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番 《海外英语》2012,(3):149-151
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意义巨大,虽然翻译本身就具备互文性运动特征,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成熟的理论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的努力。在互文性记忆下写作的文本要求译者首先作为读者阅读文本,再进行文本间的转换;该文从《陶诗》的三个译本出发,浅析了互文性是如何在诗歌这一"纯文学"形式如何在翻译中实现互文性意义传递的。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是一个文本(主文本)与其他任何文本(互文本)在语言、结构、主体、意象等方面存在着引用、模仿、典故、重写、原型等关系,互文性解读就是运用互文性理论通过研究互文本来更准确、更科学地解读主文本,获取文本的意义和内蕴。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3.
曹玲 《新课程研究》2009,(3):184-185
互文性是指某一文本与它的前文本之门的相互联系,此概念大量地应用于广告中。本文基于广告语篇及其互文性现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互文性在广告中的应用,即具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和媒介互文性。  相似文献   

4.
章玉芳 《江苏教育》2024,(3):38-42+3
文本包括纸质文本和音频、视频、数字文本等多模态文本。互文性指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给阅读教学指明了逻辑线索。通过单元内的主题互文性、单元间的结构互文性以及课程内的文化互文性等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实现结构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互文性理论置于翻译实践中,借用费尔克劳夫的"显性互文性"及"成构互文性"两大分类,从引用、风格等方面对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互文性理论对译者理解原文本、恰当创造目的文本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本文首先探讨了互文性的内涵,并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从互文性与联想意义的传递、互文性与注意价值、互文性与记忆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应用价值,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广告文本有着特殊的创作规律与多样的表现形式,本文运用互文分析理论,研究广告文本中的水平互文与垂直互文、内互文与外互文,分析互文性的存在对于广告传播的意义,并进而对广告文本的创作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理论试图揭示文本表象世界下意义世界的丰富性和共生性,它几乎涉及了文艺理论学科涵盖的所有重大问题。德里达的互文性理论建立在其文字学的基础之上,他认为文字的本质就是"延异"。"延异"使文本结构成为无限开放的意指链,文本也就成为无数能指的"踪迹",而超文本则使这种意指链从观念转化为物理存在,从而创造了新的文本存在空间和存在形式。超文本充分体现了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超文本的意义是文本自身解构而造成的意义"撒播",因此阅读成为一种自主的探险性活动,事实上就是追踪文本意义的撒播。互文性与超文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阅读方式的改变,更是文学生产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车欢欢  罗天 《考试周刊》2013,(77):22-23
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可分为微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情景互文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景互文性,分析了蒙古包、如意湖、胜象宝塔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个案.互文性理论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起源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表现为一种文本理论,依运作层面的不同可分为宏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微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文章主要应用宏观互文性,分析了杜甫草堂几处景点名称的英译。宏观互文性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为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提供了一种颇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