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燕军 《物理教师》2000,21(7):25-25
稳度指的是物体的稳定程度,即物体不致倾倒的最大倾斜程度.这个倾斜程度越大,物体的稳度越大,反之稳度越小.或说稳度的大小跟物体重心的高低和支面的大小都有关系.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度越大;支面越大,稳度越大. 可是,在物理课中讲授稳度时,学生总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把一根不变形的细长杆(如竹杆、木棍等)直立地托在手上,只要我们巧妙地移动支撑手掌的位置,就很容易使其保持平衡,不致倾斜.但是如果要在手掌(或手指)上使直立的不变形的粗短杆(如钢笔、铅笔等)保持平衡,却很不容易,甚至是办不到的.在它们底面积差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物体稳度问题,指出了存在的欠缺.根据物理概念性质讨论了分析稳度问题的势能法.通过物理模型详细探讨了看似简单的稳度原理,结论表明:(1)影响稳度的因素是重力、重心高度、稳距;(2)临界偏转角是比较稳度的近似依据;(3)临界偏转的重力势能变化量是比较稳度的准确依据.基于此,结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试图体现物理科学探究特征的相应教材、教法建议,为物体稳度的探究式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很容易误解,以为鱼类仅靠鳍来运动。也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象黄鳝那样的国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做观察鲫鱼运动的实验时,剪去鲫鱼一例胸鳍后,鲫鱼仍能运动;当把鲫鱼的鳍全部剪掉以后,除了运动速度和平衡性差一些外,鱼在水中照样游得很好,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一、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分析排列在鱼体两侧的体轴肌是鱼体运动的主要器官和动力来源。象鳗闸等律状体形的鱼类,主要依靠躯干和尾部肌肉收缩引起运动。运动开始时,它的身体前端一侧的肌肉先行收缩,并渐次加大到尾端,继而另一侧的…  相似文献   

4.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初中生物学中比较重要的实验,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脊椎动物的解剖实验。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讨,觉得课本中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存在一些尚待完善和商榷的地方,现说明如下。a.“观察鲫鱼呼吸”的实验改正。课本中通过鲫鱼口和鳃盖交替张开和闭合的动作来观察鲫鱼的呼吸,用解剖针从鲫鱼的口中插入、由鳃盖后缘的鳃孔穿出来证明呼吸通道。这种证明方法说服力不强,也不太科学;为了增强说服力和可观性,我们试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了改正:把鲫鱼浸入水中,用手握住鲫鱼躯干,防止其乱动;让鲫鱼浮在水的表…  相似文献   

5.
稳度是把物体翻倒的难度。某物体的稳度大即是翻倒它的难度大。物体稳度的大小是可以用翻倒它时用的功的多少来描述的。 设AG是物体重心G所在的铅垂线。过AG作物体的剖平面垂直于物体的底面一边(距G最近的边)垂足为B。作直线BC||AG使BC=AG。若把物体向AB的方向翻倒,则G要沿着以B为中心以BG之长为半径的园弧(D为园弧与BC的交点)移动。G移动到D后,则物体自动倒下。在这个过程中G升高了一段距离CD。(如图)。所以翻倒此物体所用的功y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6.
在讲鲫鱼外部形态时讲到,鱼测线能够感知水流方向和测定方位,对鱼游泳和捕食有重要作用,这对鱼适应复杂的水生生活是十分重要的。鱼侧线的这忡功能在教材中没有实验验证,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我们在科技活动中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实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取两条活鲫鱼,分别放在两个较大的水槽中饲养。实验时,将其中的一条鲫鱼拿出,用干布将鱼体两侧擦干,然后在侧线及其附近的鳞片匕涂一层较厚的凡上林,将鲫鱼放回到原来的水槽中,用手或其它工具在水槽内按一个方向用力搅动,使水…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师范学校科技课教学中曾偶然和学生讨论起关于“物体的稳度”的问题。为了便于说明,我举了不倒翁来做例子。根据“物体的重心会落到最低点”的原理,所以不倒翁不会倾倒。学生听完都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考虑到师范生的职业特点,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作一下考察,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是小学生问到不倒翁的问题,你如何应付?”学生回答:“解释给他们听。”我再问:“如何解释?”有学生答:“像你这样画图,然后解释。”但立刻有学生提出反对:“小学生未必懂‘重心’这个概念,也未必懂‘物体的重心会落…  相似文献   

8.
陈新 《物理教学探讨》2007,22(11):53-54
有关重心的实验包括重心的认识、物体重心位置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均匀规则形状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悬挂法测重心和物体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等。一般实验演示需要很多器材,如许多形状规则和不规则的物体,质量分布不同的物体。以下是运用搭积木思想,利用极简单的材料,通过一物多用来高效完成有关重心概念的系列实验探究,体现了“低成本、高智慧”的实验思想。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上册实验一、物体的重心实验课本图2-3(高中上册第12页)是求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的简单实验方法一一悬线法。做过这一演示之后,可以用同样方法找一下中空物体的重心(如图1所示)。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1)物体的重心是一个假想的点,这一点并不一定在物体上;(2)认为重力对物体的作用集中于重心这一点,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并不是重力只作用于这一点。还可以做一下重心的位置随物体的形状变化而改变的演示。用一根长25厘米左右的铅丝,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用细线在铅丝中点挂起,铅丝成水平平衡),然后把铅丝折成各种形状(如图2)用悬线法分别求出它的重心。  相似文献   

10.
鲫鱼鳔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改变其内的气体体积调节鱼体比重。鳔一旦被破坏,这一功能也将丧失。利用针刺并抽取鳔中气体的方法可验证这一功能。实验材料体长120至170毫米的活鲫鱼。实验器具注射器(5至10毫升)、水  相似文献   

11.
摩擦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遇到的最普遍的物理现象.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三个兄弟就象影子一样跟在我们身边.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运动的趋势时就有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滑动时就出现滑动摩擦;一个圆形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就出现滚动摩擦;跑步、打球、写字、扫地等等,处处都有摩擦的存在.找们既生活在一个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也生活在一个摩擦的物理世界里也许你会说摩擦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不幸.比如摩擦增加了磨损,阻碍了运动,磨九瞩一鞋底、轮胎等.磨坏了机器部件.缩短了机器寿命等等;也…  相似文献   

12.
<正>材料和用具1枝铅笔、1根竹竿。我的问题重心越低的物体,稳度越好。那么,我可以认为:一枝不到20厘米的铅笔比一根长2米的竹竿更稳一些吗?  相似文献   

13.
一.内能和机械能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能是能量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分别与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相对应.内能是由于微观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的能;而机械能则是由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及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的能.一个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也具有内能;但一个具有内能的物体,并不一定同时也具有机械能.例如一个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我们通常认为该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此时物体仍然具有内能.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同其他形式的能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例如在空气中高速飞行的子弹,因为克服空气的摩擦阻力做功,其机械能的一部分就可以转化为内能.  相似文献   

14.
重力和重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有的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制工作中,重心位置的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它的高低、左右、前后,对机械、车船、飞行器的稳度,能量损失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生解剖鲫鱼往往不知从何开始,拿着解剖剪难以下剪,或者乱剪一气,造成对鱼体的破坏,达不到解剖实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解剖鲫鱼的清晰的思路,完整的实验过程,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进行解剖鲫鱼“三剪刀”的教学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1 第一剪刀:肛门→鳃下缘  第一剪刀剪的是鲫鱼的腹面:左手握住鲫鱼的头部,让鲫鱼的腹面向下,右手持解剖剪从肛门外向剪开,剪到鳃盖的下面边缘为止。注意剪刀在向前剪时,剪尖尽量向上翘,以免伤到鱼的内脏。2 第二剪刀:肛门→鳃后缘  第二剪刀剪的是鲫鱼的左背面:将鲫鱼左侧向上放在…  相似文献   

16.
它们不是鱼     
晏爱民 《课外阅读》2010,(11):173-173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我们学习了鱼类,鱼类是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它们具有高度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身体多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常见的青鱼、鲢鱼、鳙鱼、草鱼、鲫鱼等是淡水鱼类;带鱼、  相似文献   

17.
刘金易  黄华 《物理教师》2007,28(9):36-37
1引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涉及运动的实验,为了说明物体运动时物理参量的变化,我们一般采用静态的图例来描述物体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而来求解一些物理参量.例如在做“测算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时,我们一般用打点记时器和纸带以及重物(砝码)来实现这个实验.将重物  相似文献   

18.
一、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各个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引入重心概念之后,研究具体问题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重力作用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这样,原来的一个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如图1所示),大大简化了对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1.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或静止?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只要看这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相似文献   

20.
两人一起抬某个物体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且在两人抬一个物体时通常会有人建议个高的在后面抬,个矮的在前面抬;或者是建议劲大的抬物体的大头,或者建议劲大的抬得时候距离重心近一些,劲小的距离重心远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