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上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携手曼罗兰(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行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双方高层管理人士出席了合作启动仪式。作为数码印刷领域的领导者,富士施乐是最早推出数码印刷设备并在中国市场推广数码印刷的企业,也是业界最早携手传统胶印设备厂商向胶印行业推广数码印刷新应用的企业。而曼罗兰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平张印刷机制造商之一,亦是包装印刷行业的领导者。双方自结成战略合作联盟以来,携手在传统胶印领域推广并销售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和解决方案,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3月11日数字印刷设备及增值解决方案供应商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与高端色彩管理流程供应商GMG公司在上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在数码印刷领域深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传统印刷企业向数码印刷业务的转型,为印刷行业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将把传统印刷行业、广告业以及世界级企业内部的标识印刷作为下一步的目标市场,而这些领域的客户对于色彩复制准确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除了高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出版与印刷》2008,(4):50-50
2008年10月13日“富士施乐Innovate 08亚太区数码印刷行业巡回研讨会”在位于上海的富士施乐高新技术体验中心epicenter隆重召开。本届研讨会延续Innovate 07的“HOW TO”主题,以直复营销和商业印刷两大内容为核心。富士施乐特邀的国际数码印刷专家和与会者分享了如何成功构建一个直复营销活动并在直复营销市场活动中使用多种媒介、以及传统商业印刷与数码印刷如何有机结合等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四月的东莞,因为首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印展)的召开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印刷业人士。作为国际知名数码印刷供应商,富士施乐以“数码驾驭、价值彰显”为主题,在近500平方米的展位上向观众展示了富士施乐领先的数码印刷技术和解决方案,展现数码印刷技术在包装印刷领域的新突破和数码印刷可为用户开拓的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出版与印刷》2013,(2):24-24
<正>日前,富士施乐正式启动2013数码印刷创新大奖赛,这是富士施乐连续第六年举办该大奖赛。数码印刷创新大奖赛旨在表彰运用富士施乐/施乐数码印刷设备创作的优秀数码印刷作品,作品征集工作将于8月31日结束。大奖赛面向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用户。在历届比赛中,来自中国的作品凭借卓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码印刷市场的整体进步,很多数码印刷企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后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开始需要打印速度更快生产力更高、印刷输出质量更高的数码印刷设备。富士施乐在2005年1月适时推出了DocuColor 8000.这款富士施乐DocuColor系列数码印刷设备中的顶级型号.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客户的以上需求7它与今年同时推出的iGen 3的定位市场细分又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7.
富士施乐拥有专业,完整的数码印刷产品线,可谓中国数码印刷市场的领头羊,7月30日,富士施乐又在北京发布了一款最新的全能彩色激光打印机Phaser7750,这款机器将进一步加强富士施乐在数码印刷市场的竞争力,定位于设计和商务应用的全能打印机Phaser7750,以其出色的打印质量,有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18日,"富士施乐Innovate'06亚太区数码印刷行业巡回研讨会"在上海的富士施乐高新技术体验中心"epicenter"举行。"Innovate"由美国施乐成功创办,并逐渐形成富士施乐品牌的数码印刷行业研讨会,旨在定期向用户介绍全球数码印刷发展趋势、最新的行业经验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数码印刷新应用,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多附加价值并降低成本。通过探讨数码印刷发展的新契机,富士施乐也希望能帮助印艺行业创造一个全新的数码印刷市场,从而获取新的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9.
一、数码印刷发展概况与趋势 Strategies on Demand(按需印刷战略)公司通过对2005年第三季度的初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去年(2005年)的数码印刷产量增长了16%.比2004年预计的增长量要低.但相对于整个印刷行业2%~3%的增长率来说,它的发展已经很令人欣慰了。预计2006年.有540亿页文件将以数码印刷的方式印刷;2007年;将达到750亿页。数码印刷的市场将不再是一种”小而专”的市场了。据2005年9月《数码印刷》杂志调查.中国数码印刷装机量按倍数增长;达到765台(不含富士施乐)。据行业专家预计;数码印刷的收入占中国印刷业份额约在1%~2%左右。这两项数据均显示中国的数码印刷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多可能;也隐藏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0.
《出版与印刷》2011,(4):60-60
全球领先的文件管理专家——富士施乐以强大阵容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全印展,这是继全印展创办以来,富士施乐第四次参展。富士施乐以“数码印力智赢天下”为主题,展示了诸多业界之最的数码印刷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以及数码印刷与传统胶印的融合,完美诠释了能创造价值、拓展商机的数码印刷新世界。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内印刷行业传播新技术的领先者,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印传媒最近与香港数码印刷协会携手,就“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达成合作协议,香港数码印刷协会将作为本次大赛的协办单位,负责组织香港地区的数码印刷作品,同时实现“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和香港数码印刷大奖这两个活动之间的互动.实现内地数码印刷行业与香港数码印刷行业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阳春三月.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富士施乐上海epicenter高新技术体验中心的全新服务体验模式之时.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印研所)与富士施乐联手筹建的科印数码印刷研发中心在各方人士的见证下正式开始运营。分处京、沪两地的两个中心遥相呼应.将数码印刷解决方案的开发作为其首要任务.也让正在为中国数码印刷的推广应用出谋划策的人们看到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上,作为本次全印展最大的参展商,富士施乐与富士星光强强联手,以660平方米的超大规模亮相全印展。在富士施乐的展台上,富士施乐以“选对伙伴,才能面对任何挑战”为主题,展示了其全面的数码印刷应用方案、前沿的数码印刷产品及技术,为业内人士奉上了丰盛的“数码印刷大餐”。  相似文献   

14.
《电子出版》2005,(4):1-1
今天,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富士施乐宣布,双方联手共同筹建的“数码印刷研发中心”正式开始运营。此次强强联手创建的数码印刷研发中心集研发、培训和技术推广于一体,旨在积极有效地推动国内数码印刷市场的发展,提高国内印刷业整体竞争力。双方的合作中,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为数码印刷研发中心配备了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而富士  相似文献   

15.
《电子出版》2005,(9):13-14
富士施乐推出的令业界震撼的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机——DocuColoniGen3“爱将”。这是富士施乐有史以来处理和印刷速度最快、彩色图像品质最好、堪与传统胶印相媲美的彩色数码印刷机,因此富士施乐赋予了这一旗舰产品一个响亮的中文名称——“爱将”。该产品的推出不仅为彩色数码印刷的质量与可靠性设定了新的标准,也进一步推动了数码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码印刷已是当今印刷业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印刷商与设备制造商都将眼光投入到这个领域。随着数码印刷的迅猛发展,其印后加工技术及设备也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与传统印刷生产方式一样,数码印刷同样需要较为复杂的印后加工.封缄、打孔、覆膜、折页、配页、订书、模切、压痕、胶订等都不能少。但作为近年突起的新生事物的数码印刷,其印后加工的需求与传统的印刷方式有显著区别.这就使得数码印刷印后加工成为印刷中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其朝阳期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18目,“富士施乐Innovate 07亚太区数码印刷行业巡回研讨会”在上海富士施乐高新技术体验中心epicenter隆重召开。在Innovate 07期间,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商业产品系统部总监邓国俊先生与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胡文捷女士,为我们介绍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以及富士施乐针对中国数码印刷市场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初闻天津好彩数码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彩)是因为其全方位的服务和时刻为顾客着想的敬业精神,初识好彩总经理许明科先生是因他在2007“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上,激情澎湃的演讲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好彩在天津地区拥有4家分店,与富士施乐,佳能等数码印刷设备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8~10台专业生产型数码印刷机为好彩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出版与印刷》2011,(1):30-30
2011年3月,富士施乐宣布2011最佳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正式启动。该大奖赛是富士施乐专为表彰其合作伙伴用施乐/富士施乐数码印刷技术进行作品创新而举办的赛事。今年是该赛事举办的第三年,大赛将见证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如何使用最先进数码印刷设备制作出最杰出的作品,奖励全球杰出的数码印刷作品。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16日,采用EFI公司Fiery彩色打印服务器的富士施乐Docucolor DC8000数码印刷机落户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这标志着数码印刷技术在高端传统印刷领域的应用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正如业界耳熟能详的“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艺术品经营”的雅昌经营模式一样,数字技术再次在雅昌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就此采访了雅昌企业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剑平先生(左)以及技术部总监葛侬先生(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