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科技动态     
今年是农业科技推广年,农业部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十大先进适用的技术。 1.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今年新推广5000万亩,预计可增产粮食22亿公斤。 2.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今年计划推广2000万亩,可增产粮食6亿公斤。 3.地膜玉米。今年计划推广500万亩,可增产  相似文献   

2.
<正>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推广中心)成立于1963年,为全民所有制独立科研所,是专门从事农业科研及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的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市种植业科技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现设水稻研究推广室、旱粮作物研究推广室、经济作物研究推广室、马铃薯组培中心、太安山区农业技术示范场、涛源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办公室等7个部门。现有职工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1人,高职11人(其中正高1人),中职8人,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11人,专科5人,获省政府津贴1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2人,市管专家1人,市科技奖  相似文献   

3.
由于水稻属于农作物的一种,因此本篇文章在介绍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时,将水稻扩大到了农作物的层面,并通过对我国农田作物的灌溉技术的研究和讨论,分析和总结出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云南科技管理》2023,(3):65-67
<正>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单位建设的云南省作物生产与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12月获得立项培育,2023年3月通过验收。该重点实验室依托云南丰富生物资源特别是作物资源的禀赋,以云南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基础,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等主要粮经作物和云菜、云果等高原特色作物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云南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围绕“作物资源数字化与智能育种、作物生长模型与大田智能控制、产品安全与专家智能决策、  相似文献   

5.
由四川农业大学主持研究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作物持续增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稻田新“三熟”制使稻田真正成为农民增粮增收的“聚宝盆”。 稻田新“三熟”制是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体,搭配一熟或两熟其它粮经作物的一年三熟的高效种植制度。该制度的关键是初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早播玉米早熟高产,为二季种稻提供足够的热量条件。它主要包括“蔬菜(饲料)——玉米——水稻(玉米、花生)”和“小麦——玉米——水稻(玉米、花生)”两种类型。试  相似文献   

6.
<正>保山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现拥有资产1500万余元,配备有各种试验设备、全自动种子加工机械,下设水稻、玉米、麦类、油莱、豆类、蔬菜、马铃薯魔芋、植保7个专业组室和一个综合办公室,先后有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有1人获省劳模称号,有1人受省委、省政府先进工作者表彰,1人获地区劳模称号,有11人获市(州)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表彰,有2人评为市级  相似文献   

7.
水稻倒伏是近年来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水稻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尤其为增产增加氨肥的用量,水稻产量呈逐年提高之势,但是因为忽视钾肥的使用或者用量不当,便产生了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结合有关技术,开展系统水稻倒伏研究实验和推广、示范,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过量施用肥料导致水稻倒伏、肥料利用率低、能源浪费大、环境污染重等重大问题,在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05)、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CARS-01)等项目资助下,团队历经20余年,深入系统研究了杂交水稻氮高效育种方法及品种选育与节肥栽培规律,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水稻的栽培技术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通过对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完善,也可以更好的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对我国农业科研现状的认识我国农业科研,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湖南的水稻生产,就与几次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密切相关。1949~1966年,主要由于双季稻品种的应用,水稻总产由56亿公斤增至113亿公斤;1966至1973年,矮杆品种的推广,总产一跃为154亿公斤;1973至1979年间,主要由于杂交水稻的生产应用,水稻总产跨过200亿公斤大关;农村改革仅四年,1983年湖南水稻总产达246亿公斤。1984年湖南水稻生产历史上第一次实现晚稻总产、单产超早稻,得益于杂交稻面积超过晚稻播种面积的40%。  相似文献   

11.
我國“1956—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中提出了要擴大高產作物的栽培。这一綱要的实施,將使我國粮食作物的產量大大提高,擴大培栽高產作物是發展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步驟。高產作物,是指在同样面積的一塊土地上,种植这种作物,能够比种別的作物獲得更多的產量。適于在我國种植的主要高產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也叫苞米、玉蜀黍)、馬鈴署(也叫土豆、洋芋)和甘薯(也叫白薯、紅薯、紅苕)。这些作物都是在我国栽培得很多、人民習慣食用的作物。解放以后,这些作物的每畝產量都有了飛快的增長,更顯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与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应行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媛  方修琦  徐锬  戴玉娟 《资源科学》2005,27(1):121-127
统计东北地区1960年~1999年对水稻生产有意义的5月~9月份气温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东北地区的热量资源显著增加.根据东北地区水稻极早熟、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种的产量与热量资源的定量关系,采用风险-效益决策法中期望值评价的方法,建立计算作物期望单产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显示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吉林大部分地区的水稻产生正面影响,而对辽宁大部分地区产生负面影响.改种更适应较暖气候的作物品种或调整种植结构是对这种影响的两种主要适应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气候变暖的正面影响,减弱负面影响.近20年东北地区水稻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的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适应行为的结果:吉林、黑龙江水稻单产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辽宁,水稻播种面积占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以黑龙江增加的幅度最大,吉林次之,而辽宁则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秧技术是日本著名稻作专家原正市先生创立的水稻新技术,我市自1992年引进以来,在市科委、市引智办、市农业局、市农办“五省”、(市、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试验探索和四年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通过市级鉴定。到1996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14.
绿色革命是6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主要内容是大规模地推广矮秆、半矮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泛的小麦和水稻等优良作物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获得高产、稳产,以解决急剧增长的粮食需要。这一农业技术革命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因而被誉为“绿色革命”。“绿色革命”在中国开展得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栽培作物,水稻种植欠丰与否,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对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的稻瘟病的防治策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物信息流操纵:作物病虫害导向性防控的新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病虫害是威胁全世界农业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目前,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思想仍然是简单杀灭,主要依靠以病虫微生物的基础代谢、生理生化系统和神经受体为靶标的化学农药,过程中易导致人畜中毒、农产品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下一代病虫害防治学术思想的重大突破将是对作物—昆虫—病原微生物生物间信息流及行为进行操纵。在基础研究方面,"生物间信息的识别、解码与操纵"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与热点学科——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一旦被阐明,往往带动通用生物技术的发展突破。例如RNA干扰(RNAi)现象、植物转化技术和TALEN基因组编辑技术等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已经为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中科院"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生物间信息流与行为操纵"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集合了各学科的优势力量,系统地分析在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过程中种间信息识别、解码、传递和控制的过程,从中解析关键可操纵节点,发展新一代病虫害田间行为操纵的新策略与新技术。该专项目前已经取得了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为竞争国际科学前沿地位、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基础性、前瞻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FTIR)是一种用于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分析技术。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技技术成本的低廉,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开始迅速发展和推广,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各种农产品和食品水分,粗蛋白,脂肪等组分的无损检测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作物养殖业,作物储存和加工业。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人们在水稻田间管理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肥料管理和作物病虫杂草的防治,而对田间水分管理过于忽略,认为只要田里不断水就行了,其实,这是稻田水分管理的一个重大误区。水稻在各生育期内的需水量是有很大差别的。  相似文献   

19.
稻农选择新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水稻总产量仍稳中有升,原因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的贡献.然而,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一直以来是一个难点,原因在于政府、技术研究者和技术推广组织等缺乏对农民选择行为的实际了解,新技术推广应用关键在于稻农对新技术的选择.本文对湖北省种稻主产区的114户稻农的新技术需求与选择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稻农采用新技术意愿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稻农的性别、家庭收入、信息来源渠道是否畅通、水稻品种的特性、种稻面积等变量的影响.省力、节肥、节药等新技术成为水稻生产技术的主要需求与推广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苏北偏僻的一隅——江苏省宿豫县罗圩乡有一位60来岁,貌不惊人的王治国。他在农业科技战线上奋斗了40余年。40多年来,他用那一双粗糙的手连连创奇迹:搞了500多次科学试验,鉴定了400多个作物品种(系),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农业科技成果32次。其中他的农业科技成果全国推广有1项,在全省推广有32项,在苏北地区推广的有28项,特别是他晚年试验成功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得到江苏省副省长姜永荣同志的高度赞誉,称他为“苏北农业科技推广带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