拔升到叩问个体终极命运的高度,表达了生命的无常感和悲怆感,这使《观音山》在中国电影中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者电影”。  相似文献   

2.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当中国第五代导演光彩渐隐之际,一批更为年轻,被称为第六代的导演,以其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片断化的感觉风格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创作群体。多年电影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一拍片就造就了独特的影像风格——“影像魅力远胜于形象魅力”。在其充满“隐喻”的简约电影风格中,我们既看到了第六代导演的过人之处,也看到了他们不尽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电影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电影艺术——一种妥协的艺术,一种在各种力量间寻求平衡的艺术。以电影《黄土地》为个案,从剧本对原作的改编、电影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发现“第五代导演”的精神气质,同时探讨电影在表层、潜层和深层思想表达中的多义与悖论,从而说明电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霍建起是中国电影导演群体中比较独特的一位,他的电影既继承了第五代导演深沉含蓄的美学特征,又兼具第六代导演求新求变的创作特色,在中国电影导演界可谓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分析他的几部影片,总结他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5.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银幕色彩斑斓、星光灿烂。“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招收的,学成毕业闯入电影界的新生代导演们,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江浩、何为;……以全然一新的姿色,刮起了一阵电影旋风。这就是至今为人称道的电影新生代——“第五代导演”群体。2.张艺谋,无愧于“第五代导演”的顶尖人物,中国电影的实验先锋。自1987年独立执导《红高粱》以来,张艺谋在国际影坛声名雀起。他先后入围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捧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第四、五、六三代导演分别以诗意化、寓言化、个体化的影片风格为人所熟知。在这诸种影片风格背后隐藏的是导演在多种合力作用下的价值取向:第四代,价值取向上的保守主义倾向;第五代,交织着激进主义的保守主义倾向;第六代,由激进走向保守。  相似文献   

7.
当世界电影跨过了它一百年盛典的时候,中国电影也迎来了九十年纪念。按通常的说法,中国电影已经先后产生了五代各具特色的导演和作品。中国的第一代电影肇始于拍摄京剧“折子戏”《定军山》,那是默片时代;第二代即是从1930年《歌女红牡丹》开始的有声电影;第三代则是指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开始这十七年的电影。这三代前辈在筚路褴褛的开创性事业中,为中国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肖雪梅 《陕西教育》2009,(11):94-94
"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观念有诸多的不同,这与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各自吸收的艺术营养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法国新浪潮电影人特吕弗和阿斯特提出的作者电影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影响中国改编电影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电影评论界开始更加关注导演的改编影片的艺术个性表达以及艺术技巧创新,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拍摄的许多作品中也能发现作者电影的特征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也推动了作者电影理论对中国导演的巨大影响力,本文从其改编影片赵氏孤儿为切入结合陈凯歌其他作品来研究其对作者电影探索。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丰富并深化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内涵;第二,第五代导演的影像本体美学在中国影坛独辟蹊径,是对中国电影叙事艺术的一次重大革新;第三,第五代导演的影像语言融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为一体,画面构图、光影、色彩,以及镜头运用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第四,在形象塑造上,第五代导演普遍经历了从写意到写人、从意象营造到人物刻画的转变过程,创造了一系列意蕴丰富的艺术意象和成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作者电影“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法国新浪潮的"作者电影",追求的是电影艺术和创新,要求导演忝为影片的中心."作者电影"也称为"作家电影",和作为批评理论的作者论有相同之处.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身体力行地倡导了"作者电影",尽管有缺陷,但作为电影艺术的追求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说的电影改编不等于用影像去复述原文本.电影《少年派》导演李安通过改编原著小说,用内敛、含蓄的电影语言,将东方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文化智慧融入到影片当中,证明了自己作为“当代第一华人导演”的超凡实力.文章通过比较小说原著与电影,揭示了电影导演对小说所做的寓言式改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当代电影中的"东方主义"与"性别政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初期由海外资金与海外市场驱动 ,以第五代为主的中国电影导演们不约而同地创作了一批类型化的“艺术电影” ,其中所呈现的“以女性自居”的东方主义倾向深刻地体现了东西方性别化的权力关系。当海外资金退潮 ,中国电影并没有摆脱这种令人尴尬的表述。 90年代中期以来 ,又出现新的东方主义变体 ,进一步演绎着以性别为象征的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方面,真实与虚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与第五代导演将历史寓言化、距离化不同,第六代导演更多的是将历史拉伸到当下现实生活。在这种对当下的冷静体察中,第六代导演将自己个人经验带入到电影中来,通过对边缘题材的开掘,对失语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一些亚文化层面的进入,实现了个人历史记忆的银幕书写。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陆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张艺谋的电影从创作走向上看,经历了一个由人文关怀到世俗关怀的转型过程。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90年代文化精神的嬗变、艺术家的个性气质,思想深度、创新难题等诸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转型的原因,同时还对张艺谋电影创作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末上映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欢乐英雄》及其续集《阴阳界》,由第五代著名导演吴子牛执导,改编自司马文森1964年出版的革命小说《风雨桐江》。在这一改编中,电影继承并发展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越轨笔触,改写并发扬小说中关于人性的探讨、多方势力斗争的描述以及闽南地方文化的书写,从而以一种有别于传统革命叙事的视角进入并重构《风雨桐江》所叙述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闽南地区的革命历史,是一次从文化层面重述与演绎历史的新尝试。从这一改编中可以窥见,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对过往意识形态话语的反思和对“如何理解与书写历史文化”这一议题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13,(3):8-9
1《红高粱》改编作品:《红高粱》作者:莫言导演:张艺谋成功指数:理由:《红高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名作,曾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而据此改编的电影则抓住了文学作品歌颂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的精神内涵,并运用精湛的电影语言加以表述。该片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8.
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虽然有所谓的代际阻隔,但导演们都从人性的角度来对他人与社会的问题表示关怀。第五代面对历史和市场并存时,并没有选择遗忘,而是选择历史的重新编码,将消费话语与历史的深度杂糅起来,第五代惊人地使用影像唤起人们的记忆缺席,在他们呈现的历史中,并不是一种失语的历史,而是一种人性关怀忠实表达的呈现。当第六代电影涉及到社会控制的一些权力关系机制时,他们以表达人文权力的非透明和固有方式起作用,使得电影意识形态控制合法化,他们的作品暴露了社会话语的禁忌,讲究社会个体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蓝风筝》这部电影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田壮壮的作品,和其他的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一样,这部电影同样把视角放在了对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的刻画上。相比于其他几部刻画政治运动的电影,《蓝风筝》则更显得平和与真实。在那个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肆意风行的年代中,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总是显得很微不足道。《蓝风筝》除了给我们呈现了那个年代的政治运动给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造成的影响外,也在很大程度上也表达了一种反抗精神,以及又在时代面前不得不屈服的无奈。  相似文献   

20.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通过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来反映发展中的社会,一直以独特的纪实风格记录变迁的中国,对底层人民的人文主义关怀是他的创作理念。本文在第六代导演突破第五代重重包围的基础上研究贾樟柯故事结构和声音处理方式,进一步研究贾樟柯电影的纪实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