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在世时,林森不但没有明显的反共言行,而且为改组国民党,促进国共合作做了有益工作。后来,他由于“一时受惑”,并在被排挤的状况下,参加了旨在排共、兼有防苏、惩汪之意的西山会议,但对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另立中央的分裂活动,林森则基本上不参与、不支持、不评论,持超然的态度。因此,林森虽然名义上曾是西山会议的领衔召集者,实际上不是其核心人物,而且是较早从中脱身。任其衰落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具有非凡的意义,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本文从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共产国际的指导;组织基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政治基础—当时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政治形势;文化基础—先进文化,揭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主党派从诞生之日起 ,就围绕着民主与爱国两大主题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进行不懈地斗争 ;但由于种种历史和时代因素 ,民主党派又多次对国民党产生希望和幻想。在这种斗争与幻想、希望与失望的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下 ,民主党派对国民党的认识逐步趋向全面、正确 ,从而指导其斗争不断深入、广泛。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帮助下 ,各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彻底决裂 ,抛弃改良主义道路 ,最终走上革命道路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采用速战速决的方针,用其主要兵力向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进攻,采取以军事打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的政策,企图迅速消灭中国。但是自1938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以后,日本的对华政策改为重视共产党,轻视国民党,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把其主要兵力用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  相似文献   

5.
1938年10月10日,我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公开报纸《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为该报撰写的“代论”,题目是《辛亥、北伐与抗战》。该文对中国统一战线发展史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见解。文章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要算是第二次统一战线,于是造成北伐胜利。现在,全国抗战,于是,又有第三次统一战线,包含着新的国共合作,及其他抗日党派的参加。”在这里,周恩来明确地把辛亥革命前各革命团体的联合作  相似文献   

6.
近代张家口同业公会在传统的行社组织的基础上改组而成,到1931年基本改组完成,由行社组建为同业公会的等待时间有十余年,显现出历史变革期间政府督导无力和商民的怠惰状态。其后由于政权更迭而有4次改组。张家口同业公会隶属于商会名下,同业公会管理范围较广,基本上涵盖了张家口各类商贸业、手工业。同业公会的演变发展从侧面印证了张家口各时期商贸业的演变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宏观历史视角,纵向从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后至抗战爆发前和抗战爆发后三个阶段,横向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领导下的两支武装力量,全面梳理出近代中国军队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发现,民国时期中国军队对武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中华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尤其当抗战爆发后,在抵御外侮、强国强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军队武术的技术革新突破了传统的桎梏,成为中华武术近代化转型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迅速崩溃的原因很多,经济崩溃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抗战胜利时,中国的经济已濒临崩溃,人们渴望和平以休养生息,但是,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内战加速了国统区经济的崩溃。经济的崩溃使国民党军队必败成为定局,并最终导致国民党统治迅速崩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共产国际如何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联系、发展及对中国国民党的影响的论述,阐释了中国革命初期,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影响,及对中国共户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著名丝绸之乡的苏州,二十年代已有专门生产铁机改良纱缎的大小丝厂五十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苏纶、苏经、振亚、三星等,产业工人三千余人。1927年10月至12月,在那里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震动全国的丝织业铁机工人大罢工。三千多罢工工人在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铁机工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请愿、示威,将苏州市总商会会长、商团团长等捆绑后游街示众,甚至与国民党军警对峙,挫败了国民党反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除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之制定及艰苦执行起指导作用,国民党错误内外政策的转变也是两党重新合作的重要历史前提。在国民党政策转变的过程中,地方实力派中的爱国力量在民族危亡的形势下,不满蒋介石的错误内外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或倾向抗日,最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有力地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表现了历史的进步作用,顺应了抗日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2.
惠子谈比喻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经过大分化、大改组之后,最终走向封建制的时代。各诸侯国互相争战,弱肉强食。各国国君,或为建立自己的一统天下,或为求得自身的生存,都在延揽人才,以求富国强兵之策。这种政治形势促进了士阶层的发展,加速了一些思想流派的形成。为了推行各自的政治纲领,各流派都涌现出了一些能言善辩之士,奔走于各国,向国君进行游说。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在旅大地区形成了苏联支持的共产党和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三国四方"的势力,在这种形势下,苏联为阻止国民政府和美国势力的渗入,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较量。  相似文献   

14.
惠子谈比喻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经过大分化、大改组之后,最终走向封建制的时代。各诸侯国互相争战,弱肉强食。各国国君,或为建立自己的一统天下,或为求得自身的生存,都在延揽人才,以求富国强兵之策。这种政治形势促进了士阶层的发展,加速了一些思想流派的形成。为了推行各自的政治纲领,各流派都涌现出了一些能言善辩之士,奔走于各国,向国君进行游说。  相似文献   

15.
很多现代史、党史教科书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虽然还没有根本放弃反共立场,但提出的谈判条件,与共产党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的要求,在原则上是接近的”,因而,“实际上,国民党的三中全会是接受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策”.①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鲁南敌后的游击作战坚持了4年之久,牵制了数万日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支援了全国其他地区的抗战。由于国民党的鲁南抗日游击战完全依赖军队,未能充分动员当地民众的力量,再加上内部的倾轧和军政高层的腐败,国民党的鲁南敌后游击战未能坚持到抗战胜利就失败了。此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承担起坚持山东敌后抗战的历史重任,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可以说,国民党的鲁南抗日游击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抗战前国民政府在开展"党化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抓住了校园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还津贴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社会需要,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开展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烘托,推动了国民党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为巩固国民党的执政基础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大同和平解放的经过,认为这一事件是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我人民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和中共大同市委正确决策,以政治攻势为主,政治、军事、城敌工三管齐下,相互配合,迫敌就范的最终结果,是解放战争后期我党我军在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过程中创造的一个典型战例。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15日,艺术系成员一行四人肩负着学院领导的重托,踏上了赴南方艺术教育考察的旅程.十余天中,我们途经北京、上海、绍兴、苏州、扬州、南京等地,先后拜访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专家杨立梅先生(北师大教授、国家艺术课改组副组长)、李和平先生(华东师大艺术教育系主任)、孙乃树先生(华东师大艺术学院副院长、国家<高中艺术教育论>总编)、修海林先生(蔡元培艺术学院院长、国家艺术课改组成员)、杨华先生(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等并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20.
吴稚晖不仅对俄国革命蓄意歪曲,而且反对阶级斗争和武装暴动,对共产主义更是恶意曲解。他这种激烈的态度代表了国民党内部右派势力的一些意见,更包含了他对国民党被俄国所操纵、孙中山领袖地位的下降等各种因素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