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指一数.课改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在班级中让学生最经常体验的是“小组合作”。通过实践,学生深刻体会到小组合作的益处——一个人的灵感毕竟的有限的.而小组合作弥补了个人考虑问题不全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 ,爱说爱动 ,为了让学生在活泼宽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 ,实现各方面的充分发展 ,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活动中发展 ,让学生去亲身经历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一、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让儿童在动手中获得直接经验 ,在“做中想 ,想中学” ,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发现问题、获得知识的快乐。在教学《8的组成》时 ,让学生用8个花片抛一抛 ,数一数正面…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常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在合作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屈指一数.课改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在班级中让学生最经常体验的足“小组合作”。通过实践。学生深刻体会到小组合作的益处——一个人的灵感毕竟的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语言训练方法——“四层次语言训练法”,现把这种方法分步介绍如卜:一、说理过路,让学生言之有物这是较低层次的要求一主要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应该说什么。在这一层次中,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结合:1.结合算式说算理。式题中要让学生说清计算的算理,如:9+3中,在要是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关键是把3分成几和几与哪个数有关。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这样来说:“因为9和1组成10,所以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得12。”让学生明白把后一个数分成几和…  相似文献   

6.
祁芝玉 《青海教育》2009,(11):38-3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合作交流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敢于真正地把合作交流落到实处,把课堂争论“让”给学生。为了让学生学会争论、敢于争论、善于争论,让争论成为每一节数学课的“加油站”,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为人教社高中《数学》第二册第九章的内容,是高中新课程的新增内容。引导学生动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多面体的面数、顶点及棱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体会“归纳——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合作的能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课件及网络资源进行观察、试验,发现规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难点:从观察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经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检…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核心教学理念。会听、会想、会说的能力是人才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是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听说的能力是合作交流的最基本要求.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想法、看法和做法.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质数与合数》一课为例进行课例分析。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去发现、去揭示。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殷敏 《江苏教育》2007,(2):52-52
近几年来不论是听课,还是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频频听到的往往是:请同学亲自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拿一拿、掂一掂、剪一剪、数一数、摆一摆……”等词,几乎每节课老师都创造一切条件、挖空心思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似乎学生的手动起来了.课堂就真正开放了,学生就自主探索了,效果就不言而喻了。说实在的,这些做法,在有些课上确实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也有不少事与愿违,给人以走过场的感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操作的实效,我想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上学年,我新接的三年级,班中有33个学生,由于负责中心小学的行政工作,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管理有点顾头不顾尾了,课堂学习效果明显下降.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借助小组长和家长的力量来管理.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要想办法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在课堂合作交流中生龙活虎般的表现,明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把家长会开在课堂中,让他们明白孩子合作交流的好处,帮学生主动做好课前预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想数师:数,同学们都十分熟悉。下面就请同学们想一个你喜欢的数。2.交流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想的是什么数?(生报数,师写数)3.分类师:请同学们把这些数分分类。4.揭题师:同学们想的数有整数、分数、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整理知识1.构建材料同学们,用两个2和一个0你能写出多少个小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多。2.交流我们来交流一下:0.222.0220.22.2022.03.补充材料师:如果老师在“20.2”的十分位上点上一个点,这是什么小…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之一,通过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启发、彼此鼓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上的优势,教师也愿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4.
蹇丽兰 《江西教育》2004,(10):13-14
为了探索一条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途径,我尝试用周记与学生交流。要求学生每周一篇周记.星期一上交,阅读完后再发回学生,让学生习惯在周记中记录自己的思想感情、道德修养、内心感受以及师生关系、社会见闻等。经过两年的尝试,周记本已成了师生之间的“心与心交流”的一种方式,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在教师面前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培养了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及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数学米慧珍一、在“游戏”中学数学在讲“质数、合数”时,我设计厂这样一个游戏;一上课,我说;“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每人扮演一个数,大家既要算,又要想,还要对扮演的这个数有一个新认识。”然后,将全班同学与所扮演的数一一对应。这时学生处...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的根本在于坚持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凭借学生之间的互助、依赖、交流等活动过程,让学习任务高效率完成.  相似文献   

17.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之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修订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验证,理解和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组数游戏:请用3、4、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被2整除。学生说出后让他们回答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同样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学生回答后问:你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以后,我们强调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想以一个围绕自然角展开的故事谈谈我的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课上学生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如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等,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他主”现象明显;二是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景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教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实际上就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