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传媒》1995,(4)
记者见证了历史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记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兆麟卜元题记“人在景中不知景.记者见证了历史,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有一个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就是记者无限记录自己的历史。”(香港记者张圭阳语)这是一个性格内向的“老学究”式的文化人,古板而缺乏幽...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次跨越两万多公里的艰险征程 这是一支由国际组成的顶级探险科考队 十三个中国人要到达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书写人类探索地球奥秘历史的一次伟大壮举 中央电视台随队记全程记录这一世界级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3.
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王然羽佳人们常说新闻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社会报社副总编辑王然认为,记者不仅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更要用记者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书写历史。1986年,25岁的王然从部队转业来到中国社会报社...  相似文献   

4.
看得见的中国史(上、下卷),童超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在1826年摄影技术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更像是一条流淌于黑夜中的河流,人们必须借助主观性的文字记录和非凡的想象力才能依稀还原出一个个远去的瞬间。然而当摄影技术出现后,人们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观察方式。特别是对于厚重的中国历史来说,人们可以通过文物摄影,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进入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九十多年前,一个热情的美国青年用镜头记录了上海,记录了辛亥革命。然而,这近千张珍贵的照片却一直封存在遥远的美国。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纪念日上,人们终于有幸目睹了这些记录中国历史的老照片,人们惊叹于这历史的瞬间,从而再次解读起重现的昨天。那么,这些封存百年的照片,又是如何回归的?作者讲述的正是一个动人的回归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一般化的时日、岁月和人物早被打风吹去,惟有哪些历史转折时期的事情及做出这些事情的人才会留存下来作为历史的发展坐标。新闻的作用就是记录这些坐标。一个记如果发现并报道了这些人和事,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也就在历史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记不能创造历史,却能记录历史,正是在这种记录中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英杰 《新闻与写作》2005,(7):F002-F002
这幅图片没有运用更强烈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极其朴素地记录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向人们讲述1943年,侵华目军在鲁西制造的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的罪行。图象信息可分为三部分:控诉中的老人:老人讲述的听众和经调查后记录日本侵略者当年所犯罪行的说明图。照片中主体是控诉中的老人,这位老人无论是从形体(经受历史苦难折磨清瘦的肌体),还是从精神(炯炯有神的目光和向上握起的拳头)都极具典型性,当然,这“典型性”不是“伪装”和“挑选”出来的模特,而是在历史苦难中真实打造出来的不屈服的钢铁汉子。  相似文献   

8.
九十多年前,一个热情的美国青年用镜头记录了上海,记录了辛亥革命。然而,这近千张珍贵的照片却一直封存在遥远的美国。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纪念日上,人们终于有幸目睹了这些记录中国历史的老照片,人们惊叹于这历史的瞬间,从而再次解读起重现的昨天。那么,这些封存百年的照片,又是如何回归的?作者讲述的正是一个动人的回归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电影《东京审判》以中国法官的视角,记录了抗日战争几乎被遗忘的那段最后时分;10月,又有一部记录美日当年最后战役的电影《父辈的旗帜》即将上映,那是一段在美国也曾被尘封和误解的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历史能否重现?在影像里如何表现历史?这些问题经常会在电视节目创作中被提及.由于历史文本在转换为影像本文时要受影像记录自身特点的限制,使得影像文本在表现历史时必须面临历史事实与摄像机记录特点的矛盾.本文在分析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对影像文本记录历史文本时的不同方式进行了适当的梳理,从"还原真实"、"接近真实"、"创造真实"等几个层面概括了影像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就这几个层面比较典型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福时 《出版史料》2006,(4):108-111
今年是伟大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1周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决定隆重出版《前西行漫记》(原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让广大读者有机会看到这本尘封68年客观真实记录那一段历史的图书,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我和许多关心这本书的老朋友都非常高兴。一很多读者想必都知道胡愈之在1938年翻译出版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成《西行漫记》),而鲜有人了解在这本书之前十个月还出版过一本有人称之为《西行漫记》雏形本的《印象记》,主要是因为当时这本书只印了5000册,…  相似文献   

12.
邱巍 《浙江档案》2023,(3):8-10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但其历史逻辑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追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了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历史时期,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上是层层递进、迭次推进的关系。分别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实践基础,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提供了更坚实的制度、物质、精神条件。新时代的创新突破使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深度理论自觉和深入推进实践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惜时如金,留下很多关于时间的佳言妙语。先民无论记年记月还是记日记时,都有一套严密完整的特殊方法。但农耕时代的记时方法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从干支记时到十二生肖,后世的人们已经知之甚少,至于钟表等物更早已名似物非。抢救整理这样一份珍贵文化遗产,是对继承中华传统弘扬华夏文明不可忽视的工作。由于年代久远,这里只能提纲挈领地讲个脉络,希望对有识之士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的舆论监督实践及记者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记的责任和职能,中外有不少流传很广的观点。我认为记具有五种职能和责任,分别是公共信息传播、重大事件记录、历史时刻见证、社会问题发现、时代进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真诚地评价历史其实比如何客观地记录历史更重要。上世纪80年代后,国内浓重的政治气氛开始逐渐消退,一批反思和批判过去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和文学作品开始涌现。与此同时,现在的年轻人也开始不再相信所谓"客观历史"了,人们愿意认为,"所有历史都是现代史",更愿意历史写作者是一个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诉说者,  相似文献   

16.
上篇,我们就摄影专题应该反映时代精坤的问题讲了一些道理。这一篇就《解放军画报》的摄影专题是如何反映时代精神的试举若干实例,提供一些更具体、更形象的说明,以便加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摄影专题反映时代的精神,我们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第一,专题表现的人物、事件等是真实的,是当时当地客观实际的记录,是现实的映照;第二,这些人物、事件等代表着社会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时代的精华与进步因素。40多年过去,《解放军画报》刊登大小摄影专题已数以万计,它们像一面面镜子,映照着历史,记录着时代。我们目前尚不能系…  相似文献   

17.
时评是一个国家的“起居注”。它应当有“记录历史,催生未来”的功能。时评的“时”,是“时事”的“时”,更应当是“时代”的“时”。它要反映历史的荒谬,更要记录那些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尤其是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现代汉语词典》对“时事”一词的释义为: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我所理解的“大事”,就是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观念、制度变革等等问题的事。它绝不是一般的道德说教,或搬一堆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已走过了五十多个年头,半个多世纪了。它走过的每一个脚步都留下深深的痕迹.有许多件事情久久不能忘记;这些历史的痕迹都有记录,不管这些记录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历史本来的面貌,但这些记录真实地记下了当时这些历史事件的表现,正如我们通常说的  相似文献   

19.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次日,在清湖北咨议局旧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十分重视其自身革命历史的记录和编纂工作,起义后不久,孙武、张振武等人就曾建议创立革命实录馆,以记录、编纂湖北革命史实,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世纪的20年代诗人面对古老衰败的中国.盼望着“凤凰涅榘”.他唱道:衰老的凤凰.哀叫着衔来香木.在升腾的烈火中风凰获得了新的生命.唱着快乐的歌飞翔在蓝天。 1949年10月1日,诗人的畅想变成了现实。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几十年的战火硝烟中“涅榘”了。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上蓝天.天安门,你作证!中华民族如同火中的凤凰腾空而起。万众欢腾如浪涛拍天。天安门红墙下.金水桥碧波旁见证了这伟大时刻的新闻记者.恰叫金凤。 1984年10月1日.摆脱了劫难,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人们又在天安门前聚成了滚滚洪流。在这洪流中一块小小的横幅,简单的四个字横空出世,引来了全世界的目光.~j、平您好”。几百年来,天安门,你作证!在你面前,万岁之声曾喊得地动山摇。而此时此地,普通的大学生,用平等的视角,亲切的语言来问候自己衷心爱戴的领袖.这是一个民族又一次精神的蜕变.是古老民族的又一次涅柴、看.中国人站着说话了!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场景的是记者王东.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带着香港回归的喜悦.和澳门回归在即的豪情.在天安门前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盛大阅兵式。花团锦簇,铁流滚滚.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天安门,你作证!少年周恩来曾发誓“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此刻.人们相聚在天安门.相会在中华腾飞世界的时刻。电视将这壮丽的画面传遍千家万户、天安门前盛会的总导演是沈忱。 他们记录了历史.历史也记住了他们。[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