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以人类实践为出发点,深刻阐释自然、科学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辩证认识人、社会、自然相互关系及内在规律的学说。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在价值,体悟其理论真谛,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实际,更好地融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深刻论述了关于私有财产的本质及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思想,并深刻论证了对私有财产积极的扬弃即共产主义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必然的环节。手稿当中关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的思想是人对人自身本质的占有,是人向人的社会存在的复归,是对一切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一论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美就是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及民族,人的行动及其所构成的一切事件,一切活动方式,等等,所有这些人和事物的美。社会美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渗透着人的作用;二、有明显的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三、比自然美更复杂、更丰富多采、更深刻动人,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要内容,是艺术反映的主要对象。而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是世界上最丰富最深刻最动人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美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美。  相似文献   

4.
职业规范是人类职业活动必需遵循的标准和准则,是与人的劳动、职业行为有关的行为规范。职业规范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对其意识、生活技能、行为、生活目标、社会角色等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人的社会行为,并以此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和合"文化历来处在主导的地位,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人是社会组成最基本的单元,要想社会和合就离不开人的和合。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具有深刻内涵及其精髓。重新研究和探索"和合"文化对人及当今中华民族都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深刻的笔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远大前程》是其后期作品,展示了狄更斯对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尖锐批判。而《远大前程》中的悲剧人物郝维仙小姐的刻画,更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社会、家庭及郝维仙小姐自身的角度,对其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旨在揭示在男权统治下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地位与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政治、宗教、经济等角度分析了多恩诗的内容。认为多恩的诗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过程中,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义本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索的严重扭曲及其对个人心态的巨大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教育科学和音乐教学的理论日趋成熟。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人与音乐、音乐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到音乐文化对现代人类的社会生活及行为举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学界一直将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与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完全对立起来,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一种片面化的误读,并没有结合当时社会历史实际环境来深入探讨阿多诺理论背后所隐含的深意,以及他与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内在深刻联系.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实质上是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一种回归和提升,由于两人所面临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所以才产生了貌似对立但却殊途同归的理论形态.从两人所处时代背景、两人代表理论的实质内涵及阿多诺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批判等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二人理论的内在联系及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深刻阐发与推动.  相似文献   

10.
朱建飞 《文教资料》2008,(1):158-1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已发生深刻变化,国内与国际环境也已发生深刻变化,和谐社会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培养人的重要场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学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政治哲学角度审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因及其实践应用,可以切实地把握以人为本的政治意蕴、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继而确立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政治根据。科学发展观在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人、自然与社会的内在关联,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切关怀体现为对政治文明生成的有力支撑。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秉持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哲学精神,对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邱少明 《文教资料》2007,1(27):40-42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马克思深刻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萍 《海外英语》2016,(4):82-83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必须把课文变成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素材,引导学生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进行深刻的反思,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思维辨析的习惯,以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突破语言障碍,从文学审美意识、科学意识、国民意识等方面着手,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刻改变着人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在其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积极方面的同时,如不加以合理地应用、管理和引导,必然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网络道德的建设就是建立在对信息社会这一系列变化和双重效应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经济交往方式的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经历了由传统社会以整体主义为核心、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统一,到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严重背离,再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渐趋和谐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经济交往方式的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经历了由传统社会以整体主义为核心、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统一,到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严重背离,再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渐趋和谐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7.
当代科技革命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伟大革命,对作为人和社会存在发展根本方式的人的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的活动构成系统的三大基本要素即活动主体、活动客体、活动工具均发生了革命性的、重大而深刻的演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人的活动的发展、人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学校德育层次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巨大的社会变革必然地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这是由于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反映了建立在新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新型的社会关系。笔以为.目前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困惑,预示着我国道德观念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将成为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新的立足点。作为教育工作,深刻认识学校德育的层次及其关系,对道德教育自身的反思与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蕴涵着对人的生命、健康、生存、发展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关系的思考。结合生态学研究的部分观点,重新解读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蕴涵着的深刻的和发展谐的生态意识,对当代世界和平及和谐发展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巨大的社会变革必然地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这是由于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反映了建立在新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新型的社会关系.笔者以为,目前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困惑,预示着我国道德观念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将成为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新的立足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学校德育的层次及其关系,对道德教育自身的反思与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