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89年夏季的一天,在黎巴嫩的某个恐怖组织发出威胁说,他们将杀害被他们劫持的美国人质。美国政府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等候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记者们急于了解美国官方将做何种反应,他们围住一位白宫顾问发问道:“布什总统此刻在干什么?”“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收看CNN,”这位顾问说,“CNN正在播出采访中东问题专家的专题节目,或许某一位专家的意见将被总统采纳。”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后,苏联方面的第一个反应是在半夜将CNN驻莫斯科的记者请到克里姆林宫。在那里,一位苏联新闻官员对着CNN的镜头宣读了谴责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声明。几个小时以后,美国驻苏大使才接到苏  相似文献   

2.
1989年夏季的一天,在黎巴嫩的某个恐怖组织发出威胁说,他们将杀害被他们劫持的美国人质。美国政府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等候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记者们急于了解美国官方将做何种反应,他们围住一位白宫顾问发问道:“布什总统此刻在干什么?”“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收看 CNN,”这位顾问说,“CNN 正在播出采访中东问题专家的专题节目,或许某一位专家的意见将被总统采纳。”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后,苏联方面的第一个反应是在半夜将  相似文献   

3.
刊林漫步     
世界上没有无限制的新闻自由有的人以为,既然讲新闻自由,就不应该有什么限制,讲限制就无所谓自由。持这种看法的人,中国有,外国也有。一次笔者出国访问,一位外国记者问,“中国有没有新闻自由?”笔者回答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有新闻自由。”又问:“有新闻自由,为什么还要用四项原则加以限制?”笔者用这位记者自己国家的情况回答说:“贵国是世界公认的有新闻自由的国家,但也有几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佛教作为国教的地位,皇室的尊严和权利,国家的利益。不能因  相似文献   

4.
新闻自由是把双刃剑——中西新闻自由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小玉 《新闻界》2006,(1):116-118
新闻自由是一把双刃剑,即自由和制约两方面。新闻自由主要包括采访权、报道权、发表权、评论权、知晓权、使用的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等;而对新闻的制约手段有哪些呢?主要有法律、行政、经济和暴力等四种制约手段。2003年4月,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文化处组织了一次中美可视电话讨论会,会议的主要话题是新闻自由,中方参加者是近20名媒体记者和高校教师,美方主要是倡导新闻自由的民间机构的两名负责人。这场讨论汇成了一场争论会,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新闻媒体有没有“新闻自由”,因为中国媒体是受政府控制的。西方人总是以…  相似文献   

5.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987年12月7日抵达华盛顿,同里根总统签署中导条约。美国对这件大事有什么反应呢?记者发回的特写《首脑会晤前夕的华盛顿》(见1987年12月7日《新华社新闻稿》),就这一问题作了回答。美苏首脑会谈是举世瞩目的大事,美国公众更不例外。记者通过描写12月5日的公园集会的盛况说明首脑会谈的重要。“来自全国各地的和平组织的成员约3000人……在白宫对面……公园集合,然后手拉手组成一条‘人桥’,从白宫一直延伸到……苏联驻美国使馆,……一批儿童把鲜花送到白宫和苏联使馆,  相似文献   

6.
意外的成功去年,我写了两篇国际述评,都意外地获得好评。《欺人太甚》一稿还被评为新华社1989年一等好稿。去年8月15日,美国武装部队动用千架直升机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市中心举行所谓“保卫”美国驻巴拿马大使馆“安全”的军事演习。一国军队未经驻在国同意,公然在另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举行军事演习,在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实在是欺人太甚。16日,我在  相似文献   

7.
1734年曾格因“煽动性诽谤罪”被捕入狱,它将能够有权批判当局的新闻自由权带入人们的视野。1791年美国人将新闻自由写进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新闻自由概念发展至今,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然而,当新闻自由给予记者更多报道的权力的时候,什么才是新闻自由成为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作为新闻从业者同样需要衡量新闻自由的权限,也许一不小心就会踏入诽谤的陷阱当中。另外,西方记者滥用新闻自由的概念,大肆渲染扭曲别国新闻事件,伺机煽动舆论。本文基于对曾格案后续影响的分析,针对政党对于新闻自由控制以及西方记者对于新闻自由的滥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新闻自由问题争论不休,但大多是纸上谈兵。在1989年学潮、动乱、暴乱期间,新闻自由是个热门话题,从理论到实践着实较量了一番,显示出分歧之大。 (1)胡绩伟、严家其、钦本立等人主张的新闻自由的实质是什么? 上海市委1989年4月26日宣布:鉴于钦本立同志严重违反纪律,决定停止其《世界经济导报》总编辑职务,并对《导报》进行整顿。围绕这一问题,在新闻界内引起了激烈争论,成了那次风波中的焦点之一。首先发难的是严家其、许良英、苏绍智、包遵信以及理论界、新闻界、文艺界一些头面人物,在4月28日以“捍卫新闻自由”为题,发出致中共上海市委的公开信,指责上海市委的做法“侵犯了新闻自由”。5月4日,“北京高校学生游行”新闻照片上,出现“声援《世界经济导报》”的标语。5月9日,首都32个单位的1013名新闻工作者的签名信递交全国记协,要求同党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负责同志对话,对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世界经济导报》被整顿,该报总编辑钦本立同志被停职问题。”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20日凌晨1点,为购买年货和圣诞节礼品而连日忙碌的巴拿马人,大多酣然睡入梦乡。突然,霹雳天降,炮声大作,我猛然惊醒,披衣即起,奔进办公室。电话铃响了,传来一位家住运河区的记者朋友的急促的声音:“美国人动手了!炮击国防军司令部了!美军坦克越过烈士大街,从运河区打进巴拿马首都了!”显然,这不再是一般军事演习,而是美军早有预谋的武装入侵。我立作布置,分社四个人员包括两位女同志马上投入紧张的报道:打开所有收音机、电视机,拨通有关新闻来源的电话,密切观察周围动静,细听枪炮轰炸声的远近,以最快速度把消息报出去。但平时新闻来源的电话都打不通,电台、电视台只放音乐,而四外炮声隆隆,战机怪声呼啸。我让孟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5月25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召开“揭露美国新闻自由伪善面目”座谈会。来自全省主要新闻媒体暨大学新闻系的领导在发言中从不同的角度,以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痛斥美国“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座谈会开始,大家起立向邵云环等三位烈士默哀。与会同志争相发言,大家从美国新闻事业演变的历史剖析了美国所谓“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抨击了美国媒体标榜的所谓的“新闻自由”与“公正”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一个谎言。5月8日夜间北约对我驻南使馆有预谋的精确轰炸,美国暨西方主流媒体则一口咬定是“误炸”;对3名中国记者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新闻自由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向来标榜自己的民主和自由,尤其是新闻自由,并宣称其新闻自由是彻底的、绝对的,是超阶级的新闻自由。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美国对待别国的新闻自由又是采取什么态度呢?让我们通过美国与半岛台之间的恩恩怨怨来认清其“新闻自由”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一向自诩是有充分新闻自由的国家,西方国家也一直强调他们是高度尊重新闻自由的。多年来,世界人民通过西方的新闻报道,早已领教了他们的“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狂轰滥炸以来,美国当局对待新闻报道的做法,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成为西方“新闻自由”的又一次自我诠释,使世界人民又一次看到了西方“新闻自由”的真正面目。西方主流媒体怎样报道对南联盟的空袭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例。——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动武制造舆论。1998年9、Ic月,西方媒体…  相似文献   

13.
5月25日,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召开“揭露美国新闻自由伪善面目”座谈会。来自全省主要新闻媒体暨大学新闻系的领导在发言中从不同的角度,以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痛斥美国“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烈士的鲜血揭穿了美国“新闻自由”的画皮查治顺(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省记协副主席):美国一贯标榜的“新闻自由”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是公正的,还是有偏见的?我谈几点看法。一、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后两小时,“美国之音”就报道说:‘冲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意外击中”,给人的感觉是导弹打错了,这与以后美国所谓…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05,(12):42-42
“无国界记者”组织日前公布了“2005年世界167国新闻自由排行榜”,丹麦、芬兰、爱尔兰、冰岛、挪威和荷兰等欧洲10国位列排行榜前10名,而一向标榜自己是最讲新闻自由的美国,因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在“世界新闻自由日”那天,湖南长沙发生了一起记者被打事件。被打方乃央视“中国法治报道”栏目的记者,而事发之地,恰恰是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基地长沙“世界之窗”文化旅游景区。近年来,记者采访被打,似乎已司空见惯,因此,几个年头被称作“记者被打年”,《新快报》某记者在2003年一年中,居然5次被打,其中一次竟险些丧命。只是湖南这次“殴记”事件,因为特别的对象特别的时间以及特别的地点,而在全国哗然了一阵子。3个月之后的8月1日,本刊记者在google网站上搜索“2006年记者被打”,竟然有10,30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这让记者提前惊呼:“2006,又一个记者被打年?”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5月3日是“世界新闻自由日”。这一纪念日源自1993年12月20日联合国经社委会的提议。10年来,每年的这一天.一个名为“无国界记组织”的机构都要发布一份“世界新闻自由”年度报告,披露全球性的迫害记事件。尽管在这一年度报告中.我们并未发现关于中国记在采访、报道中受到伤害的任何记录,但是,近年来新闻记遭到暴力对抗的事例却屡屡见诸国内媒体.  相似文献   

17.
消息《请爱护“上海货”的好声誉》,新民晚报1989年3月2日,作者:潘新华,新民晚报记者《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文汇报1989年12月15日,作者:周描坤,南空后勤部政治部干部《人口增长列车依着惯性还在疾驰》,上海科技报1989年4月14日,作者:唐秦梅,上海科技报记者,陈小红,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干部《三官堂桥家禽市场为何鸡飞人去》,消费报1989  相似文献   

18.
在朝鲜战场、越南战场上,几十万人死于非命;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巴拿马等多次行动,也有大批百姓伤亡。对于这些非正义战争,美国主流媒体极力维护其杀戮的正义性。对百姓那么多伤亡,或避而不谈,或轻描谈写地认为是“应该的”。这就是美国多年来的新闻自由。这次对南斯拉夫78天的野蛮轰炸,百  相似文献   

19.
近期西方媒体又揭露了一批有关美国在伊拉克大搞"宣传战"的材料.这成为美式新闻自由又一次曝光.  相似文献   

20.
透过战争看美国新闻自由的堕落--从越战到海湾战争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把言论自由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的英国《大宪章》和17世纪的《权利法案》,但真正明确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是1791年批准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它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这项条款成为美国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美国民主之父杰斐逊也为言论和新闻自由作出了最有力的理论贡献。“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我们先于一切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