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今年七八月间,传媒数据咨询服务机构泽传媒接连发布“中国全媒体卫视收视率排行榜”“全国卫视‘综艺百强’全媒体收视率排行榜”等榜单,在传统收视率的基础上加入对新媒体收视行为的统计和分析。泽传媒高级副总裁杜泽壮说,泽传媒的收视率是传统收视率与网络收视率之和。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网络收视率主要指一档节目在百度、谷歌上的搜索量,以及节目在优酷、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网、新浪视频上的点击量。这些数据一部分来自泽传媒的监测,一部分来自网络对外公开的数据。具体到监测环节,杜泽壮举例说,在以微博、微信、百度贴吧、天涯社区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全媒体收视率”统计节目相关的话题数、转发量和粉丝数。还设有专门人员跟踪网友评论,好评、中评或比较明显的带有恶意攻击性质的评论分别占有不同的权重。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再加上传统电视收视率,最终得出“全媒体收视率”指数。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的管理都特别注重数据,电视媒体的管理无疑更需要依靠有力的数据。基于此,就如何通过对收视率数据的"加工",进行更科学的分析进而用于指导节目生产,结合电视一线节目采编和节目管理工作,谈对收视率数据进行加工后再应用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作为贯穿电视业广告销售、节目编排、节目制作各个环节的数据指标,收视率已成为检验节目的重要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电视媒体的市场化,对于实现电视业的精细管理无疑有较好的帮助作用。但是,过于看重收视率的标尺作用,以此决定节目的存亡也不可取。那么如何利用好收视率这一数据呢?  相似文献   

4.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最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据统计,目前经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电视法制频道共有9套,广播电视法制栏目超过200个.特别是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等.近年来的各种收视率调查数据都表明,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优秀法制节目的收视率更是经常雄踞同一时段节目收视率榜首.  相似文献   

5.
收视率是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电视机构靠广告生存,广告播出以节目为依靠,节目关注度用收视率来考虑,于是,广告投放便以收视率为依据。收视率之于节目、之于电视台,攸关生死。收视率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这部分数据主  相似文献   

6.
于松明 《视听界》2007,(1):90-91
决定收视率的,除了节目质量,节目编排是否科学合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试以徐州电视台(笔者原单位)近期收视情况为例,加以分析,谈谈节目编排影响收视率的几个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齐鲁开讲》节目由山东电视台着力打造,每周日晚上八点一刻“开讲”,时长约一个小时,目前是内地独家CALL IN节目、全国“十佳”电视谈话节目。根据近期的收视率调查报告,每周日晚上节目播出时,看电视的山东人当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收看《齐鲁开讲》,其收视率在同时段节目中稳居第一。《齐鲁开讲》节目有这么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眼下,各电视台在竞争中各显其能,目的都在于抓住尽可能多的观众,提高收视率,因为收视率就是潜在的利润。以致“电视台不惜以高价争相购买收视率数据,把收视率作为衡量节目质量好坏的标准;依据收视率去编排节目;依靠收视率来评判媒介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划分待遇等级;凭借收视率进行宏观调控,给频道  相似文献   

9.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眼下收视率具有垄断地位,是当仁不让的权威;从央视到地市级电视台、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于是许多人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但笔认为:尽管收视率的作用不可怀疑,而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却大不应该;收视率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无法独立承担起评估尤其是节目评估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戚晓通 《声屏世界》2006,(11):57-58
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因满足了受众的收视心理、契合收视需求而频创收视高峰,引得有些人颇有微词,说什么“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庸俗化和媚俗化”,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因为“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社会反响非常好,但收视率却不理想。”①庸俗和媚俗倾向是不是仅仅由追求高收视率造成的很难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庸俗、媚俗的节目都能带来高收视率。收视率就是一个数据,单纯无辜的数据怎么就成了“万恶之源”?数据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使用数据的人。理解一:“绿色…  相似文献   

11.
李莎 《今传媒》2014,(1):94-95
目前,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台收视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也不得不关注一种蔚然成风的新趋势,即电视受众一边观看节目,一边通过微博参与节目互动。这一现象深刻影响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自身的运作机制,使得以前依托二维平台吸引观众的传统电视真人秀节目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台收视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也不得不关注一种蔚然成风的新趋势,即电视受众一边观看节目,一边通过微博参与节目互动。这一现象深刻影响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自身的运作机制,使得以前依托二维平台吸引观众的传统电视真人秀节目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个地区普遍都能收看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视频道的节目,电视行业的激烈竞争几乎白热化,而竞争的对象就是争夺观众,因此,这种竞争也就是收视率之战。  相似文献   

14.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5.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的灵魂。办好电视的评论性节目,是体现电视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经过几年发展,许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一系列问题所困扰,有的甚至陷入收视率困境,要实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新闻评论节目创新的重要性,必须顺应和把握新一轮媒介变革的新特点、新趋势,从新闻评论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0月11日,一档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开始在《湖南卫视》播出,即刻火爆荧屏,不仅每期节目收视率位于同时段第一,在各微博、门户网站的关注度也是节节攀升,引发了受众的强势追捧,,本文将从节目本身、微博互动的传播模式、节目引发的社会思考以及大众狂欢四个大的角度来探讨节目高收视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电视媒体,已经没有人再怀疑收视率调查的重要性了。收视率统计数据已经成为电视媒体评价自己的节目,确定各频道和时段广告价位以及广告客户选择媒体、频道、时段和节目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前我们的收视率调查还显得很不完善,其一是大部分电视台的收视率调查数据比较单一,只有收视率一个数据,无法对影响节目收视率的诸多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其二是现在的收视率调查体系还只能对节目进行播出后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而不能对收视率进行播前预测。在这种情况下,节目的改版调整和新节目的推出只能凭个人经验进行定性分析,而不能进行…  相似文献   

19.
唐巍巍 《新闻窗》2014,(1):33-34
电视法制节目经过20余年的成长与发展,在当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和水平,成为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质量稳步上升和品牌建设走在前列的一个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呈现独特属性、特点和价值理念。各种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仅次于新闻节目,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而且观众对栏目的满意度都非常高,88.6%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20.
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高低,是电视台节目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对一家电视台综合水平高低的检验。目前.全国普遍采用收视率高低的方法来检验电视节目质最的好坏。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例.是大家公认的收视率高的节目,据今年1~6月的统计,日平均收视率在37.75至47.55之间,在同一时段或同一类型的节目中居榜首。这个栏目导向正确,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新闻敏感性,超前意识和预见性都是人所共知的。在典型宣传上,做到了提前策划,选好角度.深入采访,精心编制,播出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了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