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法庭调查之一:海灯有否正式工作和档案摘登敬永样的《内参选编》的文章说,海灯法师“在不同场合中把自己的年龄越说越大”,“海灯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档案,他的身世都是由他自己说了算。”原告出示证据:1989年10月颁发的海灯居民身份证上写明海灯法师出身于1902年8月19日。关于档案与工作,原告说:“海灯法师皈依佛门几十年,长期从事宗教  相似文献   

2.
在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的报道中,国内媒体的大部分新闻都贴上了“据CNN”、“据路透社”等“据”字标签。《21世纪经济报道》是国内少数被受众“点赞”的媒体之一,本文选取今年3月11日至4月21日期间该报刊登的117篇报道,探究其从“新闻搬运工”到“新闻钻探工”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新闻”?日本《广辞苑》的解释一是广义的,指新的见闻、消息;二是狭义的,指的就是报纸,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日本各大报纸,都称以“新闻”。所谓“新闻学”,就是将“以报纸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是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过程的学问”。由于日文中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并无分歧。然而,这里的“新闻”二字指什么?“真实”的科学涵义又是什么?至今意见纷纭,争持不下。这种状况,影响着当前的新闻实践,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新闻知识》去年第8期发表了我的《新闻真实性的研究对象和涵义》的小文,针对上  相似文献   

5.
精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当然是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什么?《失乐园》的作者、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回答是: 一个深不可测的海洋, 无边无际,苍苍茫茫, 在这里长度、宽度、高度 和时间、空间都消逝不见。看,这该有多玄!混沌一团,不可捉摸。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超逾五千年。上古神话自然也异常丰富,什么“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古来就编织进老祖母向孙辈讲述的娓娓动听的故事里。神话,太富有诱惑力了。半个多世纪前,稚气盎然的我,幼小的心灵即沉醉于神话的迷离恍忽的梦境。可是,真正促使我走上研究神话之路的,还是得力于闻一多先生的一本煌煌巨著——《神话与诗》。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常德市程市长为减少一般性会议报道,“撵”记者出会场的新闻(载1989年4月8日人民日报2版),一时间传为“美谈”,不少报章杂志特别是新闻报刊纷纷评说。《新闻出版报》和《新闻战线》就分别刊用了《为程市长“撵”记者叫好》和《有感于市长“撵”记者》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郭洪连 《新闻传播》2009,(10):65-65,67
一般《新闻学》教材,都把新闻的构成分为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六个部分。什么是新闻背景呢?新闻的背景就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这个“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据新闻协会经营部最近整理的“从业员构成调查”推断,截止到1986年4月1日,加入日本新闻协会的报纸、通讯社共有从业员64,297人。四年来连续减少。另外,同时进行的“从业员离职状况调查”表明,从去年4月至今年3月,离职者比上一年减少了116人,为2,042人。这个调查中所指的“从业员”,是指除了负责人员(“役员”)、课余的工读生、兼职人而外的社员以及特约人员、派出者(“出向者”)、长期缺勤者(“长欠者”)、休假者等等。从业员总数,是在综合了本调查中94个报纸、通讯社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加上《新闻年鉴》1986年版的资料,推算出来的新闻协会的111个成员社的从业员数。  相似文献   

10.
由《徐州日报》、《新闻战线》和《中国记者》编辑部等九家新闻单位联合发起的“边区新闻研讨会”,于4月24日至27日在江苏徐州市举行。中宣部新闻局发来贺信。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商恺,江苏省记协主席樊发源和来自全国的三十多家新闻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播将重心从“传播什么”转移至“如何传播”,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作为大众传播中传者的代表,播音员当然要与时俱进地去专注于“怎么播”或“怎么说”的思考. 我国的电视新闻播音始于沈力在《简明新闻》(1958年11月2日开播)的播音.经过20年曲折发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正式开播并迅速带动全国新闻类节目的发展,其播音方式成为一种新闻播音范式被广泛应用,并被业内称为“联播体”,学界称为“播报”,现如今它仍是全国新闻播音的主流方式.又是20年后,鲁豫在凤凰卫视的《新闻早班车》(1998年4月1日开播)中开启了一种新鲜的新闻播音方式——“说”新闻,不仅令观众耳目一新,也引得其他媒体追逐效仿,同时引发了学理界的大规模讨论.从此,有关于“播”新闻与“说”新闻哪种更好的争论便甚嚣尘上,而且愈演愈烈直到今天,最近甚至有人提出“说”终将取代“播”的方式,成为新闻播音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似乎在一夜之间,“民生新闻”以其独有的亲民色彩、本色表达和先进的传播形态,在各级电视台雨后春笋般地红火起来。《南京零距离》、《1860 新闻眼》、《绝对现场》、《直播南京》、《元元说新闻》、《民生直通车》、《生活在线》……所有注入了“民生”理念的新闻节目都在传播区域内演绎着高收视率的神话,并影响到全国。  相似文献   

13.
新闻述评把新闻和评论融为一炉,“夹叙加议”是这种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叙”指报道新闻事实;“议”,顾名思义,指“议论”,或者说发表意见。问题是怎样把“叙”和“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美国,一些有影响的新闻报刊的通常做法是以小见大,层层“剥笋”。《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市场》一文(原载2O01年9月3日美国《新闻周刊》,本刊附文有删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刘丽 《新闻爱好者》2008,(12):92-92
笔者近日翻阅《申报》时发现:从1905年4月1日至1908年6月1日的《申报》上,每一期的本埠新闻和国内新闻都在文后注上一个单字。本埠的较为单一,初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为记,7月份又有“见”、“休”、“近”、“基”四字。粗略地统计新闻内容后可以发现,本埠新闻的“五行”单字代表新闻发生的地点。  相似文献   

15.
下乡采访归来,总喜欢翻翻报纸,看了4月上旬的几家大报,在制作标题上,雷同的颇多。“不是”什么,“胜似”什么,即是一例。我看这也是一种“套话”,因为出现在标题上,姑且谓之“套题”吧! 如4月3日,中国财贸报第二版刊登的《不是造林站,胜似造林站》,是上述模式;4月4日工人日报第二版的《不是鲜花,胜似鲜花》和4月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的人物通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也都是这样的模式!例子还  相似文献   

16.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17.
彭昆 《新闻窗》2012,(1):64-64
2006年8月1日,全国第一档“情感新闻”在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成功开播,由此开创了国内“情感新闻”的先河。所谓情感新闻,也就是原来的民生新闻衍生而来,加入了大量情感因素,以平民化、同情心念参与到新闻的报道中,新闻的主角基本上还是一些平民弱势群体,其中育后来出现的帮人化解情感困扰的“情感援助”,“情感援助”是《1860新闻眼》2007年4月推出的一个全新节目形态,它在报道人间真情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先看一侧记者罢采的新闻5月17日,《北京晨报》刊登一条新闻:辽宁、沈阳的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联合抵制采访沈阳海狮队的足协杯比赛。新闻中说,此事爆发的导火线是,海狮队的“老板”——沈阳华晨金客足球俱乐部日前拒绝和驱逐《辽沈晚报》记者入场采访。以《辽沈晚报》为核心的沈阳新闻媒体认为,华晨金客足球俱乐部把记者驱逐出场,原因是对《辽沈晚报》的批评报道不满:4月11日,海狮队主比赛中,该俱乐部负责人指使球迷在看台上打出了“铲除文字汉奸郝某某钱某某”的巨幅标语,攻击曾经写过批评报道的《辽沈晚报》两名记者;4月29日…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引人瞩目。为人民日报提供可上头条的新闻,是记者的首选任务;为写头条寻找新闻事实,是记者的基本功。人民日报驻山西站记者安洋采写的《山西着力把原煤转化为洁净燃料》,作为《十五开篇》专栏的第一篇,刊于4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得到专家、读者的好评,再次印证了这个判断。 4月9日,在人民日报编前会上,通报了一位新闻学专家的评报意见,说8日的报纸把《十五开篇》专栏放在头条位置,“开栏的话”放在醒目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安排”,“山西这条新闻,在今天是独家的。这种寓中央的总方针、总政策于独特…  相似文献   

20.
<正>2007年3月19日,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刊发的新闻——《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了炎症》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究竟是医德“发炎”还是记者职业道德缺失之争,直至4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茶水发炎”与媒体责任》批评当事媒体不负责任,以及4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将事件定性为“有悖于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这场争论才渐渐降温。然而,事件凸显的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的认识问题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