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云南教育》2001,(23):13-14
班主任的教育权威是权力和威信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它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班主任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学生心理效应,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班主任权威与学生心理反响管理心理学认为,权威对人的影响表现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个方面。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组织、奖励、惩罚等权力具有强制性,是以外力的形式来发挥作用的。在班主任权力的作用下,教育对象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被动、服从。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班主任的权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威信作为非权力影响力,可以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2.
班级契约就是在班级管理中以生为本,去教师权威化,追求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平等与自由交往,并要求班主任与学生在班级法理情境中实现彼此发展目标的管理形态。在"重叠共识"下建构班级的契约精神,班主任要制定并完善班级公约,规划并组织班级活动,认知并创建班级文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普及,班级管理正日益成为令学校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相对而言,独生子女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在言行举止方面相对缺乏涵养和一定的深度,比较浮躁。但是他们也有比较明显的优点:活泼、开放、思维较敏捷,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向权威挑战。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在班内实施了能本化管理,给每个学生定岗定权,放权于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使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强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思想,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小主人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93):12-13
现在班级管理情境中,班主任经常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对学生往往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甚至存在着训斥、责备,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打骂与侮辱学生的现象,学生迫于权威被动地顺从,但内心却愤愤不平,致使班级管理失去了民主的意味。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一贯独裁者的身份来管理班级,要俯下身子走进学生,教育和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让每个学生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合作探索下,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对自己的思想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提高,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因而,班级管理只有摒弃班主任的权威,由权威趋向民主,才能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5.
刘思明 《贵州教育》2010,(6):20-20,29
传统的班级管理基本上是“班主任、班委会、小组、学生”四级管理模式。班主任虽然拥有形式上的最高权威,并运用了班委的力量,但管理起来依然较为费力。主要原因是在班主任把管理措施逐层下达的过程中,执行的力度和收到的成效都在逐层削减。  相似文献   

6.
班级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品德培养的基础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初中班级管理中,仍旧以班主任的权威为中心,个人主义严重,管理的内容不全面,工作方式也存在单一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所以,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行民主化管理,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实行多元化的工作方式,以及制度育人的方法来加强对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班级团队化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莲 《考试周刊》2009,(25):226-227
班级团队化管理是运用团队化的管理模式对班级进行的有效管理。通过团队化管理,实现了层级管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及健全的人格,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本文从观念的确立、团队的创建、团队活动开展和团队评价几个方面对班级团队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地方高校形成了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学生舍区"。传统学生舍区管理模式存在着班主任难深入舍区、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清、舍区不适应学分制改革等问题。大学生舍区化管理模式取消了"行政班"概念,把学生管理工作主阵地从"教室"转移到"舍区",用导师制代替了班主任制。其实施涉及学生舍区的管理理念和硬件建设、舍区管理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导师制度的建立三部分,同时需要处理好辅导员与导师的职责划分、按学院或专业集中安排学生居住区、加强舍区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来分析.作为既是一个普通教师.也是一个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班主任是一个多维的社会角色.不仅扮演着教育和管理的角色,同时还要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这多维的角色使得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比其他任何一个教师更高的权威。在管理学中把这种权威分为权力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在教育社会学中把这种权威分为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感召的权威和专业的权威等几个层  相似文献   

10.
浅谈班级中的情感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班主任要想管好班级,仅靠那些刚性化的制度是不行的,还应实施情感管理。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当人的需要被满足时,就能引起肯定的情感。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若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交流与沟通,在学生身上倾注点点滴滴的情感,就可以调动起学生身上所蕴藏的各种积极因素,使学生健康成长,并营造出良好的班风。具体而言,情感管理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威信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关键张丁萍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靠班主任的威信施加的,通过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实现的。如果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种权威,学生自然会“不令而行”。怎样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做知识的富豪,学问的大...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学生自理,既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与“导”有机结合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善于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意志。其含义有二:一是班级管理中必须要有班主任的权威,没有这种权威,教师的主导作用便无从体现,学生集体便失去了思想核心,班集体很容易成为一盘散沙;二是班主任的权威不应表现为直截了当的“发号施令”,而应当以学生集体意志的形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特别是班主任的角色是单一的。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必须服从,班主任以规章制度和过往经验控制和威慑学生,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班主任耗费了大量的时问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显然,在这个个性鲜明的时代,学生更具叛逆性,如以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管理学生,一切创新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高校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心理沟通障碍,主要是因为班主任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欠缺。班主任不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和优势需求、不顾及学生心理感受的枯燥说教和唠唠叨叨、居高临下的权威思想和强迫思想、教育的主观化和定性化倾向、角色固着和角色错位倾向等造成与学生沟通困难;学生的自闭、自卑、逆反和自傲等心理倾向,而不愿或不敢与班主任沟通。对此,班主任应有强烈的责任心,真正从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多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交流,并注重沟通交流的策略方能实现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校本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是班主任队伍发展的内在诉求。班主任的校本化是由班主任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选择任用的特殊性、岗位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班主任校本化主要有班主任选择的校本化、班主任研修的校本化、班主任发展的校本化、班主任认同的校本化以及班主任管理的校本化。班主任校本化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惠连 《文教资料》2006,(19):155-156
传统教育体制下,班主任偏重在知识传授、权威管理和重经验积累。在“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教育环境下,中学班主任角色内涵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学班主任是学生发展和班级发展的研究者、促进者和调控者。  相似文献   

17.
李燕 《安徽教育》2010,(1):43-43
<正>传统观念下,班主任角色是单一型、权威型、限制型、高耗型、经验型、被动适应型、封闭型的。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必须绝对服从,班主任的工作往往是凭经验,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控制学生,往往消耗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进步。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有直接关系。也与班主任自身的人格修养、知识、能力及由此进而形成的教育权威直接有关。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也是班级组织管理、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那么如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呢?  相似文献   

19.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班主任优化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班主任自身素质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积极配合的。  相似文献   

20.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干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让班干部的能力"在行动中体现,在管理中强化,在日常中形成,在实践中提高"呢?这是班主任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以德立校,立德树人"为宗旨的校园"十字德文化"(即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建设,笔者将"十字德文化"建设融入班干部培养工作中,有效地提升了班干部的能力。一、选信举能,立班级正气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