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列举“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反思了影响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高职教育,在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尤其强调能力培养和终身教育。学生要成长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本文说明了基于“行动导向”的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论依据,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在德国期间的研究性学习体验,指出了行动导向式研究性学习对高职业教育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的模式是把环境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学内容,通过渗透结合的方式,分散到有关学科的课程中去,这种模式具有内容全面、面向全体的优点,但也有不够深入、浅尝辄止,时间难以保证、环境教育目标难以达到的不足。要扎实深入系统地开展环境教育,必须开发环境教育的相关课程,并找到实施课程的相应载体。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它能扎实系统地推进中学的环境教育。一、研究性学习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  相似文献   

4.
温利广 《教育导刊》2013,(12):79-81
基于“初中化学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在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和“环境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比较中学环境教育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目标、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初中化学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三维目标。结合实例,阐述了“初中化学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六个目标层次。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颖 《教育探索》2005,(8):33-34
如何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研究性学习的要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并依据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进而探索“基于网络环境进行研究性学习”模式及其相关的教学策略.是整合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课堂面授为主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向教师“导学”、学习者自主学习、多种媒体支持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转变。这就是在倡导一种研究性学习,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散化(小组形式)、个别化自主学习。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教师应积极跟进并借助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对这一过程进行适度指导和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7.
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模式决定了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文从开放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各环节的指导原则与要求两个方面,探讨了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新课程在中小学开设,无论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它的目标、它的价值追求、它所渗透的新的教育理念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这就决定了“研究性学习”在不同学习阶段一定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和实施办法。那么,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式和实施方法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对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方式等深入研究,初步探索出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式:即“专题研究性活动模式”和“学科研究性活动模式”。(一)专题研究性活动…  相似文献   

9.
兰彤  唐东阳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1):117-120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了“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传统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课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指出“研究性学习”模式适用于乒乓球复杂技术教学中,可以成为现有乒乓球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主要有“教学观”、“学习观”、“教育理念”,应抓住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内涵,为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争取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PBL与LBL教学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与传统教学法(LBL)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理论知识、增强解决实验中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等方面效果明显;而在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实验理论与报告考核评价中,两种教学方法无显著差异.因此,PBL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PBL与LBL教学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实际需求、针对性强、教学效果突出、学生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始终是中学教学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根据自身学情特点,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提出了“自主参与、四步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该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文章拟从该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实际操作方法、以及该课堂模式的优点和存在问题等四个方面,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远程开放教育平台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实践应用,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能。上海终身学习网是应用Web2.0技术建设的网站。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进度和目标激励三个部分。典型学习模式包括基于学习主题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学习圈的协作学习模式、基于评比展示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硕 《教育学报》2007,3(1):3-9,23
学生的学习不同于其他人的学习。它是学生个体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以言语意义接受学习为其主要学习方式,物质实践探究学习不可少但只能为辅。“重建学习概念”的论者对教学认识论的批判是站不住脚的,而“重建”的学习概念既在学理上难以成立,也在实践中行不通。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教学认识论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15.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最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本文以研究生"机器学习"课程的特点为基础,结合课程教学组的实际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的改进、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倡导主动学习,线上线下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计划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与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过程、情感与体验、交流与合作等。目前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有3种模式:(1)课程模式;(2)学科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模式;(3)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朱轩 《职教通讯》2019,(2):35-39
当前,探索高职ICT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推动高职ICT人才培养的关键。设计型学习作为一种面向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为高职ICT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通过梳理设计型学习与高职ICT人才培养之间的适切性,以典型设计型学习操作模型为基础,从师生活动视角出发,构建了面向高职ICT课程教学的设计型学习模式,并详细阐述其关键特征。同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Applica-tion内置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高职ICT课程设计型学习模式的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理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做中学”是一种强调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等的科学教育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探宛、以人为本、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根本点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及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a study exploring the learning styles and perceptions of a group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learners in a university in the UK in relation to using the web for learning. In particular, we explore the sequential/global learning style dimension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gress of understanding) in relation to three categories of web‐based interaction: learner‐tutor, learner‐learner, and learner‐information. An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is used as the tool to explore this dimension. The findings are presented with regard to the learning preferences of a group of learners towards these three categories of interaction. We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se findings in relation to Interactive Learning Systems (ILSs) design.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课程中的交互应该是“有意义的交互”,意义交互的设计需要以教学交往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相关教育软件开发理论为指导进行科学的界定与分类,并确立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机制,以确保交互的设计能够在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与学习者非智力因素之间起到有机的联系作用,从而使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具有科学的教学性,使网络课程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