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则生明     
《新作文》2003,(27)
朱镕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
公则生明     
朱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正面引入,扣题,强化论点。言简意赅。)“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两句话,既阐释概念,又正反对照,论证为什么要公正。)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点出存在问题及其根源,引出下文,而又是“一言以蔽之”可谓简练!)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  相似文献   

3.
公则生明     
朱镕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公则生明     
朱镕基同志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  相似文献   

5.
公则生明     
朱镕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干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  相似文献   

6.
卢优卫 《现代语文》2004,(7):36-36,35
眼2003年高考作文演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芽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芽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眼注意演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  相似文献   

7.
全国统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 ,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 :“不修好 ,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 ,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 ,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 ;但是 ,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3,(27)
全国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一、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  相似文献   

10.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  相似文献   

11.
王玉辉 《辽宁教育》2003,(12):43-44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犤注意犦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  相似文献   

12.
[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6 0分 )宋国有个富人 ,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 :“不修好 ,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 ,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 ,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 ;但是 ,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了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  相似文献   

14.
我们作了一个调查:挑选两篇2002年全国高考北京卷作文、4篇2003年全国高考全国卷作文、1篇全国高考上海卷作文,请同学们阅读后评选出最好和最差的。评选过程中对两篇文章的争论非常激烈。高考江西满分作文《公则生明》被认定为最差的文章,而高考低分作文《人生规则》则被认定为最好的文章。围绕《公则生明》、《人生规则》的优劣,学生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学生所持的观点是:《公则生明》没有什么值得读的,说了一个无须说的大道理;《人生规则》毕竟有自己的感悟。我们不妨选摘两篇文章的段落来体会体会:朱镕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  相似文献   

15.
交谈中 ,常听到有的初中生说 :不知怎么回事 ,上课时思想开了小差 ,其实也没想什么 ,可老师讲的内容 ,自己一句也没听进去。教师在课堂讲课时也常会发现 :有的学生若有所思地呆坐着 ,点他回答问题 ,竟不知问题是什么 !这种“听而不闻”的现象 ,就是人们常说的“分心”。“分心”的实质是学生注意力分散。其诱因既有主观的 ,也有客观的。从主观上说 ,与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关 ,初中生所特有的年龄特征制约着他们对事物认识的能动性 ,一般来说 ,对有趣的事物认识较为主动 ,注意力也易于集中。我们常遇见这样的情形 ,不少听课注…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真理性认识应包含正确的感性认识,因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客观真理”概念不宜使用,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使用“客观真理”概念容易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在约瑟夫·狄慈根(1828—1888)的哲学思想中,真理问题是被当作他的重要问题来研究的。他在真理观中所闪耀的唯物辩证法火花,对我们今天真理问题研究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承认物质是观念的前提或基础,是唯物主义的核心。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认识论的基本出发点。狄慈根认为,一切认识都起源于经验,离开经验就无所谓认识、真理。他有一句名言:“思想是脑的机能与某种对象结合而生之子。”由于一般思想与真理性认识有区别,因而狄慈根进一步指出:“一切领域中的成熟知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里,“成熟的知识”就是指真理性认识。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由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不是主观对客观的机械反映、简单翻录和复制。这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基本原则,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否定意识能动作用的局限性,推进了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8.
高二《思想政治》(下册)第114页,在论证“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时,有这样一段话:“……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这里似乎把“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等同于“实践结果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这样表述当然不能说完全不正  相似文献   

19.
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的词类处理特色鲜明,有许多与众不同、令人称道的地方。他认为现有词类系统是客观语言实际与人们主观意志结合的产物,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客观实际,也反映了汉语学者对汉语词类的主观认识,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终极真理。他的“词的归类”一节,给出了一种具体的给词归类的操作流程——“四步法”。这是一部巧妙处理了汉语词类问题的现代汉语教材。  相似文献   

20.
最美丽的鸟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作文要求] 宋国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夜里,大雨淋坏了他家的墙。富人的儿子说,赶快把墙修好,不然会丢东西。富人的一位邻居也说了同样的话。夜里富人家真的失窃,富人得知后,夸赞儿子聪明并怀疑邻居。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