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古今汉语有其一脉相承之处。从语法角度看,古今汉语有很大的一致性,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中心语、宾语、定语,动诃经常作述语中心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述语中心语和状语。如下例: 赵太后 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主语 谓语 述语 宾语 状语 中心语 名词“赵太后”作句子的主语,形容词“新”作句子的状语,动词“用”作句子的述语中心语,名词“事”作句子的宾语。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名词“左师”作句子的定语,名词“触詟”作句子的主语中心语,能愿动词“愿”作句子的状语,动词“见”作句子的述语中心语,名词“太后”作句子的宾语。 但是,古今汉语语法更有其不同之处,这也正是我们阅读古书的人所需要特别注意的。在上古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现代汉语里诸如:“他比阿Q更阿Q。”句子里的后一  相似文献   

2.
“缩句”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基础训练”中的一种练习形式。“缩句”的要求是六个字:“去枝叶,留主干。”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枝叶”是指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加成分,“主干”是指句子中的主语(或它的中心语)、谓语(或它的中心语)、宾语(或它的中心语)三种基本成分(其中宾语并不是每个句子都具备  相似文献   

3.
比喻的鉴赏     
“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若问这个比喻的本体、喻体是什么,一般都会回答:清香(本体)仿佛歌声(喻体)。这是用抓主干,找中心词等方法得出的结论。在比喻教学中,运用语法分析手段,紧缩句子,确定本体、喻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常用修辞法,用于记叙文、散文一般称“比喻”,用于说明文一般称“打比方”,用于议论文论证时一般称“比喻论证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比喻有几个常见理解误区,下面略作分析。常见误区之一:比喻的本体、喻体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比喻的三种常见类型(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一般是名词或名词短语,鲜有例外。如:《荷塘月色》中“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明喻,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是暗喻,本体是“长安街”,喻体是“大海”;《故乡》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是借喻,喻体是“厚障壁”。不过,比喻还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的结合情况,衍生出另外一些变化形式,如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等。其中有一些比喻的喻体,不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而是句子。如,扩喻就是本体、喻体互为平行的句子的一种扩大形式的比喻。“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歌词,用“老鼠爱大米”来比“我爱你”就是这一类。这类比喻有时本体在前,有时喻体在前,比喻词常被省略,两个句子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荀子的《劝学》,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相似文献   

5.
短语构成的比喻,是指比喻的变式。一是指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构成的修饰喻,一是指由复指短语构成的同位喻。所谓修饰喻就是把一个比喻压缩在一个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之中,格式是“本体”的“喻体”,或者“喻体”“的”“本体”,是用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演化成了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常见的是本体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喻体以中  相似文献   

6.
怎样提炼句子的主干湖南/潘新华什么是句子的主干呢?“主干”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枝叶”比喻事物的次要部分。“主干”与“枝叶”相对而言。一个句子在结构上起主要作用的主语、谓语、宾语三者的中心语,就是句子的主干。在句子中起修饰补充作用的定语、状语和补语,...  相似文献   

7.
状语和定语所修饰的对象一般是确定的,但有时充当状语的词语可前移中后移,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位置上的名词的定语;有些句子中的主语或宾语位置上的名词的定语也可后移或前移谓语动词前作状语,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本即对上述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十、修辞(一课时)1.内容提要: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借代、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语、引用、设问、反问等十二种(详见初语六册附表)。2.教学方法提示:本课宜将复习重点放在容易混淆问题的辨析上,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①讲清明喻的几种省略现象。一般说来,有三种形式:一是本体成了喻体的定语。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这种形式可加上比喻词,进行还原:“我的象潮水似的思想感情在放纵奔流。”但如若这样,主语“思想感情”与谓语“奔流”搭配不上,而让主体作喻体的定语,不但语意顺当,而且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二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中,metaphor(隐喻、暗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来源于希腊语metapherein一词,其意为“carry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它在英语口语和文学作品中都广为运用,而且极其丰富多采。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介词短语以及句子均可用作隐喻,它可以是句子的主语、谓语、表语、定语、同位语、宾语或状语,有只出现喻体的隐喻,也有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的隐喻。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提要》)在“6.3”的问题中,把“独立成分——插入语”“评论性状语”“关联性状语”“解释性状语”共同作为句子的附属成分,一一地作了解释,并在括号内列举了不少实例,以作为进一步的说明。 1987年11月第二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汉语知识”中,“句子的主干”一文也明确指出:“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此外还有一些附属成分,如插入语、评论性状语、关联性状语等。”  相似文献   

11.
句子成分有主次之分,这是公认的事实。主语、谓语是主干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非主干成分,对此也无异义。我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宾语能否作句子的主干成分上。要弄清宾语在句上的地位,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句子的主干?划分主干成分和非主干成分的标准是什么?关于句子主干的定义,教材认为:“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下来之后余下的部分”,据此,宾语当然是句子的主干成分。这个定义的优点是简便实用,能使我们一下子就辨认出句子的主干。如:  相似文献   

12.
动词不定式是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形式,它的基本形式是“to 动词原形”,有时可以不带to。动词不定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特点,即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动词不定式同它的宾语或状语构成不定式短语。动词不定式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因此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和状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3.
比喻中除了有明喻、暗喻、借喻,还有多种变化形式,本文通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精品《绿》作一些介绍。一、缩喻喻体与本体直接结合成定语 中心语的偏正短语(不用比喻词),叫“缩喻”。例如:“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  相似文献   

14.
修辞格比喻,又叫“打比方”,指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借这一事物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的语言现象。比喻有四个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明比喻的词)、相似点(本体与喻体共有的特点)。有时本体和相似点不明显,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根据这四要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特征,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及其若干种变式,后者常见的有博喻、连喻、引喻、缩喻、倒喻、逆喻、进喻、派生喻、类喻和较喻共十种。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介绍。 1.明喻:明显地打比方。明喻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比喻词常用表相似关系的“像”、“好像”、“如”、“比如”、  相似文献   

15.
从句部分     
状语从句考点分解当一个句子在另一个句子中充当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同位语等,则这个句子为从句。状语从句作状语的从句通常由一个连词引起,有时由一个起连词作用的词组引起,有时也不需要连词而直接和主句连接起  相似文献   

16.
动词不定式是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形式,它的基本形式是“to 动词原形”,有时可以不带to。动词不定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特点,即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动词不定式又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因此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和状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三册(1993年版)讲句子成分时增加了一个“中心语”(《语法·句子和句子成分》,第12页)。其定义为;“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语法简表》,第321页)。 从这个定义来理解,“中心语”有三类。一是受定语或状语修饰的。如:(石拱桥的)桥洞;[非常]雄伟。一是接受补语补充的。如:升〈上〉;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一是能支配宾语的。如:合乎原理;成弧  相似文献   

18.
“中心语”是句子的八大成分之一。在术语名称上,与主语、谓语、述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并称;在概念的关系上,与定语、状语、补语互为偏正。这种表述,是由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修订本(以下简称黄廖本)作出的。如此表述,目前已对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认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如:贤、愚、善、恶、美、丑、远、近等等。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有的也能作主语和宾语,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在古代汉语里,按照语言的一般习惯,形容词也可灵活用作名词,动词等,这是古汉语中形容词的特点。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时,通常是用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如:众妙毕备。(《口技》初中二册)——各种奇妙的(摹仿)声音全都具备。(形容词“妙”在句中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充当句子的主语。)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划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蒙古语的句子成分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定语和状语。这些句子成分在蒙汉语的句子中有各自的语序。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来标明这些句子成分的一般语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