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杯子和水的故事 杯子:“我寂寞,我需要水,给我点水吧!” 主人:“好吧,你拥有了想要的水,就不寂寞了吗?” 杯子:“应该是吧!” 主人把开水倒进了杯子里。水很热,杯子感到自己快被融化了。杯子想,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杯子的爱情     
杯子:"我寂寞,我需要水,给我点水吧." 主人:"好吧,拥有了想要的水,你就不寂寞了吗?" 杯子:"应该是吧."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智者深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然后问:“这水是什么形状?”没等回答,又把水倒入杯子,这时,这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  相似文献   

4.
第四只杯子     
班会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三只杯子,然后请学生们观察。第一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口有一块玻璃盖着;第二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底有一个小洞;第三只杯子完好无损,杯口朝上,但杯子壁上沾有一些脏东西。“现在,我要往杯子里加水。请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抛出了问题。下面顿时议论纷纷。高博文说:“第一只杯子根本不可能倒进水,因为它的口是被遮住的。”王一程不甘示弱:“第二只杯子会出现边倒边漏的情况,最后也没有多少水存在。”“那第三只杯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追问道。“第三只杯子里面应该有水,但却是脏的,因为杯壁上有一些脏东西,…  相似文献   

5.
饮水机与水     
“喂,讨厌的家伙,你为什么要闯入我的地盘里?”饮水机生气地问着水,可水却不理会它。 “喂,你别装作没听见,快滚开,不要让我再看见你。”饮水机又说道。这时,水终于说话了:“我为什么要离开呢?”“因为你们不属于这里。”饮水机说道。水听了,生气地说:“好吧,我走。”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饮水机的主人渴了,  相似文献   

6.
一天,妈妈对我说:“胜胜,去买根甘蔗吃吧。”我高兴极了,到小店买了一根粗甘蔗回来。妈妈看了看,说:“你怎么买这种甘蔗呢?看,这甘蔗根部那截太短了。”我迷惑不解地问:“有什么区别啊?”妈妈说:“甘蔗的根部更甜些。”我想,这是为什么呀?姐姐走过来,说:“我们做个小实验,解决你心中的疑问吧!”她拿出一个杯子,一包砂糖,一瓶开水。“先把杯子里灌一些热开水,再把糖放进去。对了,不要搅拌。”过了5分钟,姐姐要我慢慢喝糖水,我发现越喝到下面越甜。“好,你看看杯子里有什么?”姐姐说。我看到杯底都是些没有溶解的糖。姐姐说:“甘蔗吃到根部,也…  相似文献   

7.
人生如水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智者深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然后问:“这水是什么形状?”没等回答,又把水倒入杯子,这时,这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中不见了。这个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智者弯腰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水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  相似文献   

9.
咦?豆子,我的玻璃杯呢?这不是你的杯子吗?真是背着小猪找小猪。不是这个,我的那个杯子比这个小,而且我那是水杯,不是用来装油的。那我没看到。你就慢慢找吧!我刚才还用它喝过水呢!他不会和我玩捉迷藏吧?你不刷牙,它不躲着你才怪?我,我……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忘记刷牙了?呵呵,跟你  相似文献   

10.
初冬     
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遇见了我的弟弟。“莹姐,你走到那里去?”“随便走走吧!”“我们去吃一杯咖啡,好不好?莹姐。”咖啡店的窗子在帘幕下挂着苍白的霜层。我把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我们开始搅着杯子玲琅的响了。“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我摇了头,我说:“你们学校的篮球队近来怎么样?还活跃吗?你还是很热心吗?”“我掷筐掷得更进步,可惜你总也没到我们的球场上来了。你这样不畅快是不行的。”我仍搅着杯子,也许飘流久了的心情,就和离了岸的海水一般,若非遇到大风是不会翻起的,我开始…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2期刊载的李镇西老师题为《老师,用我的笔吧》的文章,颇耐人寻味。这篇文章从一件寻常不过的事情谈起。说的是:有个女生到办公室借杯子喝水服药。李老师说:“杯子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后来老师上课时,圆珠笔没油了,便向学生借笔。学生们都说“用我的”,而那个借杯子的女生却抢先把笔递到老师手中。事情就这么简单。难得的是李老师由此而想得很多: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时,我连想也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而在我向学生借笔时,学生为什么没有对我说“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进而依此类推,“推”出以往师…  相似文献   

12.
老师,干杯     
集体饮水时,斌斌端着水杯走到我面前问:“老师,你怎么不喝水?“我指指放在架子上的杯子说:“一会儿再喝。““能给我看看你的杯子吗?“我端给他。他又说:“能把你的水倒给我一点儿吗?“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大  相似文献   

13.
想知道胡萝卜喜欢喝什么水吗?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吧。1准备:两个杯子,一根胡萝卜2在两个杯子里装满水。在其中一个杯子里放两勺盐,分别贴上“淡水”“盐水”的标签。3把胡萝卜切成小块(注意安全),放进两个杯子里。开始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4第二天,盐水里的胡萝卜慢慢浮了起来,而淡水里的胡萝卜则沉到了杯底。  相似文献   

14.
“体积”属于空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在充分估计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采用了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了“体积”概念。 一上课,我就把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放在桌子上,然后往两只杯子里倒入相同高度的水。问:“谁能告诉我,哪只杯子的水多?”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说:“两只杯子一模一样,水平面在  相似文献   

15.
一得集     
“来,干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机关幼儿园一园唐杰活动结束后,我端起杯子想喝水。这时,宇宇端着杯子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和你干一杯。”“好呀,希望你越来越聪明!”说着,我轻轻和她碰了一下杯。宇宇高兴地把杯子里的水喝了个底朝天。旁边的几个小朋友看见了,也端着杯子要跟我干杯,特别是几个不爱喝水的小朋友也拿着杯子朝我喊:“老师,还有我呢!”看到这种情形,我想何不用“干杯”来激发孩子们喝水的主动性呢?于是,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喝水的谈话,并由他们自己制定了规则,如:要轻轻碰杯,不要大声吵嚷等。再到喝水的时候,孩子们主…  相似文献   

16.
我的新发现     
我热爱上科学课,每一节科学课上的实验,我都喜欢回家再重做一遍。今天课堂上我学会了找空气的方法:把一个杯子倒立竖直扣入水中,杯子一倾斜,有气泡冒出水面,说明杯子里面有空气。我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准备再做一遍,看到妈妈倒了半盆热水正要洗头,我趁空儿摸了一个杯子倒立着竖直扣入热水中,杯子还没有倾斜,奇怪的现象就出现了:已经有气泡冒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课堂上我做实验时,杯子倾斜一下空气才会跑出来,现在怎么还没等我倾斜杯子,空气就急着往外跑呢?我左思右想弄不明白。扑面而来的热气让我眼前一亮,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吧。为了验证自…  相似文献   

17.
1 注重质疑索因习惯的形成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是正确引导学生钻研科学、形成科学自然观的重要途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1 认真观察现象 ,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如《空气能占据空间》一课 ,我做了一个实验 ,将一只空杯垂直地压入水中 ,问 :“这杯子里有什么 ?”学生们回答说 :“是水。”我又垂直地将杯子从水里提出来 ,让学生自己用手摸一摸杯子的内壁和内底 ,他们疑惑地告诉我 :“怎么 ,里面是干的 ?”“你们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吗 ?”我引导他们从篮球、自行车的内胎里找到了答案。还让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  相似文献   

18.
《比一比》一课中的“想一想”:“哪只杯子盛水多?”这部分有幅图,图上摆在学生面前的有两只形状、大小有差异的杯子,一学生正用一只广口玻璃瓶向一只杯子倒水,这幅图为我们提供了“想一想”的内容。答案应该是:先向一只杯子倒满水,再把这满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杯子,如果另一杯子不满,则说明原来的杯子比这个杯子小,盛水少,如果另一杯倒满水后还向外溢出,则说明原来的杯子大,盛水较多。  相似文献   

19.
一件小事     
一天,妈妈在厨房洗菜。妈妈洗完菜后,刚要把水倒掉,我见了,马上拦住妈妈:“妈妈,老师说过要节约水资源,我们把洗菜水拿去浇花吧!”“好啊,你去浇花吧!”妈妈点头说道。我端着水盆来到花盆旁,用杯子舀了一杯水,哗的一声,就倒进了一盆杜鹃花里。接着,我又舀了一杯水,随随便便就倒  相似文献   

20.
课间休息,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水服感冒药。”我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书柜:“喏,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上课了,是作文课。学生在下面写作文,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我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虽然是轻声,但许多学生都听见了。于是,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然后以最快速度打开,找出圆珠笔,他们纷纷把握着笔的手伸向我:“李老师,用我的笔吧!”“李老师,用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