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农民题材占主导地位.这十分清楚,文学离不开人民生活和利益,因而,它对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尤其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农民生活所发生的真正划时代的变化不能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2.
党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进入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党在西柏坡时期对农民利益的极大关注,对于动员农民积极参加革命,保证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为新时期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迈出了中华民族独立的第一步。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完全、彻底的民族独立。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大周期律的体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舍力塑造了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模式,揭示了人民的、正义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最后胜利的关键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保障农民利益的彻底性特点,另一方面起到了动员农民积极参加革命,加速了战争的进程,保证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农民始终是主要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农民问题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保障农民利益思想,充分发挥了农民主力军作用。同时,中国共产党保障农民利益思想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决定着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国家的兴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高度重视农民问题,而要发挥农民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就必须重视农民利益。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为理论基础,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形成了内容较为丰富的保障农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始终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深入了解农民,正确认识农民,加强教育农民,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维护农民利益,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毛泽东的这些观点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诗歌”是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一朵奇葩,特定的时代语境和“感时忧国”的文化传统使得这一群体的诗歌创作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倾向——走向民间:把硝烟弥漫的战争日常生活化和诗意化,在诗意化的日常生活构思中体味与书写民间在民族解放战争中高涨的民族情感和无畏的奉献牺牲精神,以极具个性的方式记录了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为民族解放战争留下了富有魅力的艺术想象和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20世纪中国诗歌史留下了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
吴淋  孙永继 《中学文科》2003,(10):42-43
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界人民广泛参加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民族解放战争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决定,国共两党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一、中共倡导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战成为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面对这…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国家通过对乡土社会的整合进行现代国家的建构。但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呈现“国家农民”的倾向,农民权利难以保障。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致使农民许多法定权利缺失,其权利便被制度性的消解。只有通过国家与乡村的互动,改革户籍制度,重塑农民权利主体的独立品格,加强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教育,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实现农民的组织化,才能确保农民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保障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权是社会公正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的体现。保护农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思考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着力发展经济,夯实物质基础;二是完善立法,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三是重视执法,保障农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四是转变观念,提高农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是农民无法主体性"嵌入"新农村建设.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农民对政府、对政策的惯性畏惧;政策执行变味;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为此,必须构建多维动力系统,促进制度的刚性和政策的柔性有效结合,引导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用看得见的实惠吸引农民自主进行新农村建设;培育创新型负责任的新式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土地需求增长强劲,许多农民因此失去土地。从失地对农民家庭财产的影响、失地对农民依托土地而享有的持续权利的影响、失地对农民社会身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失地对农民权益的影响,认为由于我国的安置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等缺陷,造成失地农民家庭财产减少和持续权利丧失。因此,必须树立可持续的安置补偿理念,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城镇化稳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而中国农民问题之所以日益严重,其根源在于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直偏离了农民的需要和农民的发展。它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是更为深刻的人的问题。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建立较为公正的社会制度安排,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需要新机制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培育创业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村社会的发展。通过对浙江金华农村的调研实际,阐述目前创业型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培育机制的具体建议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被市民化”及其问题——对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到市民是长期以来许多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在当代中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郊区农民的市民化却逐渐成为一种"问题化"了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郊区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是一种完全被制度化安排的"被市民化"的过程,这种被市民化的结果既会给新市民群体带来许多困境,也很容易引发新的城乡冲突与潜在社会危机。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农民被市民化"过程中的新型中国城乡关系及其问题进行反思,并寻求相关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简约易行,效率优先,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平和务实地变革旧的土地所有制。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深远的。这一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对于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技术教育存在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民参加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形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克服了分散生产的弊病,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参加技术教育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形成农民普遍一致的技术需求,提高了技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为农民技术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