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一五年,蔡元培、吴玉章、李煜瀛等人在法国组织了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的勤工俭学会,为赴法青年创造了学习条件,提供了经济准备,为推动与发展旅欧勤工俭学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与研究这一运动,在此,我们把市档案馆所藏《留法勤工俭学会说明书》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
赴法勤工俭学是民国时期留学运动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女子参加赴法勤工俭学更是打破了多项限制,成为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华章。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的工作经历,是他一生中紧要的一步,因为在这期间他接触的一些人、经历的一些事和阅读的一些书,为他以后的人生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他以后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打下了重要基础. 初入北大红楼,在书山报海中解彷徨苦闷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长沙创立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成立不久,部分会员积极响应蔡元培、吴玉章在北京发出的号召,怀揣着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梦想开始准备到法国勤工俭学.为了筹备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相关事宜,这年8月19日,时年25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4.
<正>1927年,在孙中山“三大政策”指导下的大革命时期,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联军(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在中国共产党及陕西省政府支持协助下,创办了西安中山军事学院,在国立西北大学原校址改制创立了西安中山学院,后称西安中山大学。邓小平(邓希贤)同志赴法勤工俭学后,又赴苏联莫斯科学习,与冯玉祥之女冯弗能为同学,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前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新思潮激荡全国,改造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富有彻底革命精神“心忧天下”的青年毛泽东同志,为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于1919年至1920年到上海进行革命活动。他,为了组织与支持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到黄浦江畔送别一批勤工俭学的青年去欧洲研究新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父亲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去过很多地方。然而,上海在他的心目中始终占有特殊的地位。1919年他从上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与赵世炎等同志一起组织了"勤工俭学学会",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成为著名的学生领袖。1921年10月,104名中国革命青年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父亲是其中的一个。轮船在广州靠岸时,他设法秘密下船,赶往上海去找新成立的中  相似文献   

7.
蒋圣培 《档案时空》2007,(11):10-11
上个世纪初叶,在中国大地上,一批有志青年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新思想,新技术,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在湖南众多的留学生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小脚老太带着儿子女儿出国赴法,她就是蔡畅的母亲葛健豪.  相似文献   

8.
毕业那年,导师给我推荐的工作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天津公司,我拒绝了.因为我一直都有一个做记者的梦想,在我的想象中,记者每天都会遇到全新的人、全新的事,绝无半点重复和机械,遍览人生百态,阅尽世道沧桑,是个很风光很激情的职业.后来我的一位同学去了那公司,数年后我去天津,听说他随船正在意大利,竟当时楞住了.  相似文献   

9.
三救得了急病的蔡畅当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确立恋爱关系不久,他与李富春、蔡畅的关系,因中共旅欧支部创办的《赤光》杂志而亲近了许多,连写信都亲切地称李氏夫妇为"畅春姐弟"。1922年,国内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停止后,法国政府也加紧了对留  相似文献   

10.
5年勤工俭学提供思考素材 1920年10月,年仅16岁的广安少年邓小平和8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这是重庆爱国人士创办的“华法教育会”所推动的一次留法热潮。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史学》1999,(2):24-27
在1919—1920年间,先后有近两千名中国青年抱着到法国去,“vx血汗所得之工资,换科学上之知能,为工业落后之祖国,谋实业上之进展”的良好愿望.远涉重洋.联袂赴法勤工俭学,掀起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勤工俭学运动。这场运动造就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中共高层领导人物,因而引起了史学家们的兴趣和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运动的政治影响或著名人物身上,而对大批勤工俭学生是如何在法国学习与生活的,由于史料的限制,则论述不多。在馆藏档案中,我们发现了留法勤工俭学生廖奕写于1929年的《自述》,文中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及赴法勤工俭…  相似文献   

12.
王迎 《浙江档案》2004,(3):40-40
张若名,1902年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16年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同为第10级学员。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主义部部长。张若名与周恩来等同为运动领导核心——“觉悟社”骨干。12月当选为“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会联合会”评议委员会委员长。1920年11月7日,张若名与周恩来、郭隆真同乘邮轮“波尔多斯”号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周恩来等都是中国最早的国民党旅欧总支部的重要成员。1923年,张若名与郭隆真担任里昂三丰工厂区华工方面的宣教工作,张若名还担任与…  相似文献   

13.
艾以 《新闻大学》2000,(3):70-71
毕修勺先生1902年10月6日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勤劳操持家务和变卖田产于1916年供他进临海回浦学校读书。1920年夏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诺尔蒙地特公学学习法语,后于1921年进巴黎核诺汽车制造厂勤工俭学学习法文、史地等课程,后转入巴黎高等社会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临海回浦中学教师。1927年出版处女译作《左拉短篇小说集》(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后相继任上海劳动大学和上海立达学园法文教授。兼任《革命周报》、《进化》杂志和《民钟》月刊总编辑。  相似文献   

14.
三救得了急病的蔡畅当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确立恋爱关系不久,他与李富春、蔡畅的关系,因中共旅欧支部创办的《赤光》杂志而亲近了许多,连写信都亲切地称李氏夫妇为“畅春姐弟”。1922年,国内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停止后,法国政府也加紧了对留法中国学生的监督,大家不得不用大部分时间来“勤工”,以维持生活。同李富春结婚以维持生活。  相似文献   

15.
毕修勺先生1902年10月6日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勤劳操持家务和变卖田产于1916年供他进临海回浦学校读书。1920年夏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诺尔蒙地特公学学习法语,后于1921年进巴黎核诺汽车制造厂勤工俭学学习法文、史地等课程,后转入巴黎高等社会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临海回浦中学教师。1927年出版处女译作《左拉短篇小说集》(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后相继任上海劳动大学和上海立达学院法文教授。兼任《革命周报》、《进化》杂志和《民钟》月刊总编辑。 1930年毕老…  相似文献   

16.
潘玉良·庞薰琹·张道藩 回忆徐悲鸿、蒋碧微夫妇,由此想到同期亦在法国的另两位江苏籍乡友,俱在巴黎习画,回国后,都成为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其一为潘玉良女士,时人誉之为"中国第一位女西画家",江苏扬州人[1].1921年自费赴法学画,在参观巴黎罗浮宫(Paris duLouvre)及某次苏籍同乡会中,我经四川同学郭有守介绍数度与之晤谈.潘时在巴黎某美术学校学习油画,为人快人快语,谈锋甚健.  相似文献   

17.
教子日记     
中午,儿子说他下午一点半去同学马龙家.我没有同意.午休起来,儿子不在,桌子上有个留言条: 老爸: 你好.我去马龙家了.我在一天天长大,我已经是十岁的人了,你必须给我一定的自由.我给人家马龙说好一点去他们家.我说过的话就要算数,不然我将会在同学中失去信用.要杀要剐由你吧.  相似文献   

18.
国画大师汤文选被誉为湖北画界四老之一(其余三人为周韶华、鲁慕迅、冯今松).前些年逛收藏品市场,见商户挂有汤老的作品,要价不菲,我便问:"是真品?"那人异常愤怒:"你有吗?你有我高价收购!"我还真有一幅汤老的作品,是我结婚时他送的.我家兄妹三人结婚,他一人送一幅,这是因为我父亲与汤老同为解放初期培养干部的中原大学同学.  相似文献   

19.
任弼时(1904-195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之一.1904年4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塾唐乡(今属汩罗市)唐家桥任家新屋的一个贫苦教师家庭.他五岁随父课读,十二岁到长沙考取第一师范附属高等小学.1919年春,他考入长沙长郡中学.1920年,他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学业,联系旅法勤工俭学未成,便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准备去那里勤工俭学.经研究会介绍,他到上海参加俄语学习班,并在那里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在上海学习八个月后,任弼时与刘少奇、萧劲光、蒋光慈等十几人赴苏俄学习.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旅程,于1921年7月9日到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20.
张三影     
张先,字子野,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他能诗善词,人称为“张三中”,意思是他能道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他对人说:“为什么不称作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坠风絮无影,是我的得意之句。”故人又称之为“张三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