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末新政是近代中国社会通过国家政权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环节,也是本世纪初年举世瞩目的历史事件。就近代化的实绩而言,它无疑明显胜过筚路开山的洋务运动和方兴未艾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近年来,关于清末新政的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新政的目的、性质以及历史评价等问题都是学者们讨论较多的内容。本文不拟对清末新政重新来一番评价,只想着重从其中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客观历史作用的分析入手,试图说明  相似文献   

2.
清末社会,随着立宪思想的日益兴起,法政知识与法政人才成为社会亟需而倍受重视,法政教育也应时兴起。本文主要考述在清末立宪的社会思潮之下,地处西北边远的甘肃地区法政教育的发轫。  相似文献   

3.
兴起于甲午战争后的清末改造国民体质思潮,经过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在清末新政时期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思想的启蒙加上实践活动的展开,将改造国民体质思潮推向高潮。该思潮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妇女解放及人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戊戌维新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史学界一致肯定,然而对其在1905年前后清末立宪时期的政治思想及活动则褒贬不一。笔者以为,从戊戌到辛亥,严复的政治理想和主张是一以贯之的,清末立宪期间他的著译和政治活动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有所增强,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故而对其不应以“政治保守”概斥之。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勃兴密不可分。它以西方宪政模式为旨归,是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现代化思潮的一分子。李大钊的宪政思想是同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宪政思想的萌芽、发展和转变深受当时宪政思潮的影响,可以说,李大钊宪政思想的发展历史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民初宪政思潮演变的历史面相。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夕,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是追求人的近代化的进步思潮,是中国近代化总体思潮中的一个构成部分,改造国民性社会思潮形成的原因似有这样三个方面:历史的经验教训,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的影响与刺激。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件大事,近代社会的士绅以其独特的见识和目力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推动新政前进,使新政全面打开中国的现代化闸门;另一方面,新政的各项措施尤其是军事变革以其历史的前卫性对士阶层的命运起了主宰作用,士阶层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清末新政与士阶层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历史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8.
人道主义思潮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主流,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显示了一定的影响力。从改良运动时期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人道主义思潮对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影响,历经自改良派、革命派到民主派的相继推动,呈现出了阶段性分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以后,一大批矢志教育救国的湖南知识界中坚,在教育救国思潮的激励下,磨血兴学,引领着近代湖南学校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有力地推动了湖南传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本文提出“近代湖南教育家群体”的概念,通过群体研究探究近代湖南学人的办学特点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10.
官报是推动清末立宪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清政府派遣五大臣考察宪政和宣布预备立宪之后,清廷实行立宪的信息通过官报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向外界传达,对立宪思潮走向高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官报的传播不仅有利于立宪思想的延伸,也补充着立宪报刊传播的地域和阶层盲区。  相似文献   

11.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就人格权条款的制订提出了专家建议稿,确认了一般人格权,规定了人格权的效力和保护,完善了具体人格权类型,规定了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其中的智慧之光有目共证。另一方面,由于未采取独立成编的立法例,受篇幅局限,相关规定较为简单粗略,未承认法人人格权,未规定人格权行使和保护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的具体人格权未予规定,已有的具体人格权条款内容欠完善。反思和借鉴建议稿中有益成果,铸就人格权立法史上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翘首期盼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们对于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了存在一些正确认识。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我国行政诉讼中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监督和支持两方面价值取向的关系,认识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取向对原告资格制度的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发现现有原告资格制度的不足并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5.
核心能力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中的核心能力理论主要是指:与外部条件相比,内部条件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核心能力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对立统一问题,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共青团组织作为有效凝聚和充分团结广大青年学子在党领导下的非权力性的机构对于在青少年维权机制中应承担起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在维权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如何搭建好桥梁和纽带的平台和机制,如何借助自身工作特点和工作优势发挥其他组织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是在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治冲突的扩散性是政治冲突中的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趋势,就象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一样,它是个不可控的政治过程。不过,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的扩散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可以通过政治设计予以控制冲突的范围,而不是排斥理性的政治设计。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政治冲突范围增大或缩小对于政治冲突的结局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甚至使人无法根据原有的政治冲突对比对政治竞赛格局进行预测。针对政治主体对政治冲突范围及其路径整合的需要,谢茨施奈德对现有政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新的政治系统设计,企图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导体带电意味着电子的得失,带电量的多少将受到介质击穿强度的限制,由于这种绝缘性能的限制,导体带电时导体的质量不会因为有限数目的电子得失而明显变化;导体表面只有很小比例的中性原子涉及电子的得失,不必担心电荷分布“由表及里”。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基础,认为要进一步开展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化、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经济和旅游业等方面合作,并提出了两大经济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