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图4“倒吸”是由于密闭装置中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引起液体倒流入“反应装置”中去的一种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中,有气体(或蒸气)产生或参加反应的实验装置一般都是密闭装置,因此,防止液体倒吸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实验考点。那么,哪些实验会引起“倒吸”,如何防止“倒吸”?化学实验又如何合理利用“倒吸”呢?a.要防止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把气体导入到极易溶解的液体中的实验。由于气体的溶解,使气体发生装置及导气管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引起液体的倒吸。在实…  相似文献   

2.
1 隔离式  图1、图2是利用导管口与液体互不接触,即使液面上方压强减小,也不会倒吸,缺点是吸收不够充分;图3是利用气体逸出后再溶于水,而气体难溶于导管出口处的下层液体,既保证了气体的吸收,又不影响导气管内压强,该装置若用于洗气时,应将烧杯改为洗气瓶.  相似文献   

3.
1 隔离式 图1、图2是利用导管口与液体互不接触,即使液面上方压强减小,也不会倒吸,缺点是吸收不够充分;图3是利用气体逸出后再溶于水,而气体难溶于导管出口处的下层液体,既保证了气体的吸收,又不影响导气管内压强,该装置若用于洗气时,应将烧杯改为洗气瓶.  相似文献   

4.
1喷泉实验的说明a.喷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强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如HC1、HBr、HI、NH3、NO2等气体极易溶于水,可用水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CO2、H2S等气体易被NaOH等强碱溶液吸收,故可用NaOH溶液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b.操作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要干燥,且烧瓶内气体要充满。②胶头滴管要预先吸入水或某种溶液。③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液体进入烧瓶后,注意打开玻璃管的止水夹c.实验失…  相似文献   

5.
1 防倒吸装置的改进实验室内制取有毒气体时 ,为防止残余尾气进入大气 ,通常用一定液体吸收 ,对溶解度大的气体(HCl、NH3 等)要加防止倒吸装置 ,关于该装置传统的做法通常是用玻璃漏斗罩在液体上方 ,除去残余气体 ;我们改以往用玻璃漏斗的方式 ,采用CCl4将液体与气体隔开 ,从而防止因气体溶于液体导致压力减小引起倒吸现象。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 ,操作简单易行 ,仪器少 ,并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装置如下图 :注意 :(1 )A装置为传统防倒吸装置 ,B为改进装置。(2 )溶液C :①若气体为易溶性气体 (如 :NH…  相似文献   

6.
用三个“T”形管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防倒吸的吸收装置如图安装,并配上三个止水夹。图中为气体发生装置,导管D起平衡气压的作用,若制取SO2、H2S则不需用酒精灯;2为收集装置。在1和2之间若有必要还可串连气体净化装置;3中盛吸收液。4中盛水,3和4如图可完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产生倒吸。  相似文献   

7.
1 装置图如下  用三个“T”形管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防倒吸的吸收装置如图安装 ,并配上三个止水夹。图中为气体发生装置 ,导管D起平衡气压的作用 ,若制取SO2 、H2 S则不需用酒精灯 ;2为收集装置 ,在 1和 2之间若有必要还可串连气体净化装置 ;3中盛吸收液 ,4中盛水 ,3和 4如图可完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产生倒吸。2 操作方法  制气时 ,关闭A ,打开B、C ,即可在2中收集气体至满。这时关闭B、C ,打开A ,3和 4即自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倒吸 ,拔开 2上的双孔塞 ,盖上毛玻片 ,制得的气体即可用于演示实验 (做喷泉实验时需…  相似文献   

8.
防倒吸是实验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安全措施,特别是在进行易溶性气体被溶液吸收或实验过程中用到加热操作时,容易造成装置中产生负压而发生倒吸现象.为防止危险事故发生,必须要有一个安全装置来预防倒吸溶液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防倒吸装置形式灵活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隔离式.将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面下,使导气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2.肚容式.选择一个容积较大的容器,当吸收液因倒吸进入容器中时,使吸收液液面下降,容器中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落,从而有效地防止倒吸.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实验试题是高考理综试卷的必考题目,其兼有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多重功能,也特别成为体现学科间综合的热点。气体压强问题是物理学科知识,但却和许多化学实验有关,尤其体现在气体的制备、收集、除杂及喷泉实验中,复习实验时要注意体会和总结。1是压强差导致了喷泉实验喷泉实验是课本上的常规实验,其形成原因是当烧瓶内的气体被吸收或溶解时,烧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则将溶液迅速压入烧瓶形成喷泉。关于喷泉实验的考查大多与压强有关。如2002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29题Ⅱ中有这样两问:(3)用图1装…  相似文献   

10.
一.“喷泉”实验的原理喷泉实验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如图1,圆底烧瓶中充满了易溶于液体b的气体a,根据物理学连通器的原理和帕斯卡定律可知:滴管挤出液体b之前,烧瓶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当向烧瓶内挤出滴管中的液体b后,因液体b吸收了气体a,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内外压强差较大,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液体b从烧杯中倒吸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11.
实验预习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本实验通过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观察随着水温的升高,在烧杯中水的内部和表面上发生的汽化过程,重点是观察水在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思考题 1.在观察实验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要注意发现引起观察对象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4-l所示.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火柴和,它在实验中用来 (2)图中垫放在烧杯下的石棉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3)本实验中应注意观察和. 3.某同学使用温度计…  相似文献   

12.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及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对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注意事项加以总结,以供参考。1.防漏气。任何一套制气实验装置,在进行制气之前必须进行气密检查,以防漏气。2.防气体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检查其纯度,以防爆炸。如氢气、甲烷等。3.防仪器炸裂。烧瓶、烧杯等仪器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试管中加热固体时,管口需略向下倾斜;在集气瓶内点燃金属时,如铜在氯气中燃烧,底层要铺细砂或加少量水;试管加热时外壁应干燥等问题应需注意。4.防液体倒吸。氯气和氨气溶于水时要连接倒置的漏…  相似文献   

13.
a.减缓反应速率。实验室制乙炔,因CaC2与水反应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泡沫,实验难以控制,就是使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效果也不甚理想。若实验前先向容器中加入CCl4等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有机溶剂至淹没电石约2/3处,再通过分液漏斗直接滴入蒸馏水,由于碳化钙被四氯化碳所淹没,从而使水与碳化钙的接触面减小,同样可以达到降低反应速率减少或几乎不产生泡沫的目的。b.防倒吸。像HCl,NH3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时,一般用倒挂的漏斗防倒吸。若用图1所示装置,使用有机溶剂亦可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其原理是:当HCl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从管口出来时,…  相似文献   

14.
1 .升温法 设法升高反应装置中气体的温度 ,使体系的压强暂时增大 ,致使部分气体外逸 ,则插入液体中的导气管口会产生气泡 ;当恢复至常温时 ,装置内的压强减小 (小于大气压 ) ,则插入液面以下的导气管会倒吸一段液柱并保持液柱不变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例 1 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 ,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装置如图 ,步骤从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此装置较简单 ,只有一个出口 ,可以采取手握法进行升温。操作 :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 ,手握住试管 ,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 ,放开手后 ,导气管倒吸一段水柱 ,表明…  相似文献   

15.
邓利军 《物理教师》2000,21(7):4-25
1液体在低压下沸腾的实验 做液体沸点与压强关系的实验,教材中的做法不能直观的反映出液面上气体坛强减小了能使多少摄氏度的水沸腾,我用注射器针铜改进此实验.做法如下: 取一个锥形瓶,瓶内注入95℃左右的水(水温最好高于90℃),瓶口塞紧橡皮塞.塞中穿入一支水银温度计,注意橡皮塞与温度计接触处要密封.把 100 mL针筒活塞推到底部,然后把锥形瓶的侧嘴与100 mL的注射器用硬胶管连接.装置如图1.实验开始,先观察水银温度计读数,如果是94℃,此时把针筒活塞抽出一段,液面上方气体压强减小,水沸点降低,94…  相似文献   

16.
一、“量气”要使内外压强相同[例1](2001年全国高考20题)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略)。回答下列问题[(2)、(3)略]:(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解析]本题用倒置的量筒量气,看似简单,实则雾里藏峰。怎样操作才能使内外液面相等的设问,显示了本题的内涵———量气要使内外压强相同。只有将量筒慢慢向下移动,量筒内的液面也慢慢向下移动,但进入量筒中的水逐渐增多,量筒内的气体压…  相似文献   

17.
也谈成功率高的木炭还原氧化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1)取直径为2毫米,长为30毫米的铜丝,如图2所示绕成环状(在玻璃棒上绕即可).(2)将此铜丝上端插至橡皮塞小头中间(3)取活性炭粉约1.5克左右,装入直径为20毫米,长为200毫米的具支试管内.(4)将实验(2)所备用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使下端变为黑色的氧化铜.(5)趁热将黑色的氧化铜如图1所示浸没在活性炭粉内,上加一团棉花.(防止炭粉喷入导管内干扰实验)(6)立即用酒精灯给盛有炭粉与氧化铜的具支试管加热.(7)等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约1分30秒)再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18.
1硫在氧气中燃烧a.反应原理。S+O2SO2SO2有毒,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亚硫酸钠和水SO2+2NaOH=Na2SO3+H2Ob.仪器与药品。硫磺、锥形瓶、软木塞、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d.操作步骤。①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磺,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点燃=图1②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锥形瓶里(锥形瓶内盛装约10mLNaOH溶液),塞紧软木塞,观察实验现象。①效果明显;②无污染产生。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非肉眼能观察得到,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又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一)高级中学课本<化学>(一年级用)(长宁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03页[实验5.9]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图5.13如下:按此图装置,经反复实验操作,不能肯定得出明显效果,探其原因有二:1.先加热Cr2O3和S粉,再通入空气,如果气泵压强小于二个酒精灯同时加热产生的热气流压强,则盛水的试管中根本无气泡.2.如果气泵压强大于热气流压强,或先通入空气再加热Cr2O3和S粉,因隔玻璃管加热S粉,S蒸气遇冷空气不完全燃烧,冷凝成S粉,S粉随气流进入硬质玻管,使催化剂中毒,不能将SO2及时转化为SO3,故水面下…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出版的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79页[实验6-5],铜片与稀HNO3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作了如下改进。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改进方案a.用滴定管夹固定两只具支试管在滴定台上,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b.铜片换成螺旋状铜丝,将铜丝拴在注射器的活塞上端,做成提拉装置,注射器固定在橡皮塞上。c.在其中一只具支试管内加入少量CaCO3,迅速塞上橡皮塞,让产生的CO2将具支试管内的空气排尽。d.压下注射器的活塞,铜丝与稀HNO3接触,反应开始(如反应太慢可用酒精灯稍微加热)。e.将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