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对古今中外美学对象观进行了宏观梳理与评析,在此基础上为当代美学确定了一个新的对象即审美现象。并且通过与各种观点尤其是“审美活动说”的比较,详细阐述了“审美现象说”的涵义及其合理性。进而论述了新的美学对象观之于美学的意义,特别是为与之关联更为密切的生活美学提供了建构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我们当代美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建立新的美学体系,实质性推进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把现在美学界比较流行的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说法归纳为“美的科学说”“艺术哲学说”“审美关系说”“审美经验说”“审美活动说”“审美现象说”。在论述各种说法的核心内容,指出各派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的同时,分析影响美学确立的因素,并指出其学术上的合理之处和缺陷,希望能够给美学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关于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资料,并对美学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及"意境"出现的频次进行对比,发现"境界"出现的次数远高于"意境","意境"一词主要出现于《人间词乙稿序》中,所以《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说。在此基础上对"境界"及"意境"的美学内涵进行辨微,认为"境界"说包括美学特征论和人生修养论,其美学内涵大于"意境"说。  相似文献   

4.
程宏宇 《文教资料》2014,(27):74-76
本文是关于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的专题论文,首先探析了本体论法、借用法、比较法、历史法四种传统的戏剧美学研究方法。其次,对以上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进行拓展,并且点击符号学、原型批评说、阐释学、接受美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新学科,巧妙地将其纳入戏剧美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5.
"美的态度说"是吕澂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吕澂在借鉴立普斯的"移情说"和摩伊曼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美的态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美的态度"是主体生命和情感在物象上的投射,并且进一步提出主体的"美的态度"是美感得以产生的基础。他不仅将西方流行的各个学派的美学思想介绍到中国,而且将心理学应用到美学的研究中,试图来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给中国现代美学形态与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中生命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汇合道、儒等多家思想,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生命美学论.文章从形、神、气三位一体的美学建构,到人性虚静与性善说的贯通,再到德福间的矛盾对《淮南子》生命美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是旧中国最早引进西方康德、叔本华等资产阶级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用来系统地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和戏曲,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美学的启蒙者,同时他又深受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熏陶和滋养,在他身上体现了努力使西方近代美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体系,包含有“古雅说”、“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和“境界说”等一系列论点。其中,在今天最有美学理论价值的是“境界说。”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他  相似文献   

8.
莱辛的《拉奥孔》在西方美学史上一直受人关注。一些研究者将其视作政论性作品来解读。笔者认为《拉奥孔》是一部美学著作。针对拉奥孔雕像探究古代诗画的美学问题,针对诗画一致说强调诗画相异性,针对高贵静穆说提出“有人气的英雄”,从而对当时德国风行的伪古典主义美学理论进行讨伐。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以意象作为对象反思、重筑文艺学美学理论的主要有五大流派,即汪裕雄的审美心理基元说,顾祖钊的意象文艺至境说,夏之放的文艺学美学逻辑起点说和郭外岑的表现性意象文艺形态说和朱志荣的美的元范畴说.本文对各派学说进行总结,并作出一定评介.  相似文献   

10.
“实践美学”是近年美学界的热门话题。“实践本体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等,已成为近年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有种意见认为:“实践美学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而且是中国当代可以参与世界美学对话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流派”,“实践美学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标志”、“主导潮流”、“一枝独秀”;“新实践美学”已“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形态”。这些判断究竟能不能成立呢?“实践美学”的诸多观念需不需要进行理论反思呢?这是美学和文艺理论界特别关心也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其实,将“实践”充当本体论并与“存在论”、“现象学”等结合起来就说成是美学理论的“中国化”或“中国特色”的;将某种抽象人性主体的“主观性”、“经验性”和先验范式,某种变种的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和某些现象学思想说成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将具有实践唯心论成分的本体观、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和真实价值诉求的美学学说,说成它“把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无疑是值得讨论的。 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样一组笔谈,就“实践美学”诸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这几篇文章的见解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讨论,能引起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重视,以推动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味”成为美学范畴历史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滋味”说关注诗歌的审美作用、关注审美主体,其审美创造与审美趣味观同接受美学的观念契合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学特征,认为“滋味”说的诞生,树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纯文学标帜,促进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学范畴史研究属于美学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美学范畴的维度进行研究,可以说抓住了中国美学史的精神与精髓。范畴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而且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3.
翻译移情说     
将移情说引入翻译学领域,分析探讨移情说翻译的内涵以及移情说在翻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移情说美学心理学的意义,对翻译过程进行解释并阐述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78-2008年,我国美学界对现象学、存在论美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相关研究深刻地影响了1990年代的中国美学建设:它们一方面充当了"后实践美学"解构"实践美学观"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又充当了"后实践美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可以说,现象学、存在论美学研究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基本格局,而且这种影响目前仍有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15.
"模仿"历来是西方文论和美学史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文论和美学的始终。众多的模仿说当中,古希腊柏拉图建立在"理念论"之上的模仿说和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现实"的唯物主义模仿说尤其光彩夺目,他们共同奠定了西方美学、文论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柏拉图和亚氏模仿说的基本内涵,并对这两种模仿说进行简略的比较,最后小结柏拉图和亚氏师徒二人在模仿说理论上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著作。它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见解新颖、理论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王国维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思想的优良传统,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某些观点,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美学见解“境界说”。“境界说”植根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深厚土壤之中。境界或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美学家对境界最基本的理解和规定。这正是王国维“境界说”的出发点。王国维认为,严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吸收和发展了布洛“心理距离说”这一理论。文章从艺术类型、美学原理、艺术批评等角度阐明“心理距离说”在朱光潜美学体系中的内涵及地位,并以此为例探讨研究朱光潜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卡西尔、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中很有影响的三种重要理论之一。它与科林伍德的表现说、贝尔的形式说相比,理论更深刻,更有创见,是一种片面性较少的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从最初的系统地阐述移情说开始到恩斯特、卡西尔和苏珊·朗格的符号说,可以说是美学和艺术心理学发展的主线。现在,艺术心理  相似文献   

19.
美学“意境说”是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提出美学“意境说”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老庄美学思想、而“意境说”在唐代已诞生并被当时美学家作为标示艺术本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吸收和发展了布洛"心理距离说"这一理论,从艺术类型、美学原理、艺术批评等角度可看到"心理距离说"在朱光潜美学体系中的内涵及地位。该文以此为视角来探讨、研究朱光潜的美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