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凭借,语文教师的教材使用观会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王君老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认识教材,把教材读厚”“吃透教材,把教材用薄”“超越教材,把教材盘活”的教材使用观,达到了教材使用的活化与灵化,打通了青春语文的教法与活法。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是凭借,“教学”是手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需要教”是目的,虽然教材仅仅是教学的一个凭借,但它作为可凭借的对象,其使用的有效性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学生读写训练的大本营。有不少的教材知识需要我们充分地理解:采用“双线组元”的思路进行编写,每个单元既有“人文主题”,又有“语文要素”;阅读能力训练的层次非常明晰:安排了36次作文训练项目;非常关注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非常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教材编写、指导用语的风格有巨大的变化,文气充沛,大量使用书面语和术语。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常规备课讲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主要针对的是某单元的某篇文章,重点在教师如何去“教”,体现的是“教师中心”;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点在教师要“变”——由教材的执行者变为教材的合作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参,从而有效地使用教材,提高师生的教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材一般包括“幼儿用书”、“教师用书”和“辅助材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教师用书”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示范性”和“拓展性”两个基本方面。“幼儿用书”是介于实物和抽象符号之间的平面的图像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幼儿操作实物和开展活动进行练习的补充。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要处理好教材的“预设性”和幼儿学习自主性之间的矛盾。同时处理好幼儿园教材中的书面操作与实践操作的关系。应该注重幼儿经验的整合,达到对幼儿进行全面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动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静态教材文本的正确解读与使用。“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和资源,而非教学活动的“圣经”。合理使用教材,需要教师潜心“走进”教材,还要善于“走出”教材。下面就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谈对教材例题的有效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任华明 《学语文》2011,(5):21-22
多年以来,教材在我们教师和学生心目中一直居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学生只是热衷于“学教材”.教师则大多停留于“教教材”的阶段。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我们应该视教材为蓝本,我们只是“用教材”——灵活的使用教材.并且敢于挑战教材,超越教材。当然,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所以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使用的教材化新教材的编写体系与原教材不同,删除了过于繁难和陈旧的成分,增加了活动与探究内容,并增补了化学与社会、科技、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同时,又多了含有资料性、拓展性、探究性等多样化的栏目,这就要求我们在“课标”的指导下有选择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惯了旧教材的部分教师拿到新教材后,面对多样化的栏目、众多的学习素材不知从何下手,不是用“教教材”的教学行为去实施,而是从头到尾地讲教材,甚至对某个问题的表述都要以教材的文字表述为依据,出现了“课时不足”的尖锐矛盾,自然无法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9.
双方的质疑、反问,直点对方“死穴”,使得研讨不断深化。经过第一轮的辩驳,对于怎么样认识教材,看来大家各自心中都有数了。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使用教材?是就教材“教”教材,还是撇开教材另搞一套?我们来听听双方车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是“例子”,是“材料”……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本文试图对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谈一些浅见。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以下同)在新课教学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此缩短新授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是以小学低段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其教材的编写具有情景性。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身边的生活事件,图文并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还原教材中的生活情境、运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开发教材中的弹性情境”等途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筑生活化的情境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感受,内化体悟,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云南省一所二类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在使用中的评价进行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该教材的主要编撰特点、要求与调查对象对该教材在实际使用中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实际使用与教材培养目标之间;(2)使用者感知的实际难度与教材分级设计之间;(3)教材题材选择的丰富度、针对性与使用者的需求之间;(4)师生实际使用的困难度与教材内容结构编排的合理性之间;(5)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与教材可提供的可用资源之间。据此,就教材编写、教材选择和使用中应考虑的因素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师对教材的基本看法影响着其对教材的使用,进而影响到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聚焦于教师教材观对教材使用的影响,选择16位教师进行访谈,分析教师的教材观及其对教材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存在“保守型”“妥协型”和“创生型”等多类教材观,依次映射“解读教材”“解释教材”和“解构教材”等教材使用方式。然而,高职教师的教材观普遍还没有深度理解教材的目标、内容、结构、价值和应用,从文本的教材到媒介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并未与教材共生共荣。因此,要整合教材观,推动教材观之间的互补;革新教师教学观念,强化教材理解与教材“二次开发”意识;深化教师合作,营造教材深度使用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反映编写者课程理念的物质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参照材料。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这种做法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不利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在教材(人教社实验教材)的使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请教于大家。一、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不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体现了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大量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编者的话、目录、到具体内容的安…  相似文献   

15.
冯枚枚 《考试周刊》2010,(20):23-23
教材是学生获得技能、发展智慧的重要载体,对教材进行适度、有效的开发和处理,让学生的各种基础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善于使用教材这副“弹离跳板”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我们都把教材视为《圣经》,教材上的东西都要讲,教参上的东西都是对的。曾经有一位老师,在教“认识2”时,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念“2像鸭子呱呱叫”。结果整个课堂“呱呱”地叫个不停。课后问他为什么那样上课,他说是教材安排的。在所谓“严格遵循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教学中.各地正在逐步使用新教材,但有的地区用的仍然是老教材。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特征,其内容、要求等只适合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使用,因此其中的一些题目的情境、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不能完全适应我们现在学习的需要。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用到数学。  相似文献   

18.
如何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我认为:第一,把握精神,研透教材,在“用好”、“用足”上下功夫,即在深入把握教材、深刻领会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教材的要点,充分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有所悟,才能有所得;第二,“创造性”或“艺术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调整、补充删改,在走进教材的基础上,走出教材、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传统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正在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并不否定教材的价值,它提倡的是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教师需要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挖掘和整合教学内容,寻求能把教与学充分整合的最佳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目的。同时,教师还需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20.
喻芳 《河北教育》2006,(12):15-17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和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