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闫迎利  戴岩伟 《物理教师》2003,24(3):37-37,39
现在多数教师在“杠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采用下面两种实验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教学 .一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先定义力臂 ,然后在一支架上架一匀质的横杆 ,把该横杆在中间支起 ,在其上两边挂上砝码 ,然后分多种情况使横杆水平平衡 ,从而引导学生从单个杠杆水平平衡这种特殊情况的实验数据中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另一种是在一支架上有一横轴 ,使横轴穿过圆盘中心 ,并能使圆盘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转动 ,在圆盘盘面上画有许多等距的同心圆 .演示实验时 ,教师可以在盘面上挂砝码 ,为了容易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在挂砝码时有意使悬线与圆盘上画的圆相切 (…  相似文献   

2.
闫迎利 《物理教师》2003,24(9):23-24
1 引言 当前,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在讲解“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问题时,教师通常利用力矩盘进行实验,力矩盘是在一支架上有一横轴,使横轴穿过圆盘中心,并能使圆盘在横轴上自由转动,在圆盘盘面上画有许多等距的同心圆。教师演示实验时,可以在盘面上不同位置挂砝码,为了容易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在挂砝码时有意使悬线与圆盘上画的圆相切(目的是为了能直接看出每个力的力臂),当圆盘静止时,教师分析多组实验数  相似文献   

3.
"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节安排有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分组实验.该实验设计要求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若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然后在杠杆的刻度上读出动力臂、阻力臂,再根据钩码的个数算出动力和阻力,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相似文献   

4.
[实验一] 取一条长约1米的细链条,一头固定在刻度尺杠杆的一端,另一头用细线接连在杠杆的同一端,如图1所示。杠杆的另一端用细线挂一个砝码,调节挂砝码的细线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平衡。 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把挂链条的细线烧断,此时,有一部分链条自由下落,这一瞬间,杠杆失去平衡,挂链条的一端突然上升,直到链条下落静止后,杠杆才重新恢复平衡。 当细线烧断后的一瞬间,挂链条的一端突然上升,应为链条总重量变轻。说明下落的那部分链条发生失重现象。[实验二] 取一根长60cm左右、直径2~2.5cm的硬塑料管,上下端口子用橡皮塞…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段]教学伊始,教师出示一跷跷板,通过让学生分别观察小兔与小兔、小兔与狗熊玩跷跷板的游戏,使学生建立起平衡与不平衡的概念.紧接着,教师介绍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示范了怎样在图卡纸上作实验记录,并提出要求: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都挂上钩码,研究怎样让杠杆尺平衡,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边实验边将实验方法记录在图卡纸上.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在"简单机械"一章中,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照图1那样,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在“简单机械”一章中,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照图1那样,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相似文献   

8.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发现;用托盘天平时,如调节其两端的配重螺母,即可改变天平的平衡;但当天平平衡后,无论将砝码(或待测物体)放在托盘的任何位置,都不改变天平的平衡状态.因此自然产生这样的问题——天平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平衡后的天平,当改变砝码在托盘上的位置时力臂大小改变,天平必然要改变平衡,可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其原理是什么?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托盘天平的内部结构就不难发现:托盘天平并不是一个简单杠杆,而是一个复式杠杆.其托盘支架不是固定在横梁上,…  相似文献   

9.
在讲授初二物理“浮力”一节课时,我利用杠杆做浮力的演示实验,效果很好。 如附图所示,在杠杆的两边各挂一个100g的相同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另取两个烧杯分别盛上水和煤油(或别的液体)。 演示程序: 1.用手拿起盛水的烧杯,让左边的钩码浸在水中(不碰触器壁),发现杠杆向右倾斜。说明水对钩码有向上托的力。  相似文献   

10.
新编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22页上,在讲到大气压强时,介绍了一个用天平称量空气质量的演示实验,实验的步骤是:“用抽气机抽出瓶里的空气,然后用夹子夹紧橡皮管,把瓶放在天平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图5—38)。松开夹子,让外面的空气进到瓶里,天平就失去平衡。必须增加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增加的砝码就等于瓶中空气的质量”。我们如果要问这个演示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增加的砝码就等于瓶中空气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题目 小明同学在研究杠杆的分类时做了下面的实验。如图1.O为支点,在B挂一重物。A端施加一个力,使杠杆平衡在水平位置.请你猜想:这是个什么类型的杠杆?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2.
(一)演示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装置如图(1)所示。笔者把杠杆的平衡应用到这里,横杆MN是轻质的、不易弯曲变形的硬杆,轴孔距一端为全长的1/3左右,孔径的大小以能穿过2寸左右长的铁钉后可以自由转动为宜,同时把铁钉固定在物理支架上做轴,在N端悬挂方形线框并使线框下边处于水平状态。另一个方形线框处于它的下方,并在同一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一)杠杆1几个概念(1)杠杆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律.(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指杠杆处干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器材:杠杆、支架、约码、尺、线.(2)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杜忏在水平位置平衡(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o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  相似文献   

14.
需用器材:线圈两只(可用实验室用的原副线圈中的副线圈),强磁棒两根(可用条形磁铁),两根弹簧(可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校办厂生产的气垫仪器所附的弹簧),钩砝码两只(也可不用钩砝码)。演示之前,先把每根磁棒用线径较细的漆包线固定在钩砝码上(也可用其它办法固定),然后把钩砝码挂在事前已悬挂在支架的弹簧上(如不用钩砝码,可直接用漆包线把条形磁铁的一端与支架上的弹簧结牢),使悬挂的条形磁铁能在线圈内上下自由运动,并把两个线圈串连起来(图1)。  相似文献   

15.
1准备:巧设实验,吸引学生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在杠杆支点左右两侧分别挂4个和2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杠杆平衡。  相似文献   

16.
1.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是什么? 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因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得,天平平衡时,放在天平左盘内的物体的重力应等于放在天平右盘内的砝码的重力;所以,放在天平左盘内的物体的质量就等于放在天平右盘内的砝码的质量。 2.如何调节天平的底座水平? 反复调节天平底板上的两个凋严螺母,直到立柱上的重垂线上挂的小重锤的尖端跟底板上的小锥体的尖端在同一竖直线上(或者底板水平尺上的气泡到达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1.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B.照图1那样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C.记下两边钩码各自的重力,并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力臂,分别填入实验数据于表格内.D.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做三次实验.E.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x动力臂和阻力x阻力臂的数值.回答下列问题:(互)该同学在哪一步骤漏掉了一个什么重要步骤?答:(2)如果实验正确无误,本实验所得的结2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当将钩码匀速提高0.2米时,挂…  相似文献   

18.
一、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仪 因多数老师在杠杆平衡实验教学过程中,总是先定义力臂,然后利用单个杠杆水平平衡,用这种特殊情况进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这样做的结果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概念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为了在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实验中直观、自然、科学地得到力臂这个物理概念,我设计出了“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仪”。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仪主要由支架、杠杆、镜尺组、钩码  相似文献   

19.
我上《平衡》一课时,学生通过在杠杆尺上挂钩码的操作实验,很快就弄清了左右同等距离配上同等重量就能平衡的关系,接着研究左边第二孔格挂两个钩码有几种平衡方法,同学们通过分组实验得出了三种结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刚体的平衡问题时,必须正确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矩,此时涉及一个求杠杆臂(即力臂,下同一作者注)的问题。下面介绍前一组杠杆臂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力矩、杠杆臂和刚体平衡问题的理解。用一块质量均匀的梯形木块,约1/4米高,其下底是上底长的两倍,剖面图如图1(a)所示。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一端用一固定的物体挡住。教师首先提问:图1中梯形木块的两种放置情况下,为了使木块能翻动,哪种放置法需用的拉力大?此时,大多数学生定能够正确回答:下底静止在桌面上时(a)需要的拉力大。教师可以使用弹簧秤演示,证实了学生回答的正确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多数学生很可能会回答道:因为当上底静止在桌面上时,质心升高了。对于这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