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收藏》2012,(19):21
于集华,笔名田野,祖籍江西鄱阳人,1959年10月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自幼随父(于山选,陶瓷荷花知名艺人)学艺,备受陶瓷艺术熏陶感染。30余年来,他潜心钻研陶瓷绘画的各种技法,尤擅长荷花、花鸟、山水青花釉下人物等绘制技术。他设计创作的陶瓷作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笔意酣畅,浑成自然,且艺术风格独特,显露出其精深的艺术造诣以及艺术智慧和艺术才能。锲而不舍必成大器。于集华热爱中国陶瓷文化,凭着对陶瓷艺术创作锲而不舍的精神走向成功。如今,他已跻身于中国陶瓷界名人之列。系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4,(5):141-141
2014年3月16日,稻房首发——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钟表系列及首届稻房杯——中国大学生钟表创意设计大赛发布会在上海虹桥古玩城5楼会议厅举行。本次发布会由"稻房藏"品牌创始人张曙阳先生、璟翎资本(中国老虎)创始人徐娴女士、中国钟表协会共同举办。发布会以中国钟表艺术创意设计为主题,邀请10位知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锡良、夏忠勇、赖德全、李菊生、刘伟、王秋霞、曾维开、曾亚林、万庆、孙信德)、中国钟表协会代表、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代表、南京文交所代表、收藏家、拍卖行、钟表企业代表、学院老师代表以及各界媒体逾100位嘉宾参会。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09,(4)
王锡良出生于1922年,原籍安徽省黟县,生于景德镇。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学绘瓷画。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首批"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代表作品有《太平窑》(1956年)、《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型瓷屏风画(1959年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十里春风》大型壁画(1983年合作创作)、《春风拂滥》以及粉彩《黄山西海》、《色釉黄山》等。  相似文献   

4.
冯乃华  王建国  思宇  饶婷 《收藏》2008,(10):152-155
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评审之严格,奥运遗产之丰厚,影响之深远,在国际奥林匹克史上独领风骚。陈仁海能够登上奥美艺术殿堂,并荣获大会唯一的最佳创意奖,既是中国陶瓷界的荣耀,也是世界对他的艺术成就的褒奖,更是广大陶瓷收藏家的历史性幸遇。 本刊一直关注陈仁海的艺术发展,对陈仁海荣获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唯一的最佳创意奖表示衷心的祝贺!此外,特约长期致力于中国白、中国红收藏投资的专家冯乃华先生对陈仁海获奖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点评,对陈仁海获此殊荣的成因进行分析,以与读者共同分享陈仁海先生的艺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李辉柄先生是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他的专著有《早期白瓷》《宋代官窑瓷器》《中国瓷器鉴定基础》,参与撰写《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的有关章节,主编《中国陶瓷全集·钧窑》及《中国美术大  相似文献   

6.
【大师简介】赖德全的书桌上方,有一幅著名导演李前宽为他画的速写,寥寥几笔,其飘逸的长发、洒脱的气质跃然于瓷盘之上。赖德全的艺术气质,不仅仅被李前宽敏锐地捕捉到,每次他外出写生时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的人群同样也会被他感染。好奇的人们过去只见过背着画板在纸上写生的画家,从未见过随身带着厚重的瓷板,并在瓷板上作画的瓷画家,这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中也属独一无二。赖德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创釉上珍珠彩装饰技法,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作为工厂的总工程师,他让工厂的产品质量跨上了新台阶。作为陶瓷研究所所长,他使负债的单位扭亏为盈。此次赴景德镇采访,记者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大师。  相似文献   

7.
喻帆 《收藏》2013,(9):160-161
岭南篇(下)中国陶瓷史上的岭南印记"观古楼"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文化品牌,能大范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除了开创了新时代文人家居新概念和领域,与该公司背后所珍藏的深厚文化密不可分。观古楼艺术村的创办人李志专项收藏研究岭南古陶瓷十余年,为此专门修建了岭南古陶瓷艺术会馆。在他的艺术会馆中,琳琅满目地陈列了他收藏的两汉时期的各种岭南古陶瓷精品,其中不乏  相似文献   

8.
徐桃生 《收藏》2011,(11):72-81
民国时期景德镇在陶瓷产业、陶瓷教育、陶瓷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在景德镇干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7,(2):1-1
“画贵灵变”,陶瓷绘画既要继承传统的精髓,也要把握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所谓与时俱进,即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旨准。文跃的瓷画多把粉彩与墨彩、人物与自然界的景物融为一体,既脱去了传统各式的羁绊,又形成了区别于古人和洋人,别人和超我的独特笔墨语言,表达其对陶瓷文化的感情及思变——求变——灵变的艺术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一封来信     
王颂 《收藏》2008,(10):141-141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收藏》今年第三期所登《年画上的文革瓷》一文中称年画《创新》的作者为“何叔本”,明显有误,应为“何叔水”。何叔水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长期从事陶瓷艺术和中国国画创作研究,1978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该画原名《出新》,何叔水创作。这—题材何叔水与另一陶瓷美术家章鉴都曾绘制在瓷器上。  相似文献   

11.
余光仁 《收藏》2009,(8):194-195
他荣登奥美艺术殿堂,成为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唯一最佳创意作品奖得主;他以卓越创新和娴熟的技艺,让“中国白”说话,成为众多藏家争相收藏的现代文物;他的“中国白”“中国红”陶瓷艺术品160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类艺术大赛金奖,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破例永久收藏,成为迄今为止现代瓷雕作品唯一被中国“三大院”收藏的陶瓷艺术家。  相似文献   

12.
高功  沈梦荣 《收藏界》2012,(8):138-140
《中国陶瓷史》是叶民先生以其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为基础,修订后出版的。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和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展开,发现了许多古陶瓷窑址、窑具和陶瓷器,使陶瓷界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中国陶瓷史》中的一些观点和见解急需  相似文献   

13.
陶瓷作品是"火的艺术"结晶。谁能熟悉并控制窑火,谁能得心应手灵活运用各种陶瓷材质,谁就能成为"火的艺术"宠儿,谁就能制作出陶瓷艺术的精品绝品甚至不朽之作。这对所有的陶瓷艺术家,几乎都是个不可逃避的诱惑。涂志浩自然深谙此道。他熟悉工艺和各种色釉材质,并充分利用这方面的特长,在传统技艺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陶瓷艺术历千年而不衰,佳作叠现,名手辈出,人物、山水、花鸟、瓷塑各领风骚。有的苦心孤诣,经营传统,有的别出心裁,锐意创新。我比较关注传统一派,听说有一位擅画牡丹的绘瓷高手叫"洞庭一波",在北京见过他的几幅作品,质朴、淡雅、清远,既有富贵堂皇之气,又无行作俗艳之感。我在想,能把牡丹花这一传统题材画得如此超凡脱俗、清新雅丽,其人心境必定经过相当的修炼。我非常信仰"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相似文献   

15.
陈葆棣 《收藏》2010,(11):171-171
陈葆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王雪涛艺术研会理事,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陈葆棣1947年出生。19岁师从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他继承了先师王雪涛先生灵动、洒脱、清新感人的绘画风格。几十年来,他坚守中国画传统,强调笔墨功力,注重文学修养。陈葆棣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他的国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  相似文献   

16.
【大师简介】饶晓晴,1961年11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班,后任教于景德镇市技工学校。1993年调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现任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主任、副总工艺美术师,是目前景德镇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学校受过较严谨的绘画技艺训练,注重研究文化理论,综合创作能力颇高,创作技巧及工艺手段丰富多变,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粉彩山水注重功力和境界的结合,把传统神韵、自然变化和艺术思想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内涵丰富,思想境界较高。  相似文献   

17.
齐白石     
魏华 《收藏界》2011,(2):141-142
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普通的木匠,一位艺术的全才,一位长寿的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在中国近现代画史上,齐白石先生是一位各方面艺术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的人品、绘画、诗词、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萃。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其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堪称中国近代画坛的泰斗。  相似文献   

18.
韩涧明 《收藏》2012,(14):56-61
"景德镇感怀:只见商业,不见文化;只见工艺,不见艺术;只见重复,不见创新;只见大师,不见品牌!景德镇所代表的中国陶瓷精神在何处?千年打造的景德镇品牌价值荡然无存!只剩下浮躁、吹嘘、炫耀和赤裸裸的商业……"就在2012年端午节前,被称为"中国文交所设计师"的彭中天上传一则批评景德镇陶瓷创作现状的微博,吸引上千次转发及网上激烈讨论,而紧随其后,彭中天提出的景德镇应打造"中国奢侈品之都"的想法更是触动了很多人。实际上,彭中天"炮轰"景德镇并非一时冲动,这位一向以文化产业化为思维方式的思考者,已经拿出了一份重新打造"中国奢侈品之都"的设计方案。那么,这是一份什么样的设计方案?这份方案能否像当年的文交所方案一样,引发强烈的社会实践呢?本刊就此采访了彭中天先生。  相似文献   

19.
杜建新     
《中国收藏》2017,(1):160-160
出身景德镇陶瓷世家,父亲是已故当代著名原景德镇艺术瓷厂老一代艺术家杜浩生,祖父杜晓楼也是景德镇近代绘画界知名人士,继承家父传统在陶瓷的理念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专用瓷质温润如玉。淡淡的墨彩花鸟、仕女、老翁童子画不掩瓷,相互衬托体现瓷绘之美。  相似文献   

20.
宁钢 《收藏界》2010,(2):144-145
景德镇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要想在有着千年辉煌陶瓷艺术历史的瓷都站稳脚跟,是很不容易的;要想在人才济济的当代景德镇脱颖而出,是很艰难的。一位女性陶瓷美术家凭着她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酷爱、凭着她执着的追求和创新、凭着她对陶瓷艺术的灵性和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