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GIS)现已成为信息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并已经进入到所有涉及空间信息的行业和部门.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功能,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洪水灾害分析、矿产资源评价和水污染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空间分析中的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两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根据购房者的购房标准并结合这两种空间分析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对合肥市的所有的楼盘进行了择房分析,生成了符合购房者要求的合肥市楼盘图.  相似文献   

2.
以某一地区的地形图为例,研究了基于ArcGIS数据互操作扩展模块(ArcGIS Data Interoper-ability)实现ArcGIS与AutoCAD之间空间数据共享的方法.结果表明:借助ArcGIS数据互操作扩展模块,可以不必购买和安装额外的软件、不用编程,就能方便地实现多种常见格式空间数据间的"无损"转换;可以将AutoCAD方便、灵活的编辑功能与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行业GIS应用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立足于现代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从中心性、中心地及中心地扩散域等理论出发,获取相关理论数据,并联系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将中心地扩散域的空间界定理论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通过在ArcGIS 10平台进行基础数据的矢量化、数据库的建立等步骤,最后使用克里格插值法进行空间分析,从而使城市扩散域的空间界定在GIS软件平台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MAPGIS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针对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提出基于MAPGIS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设计,将相关的理论、算法、过程和结果输出与显示的一系列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得以实现.并给出了每个实验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突出了MAPGIS的功能特点和操作技巧,并强调了其中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实验的实际应用.此实验设计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并为学生今后使用MAPGIS进行地理信息应用专题的分析和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两大主流数据挖掘模型及数据挖掘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模式,并结合GIS数据的特点,探讨了基于GIS的空间数据挖掘模型。  相似文献   

6.
简要论述了建立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系统体系结构和模块功能,并对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时GIS平台的选择和系统功能的实现做了详细的描述。分析了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路网的江苏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的通达性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前提,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对江苏省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潜力和场强模型对13个地级市的空间相互作用程度、城市潜力值和城市的辐射场强进行定量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苏南地区域市间相互作用较强,城市对外相互作用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度高;最后对影响江苏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洋口港海底DEM建模项目就是基于当前最为流行的GIS软件MapInfo和ArcGIS,成功地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成果制图,从而为洋口港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的交通事故管理系统应具备属性数据分析功能、空间数据特征分析功能.以GIS作为系统开发平台,设计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数据库间的连接,并确定电子地图的图元要素和组织结构,建立一个实现数据绑定技术和具备空间可视化分析功能的GIS数据平台.经测试,系统数据平台运行稳定,能满足系统总体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串空间模型(strand space)这种有效的网络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工具,设计了一个安全电子商务交易协议SECT。从中展示了串空间模型怎样利用加密和随机数来实现协议成员的认证。所设计的SECT协议在功能和安全保证上实现了电子商务交易标准(SET)所要求的购买申请、支付认证、付款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GIS空间分析的课程实习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ArcGIS Desktop软件,依托《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理》课程教材,对GIS空间分析的课程实习进行了框架性设计.本设计方案包括6个基础性和2个综合性实习主题,总学时为24~36.6个基础性实习主题(3个必选、3个可选)均采用弹性学时设置,2个综合性实习主题均为必选主题,可选主题开课时可根据总课时数、先修课程、内容难度等因素确定其选作与否.本文对每个实习主题的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和应用的软件模块或工具作了详细阐述,并从教学组织形式、实习时间、实习数据等方面对本设计方案的实施提出了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GIS应用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包括了利用GIS进行空间信息处理的大部分阶段中所用到的模型。模型处理以及分析结果往往是进行下一步应用的基础,因此模型处理结果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制约了实际的GIS应用。空间分析是其分析、模拟、预测和调控过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传统空间数据处理中将现实世界当作确定的对象来处理,几乎不能处理模糊现象,从而限制GIS等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常,用模糊集理论来解决数据的模糊性问题。阐述模糊集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和模糊地理对象及模糊拓扑关系的研究进展,提出模糊集理论在空间数据处理应用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ArcGIS作为一种综合性处理工具在三维石油数据集中的应用。同时,在石油工业中三维可视化和分析工具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这些工具得到的综合数据和某个组织所拥有的其他空间数据是很难直接应用的。利用地理数据库的叠置单元块特性,复杂的三维特性能够存储在地理数据库中,并且可以通过三维立体方式在ArcGIS环境下达到可视化的效果。这就实现了通过传统通用仪器资源获得来自于地质、工程或者勘测源的标准空间数据的复杂三维对象的综合化。  相似文献   

14.
空间数据质量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结果是否准确和合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分析了影响空间数据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不同的空间数据质量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对建立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地进行空间数据质量评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GIS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空间数据处理和解析方面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计算问题,在GIS平台利用空间数据模型给出了预测计算中不同坐标系的转换公式及其空间数据库的构建,并讨论GIS与专业工程模型的耦合方法,提出了基于COM的模型耦合方法应用于系统的构架.实践证明,该方式下GIS与开采沉陷专业工程模型结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的耦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中国酸雨控制区酸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74个酸雨监测站点2004-2006年降水-pH数据,通过ArcGIS空间插值,模拟酸雨pH空间分布,根据酸雨"两控区"方案,提取酸雨控制区的酸雨pH空间分布,进行GIS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酸雨严重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酸雨强度沿长江向西北和东部有扩大趋势,四川盆地酸雨区已与华南酸雨区连成一片;3年间,pH<5.6的酸雨范围相对研究区面积比值由56.73%扩大到73.11%,pH<4.5的严重酸雨区由2.15%扩大到10.41%,2006年增幅最大;不同等级酸雨范围扩大趋势明显,酸雨污染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高考择校参考信息普遍存在的查询结果直观性、易读性和对比性差,空间定位、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不够等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高考择校查询服务系统。该系统利用ArcGIS为数据表示手段,采用B/S模式工作,既可实现对分数线和高校的查询,又可使查询结果与GIS空间数据库中的地图相匹配,实现查询结果的多样化空间表达。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出现,积累了大量空间数据,从而导致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SH-miner),SH-miner由三部分组成:图形用户界面,用来输入和输出;数据挖掘模块,用来处理空间数据挖掘功能;数据存储模块,用来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以及非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尤其是数据挖掘模块提供了专业空间数据挖掘,其功能包括空间聚类、分类、空间表征、时空关联规则挖掘。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et of spatial tools for classroom learning about spatial justice. As part of a larger team, we designed a curriculum that engaged 10 learners with 3 spatial tools: (a) an oversized floor map, (b) interactiv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maps, and (c) participatory mapping. We analyze how these tools supported learning using notions of politicization. The floor map fe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s of the map as a representational text and served as the terrain for an embodied activity to support proportional reasoning about inequitable distributions of resources. The data-rich GIS maps and their zoomability allowed for coordinating across multiple variables to connect patterns in inequities to other social processes. The participatory mapping enabled learners to make discoveries about, connect, and share beyond the individual classroom counterstories from people in the lived streets of their neighborhood. In aggregate, this set of spatial tools produced a complex, hybrid view of the city’s space, which contributed to learners’ political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