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物理基本概念、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知识结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素养这几个方面。在《浮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浮力作用,建构核心概念;制作浮力方向演示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分析浮力产生原因,锻炼逻辑思维;利用"拉力差法"测浮力,避免知识负迁移;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感悟科学研究方法;改造"排液法测浮力"实验,培养科学创新能力;挖掘问题隐含条件,培养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
提出引导学生化解化学原理学习难度的方式,包括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应用.分析了《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的教学中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化学1(必修)》"氧化还原"的教学中采取了实验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的内容,是在学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问题的.这也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和深化.本章内容共分四课时.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和第四节选学课,教材既有演示实验和理论推导,又有原理和应用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推理和想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2.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往往受生活经验的干扰, 由于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学生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原则,介绍了中学物理《浮力》一节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得出了通过对该节课的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体验探究过程,排除生活错觉,正确理解浮力,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浮力"一章是学生在学过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有关浮力现象的,它是前几章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探究式教学就是创设一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获得认知技能。本文以《浮力》一课为例,通过问题策略开展探究式教学,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融入到一个又一个“假设-验证”的探究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7.
《浮力》一直都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对浮力有不可名状的畏惧,教师在教学时也会产生难以言状的伤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浮力》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认识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影响因素,知道浮力的大小的计算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谈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于新浪 《快乐阅读》2011,(14):150-150
《浮力》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但是,我认为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分析透彻,学生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抓住"两条线",来理解和学习《浮力》。  相似文献   

9.
物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下面就我们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初中物理《浮力》一节的教学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初中学生对浮力知识已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等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仍是新知识。此外,学习本节内容要用到前面所学的有关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液体压强等诸多知识,这就给他  相似文献   

10.
高二学生对运动与规律的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和"怎么办"缺乏理性思考。《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课的教学以生活逻辑来贯穿呈现知识逻辑体系,力求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生成知识,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情境的分析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在活动中感悟新知。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复习课"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教学中,利用《超级画板》强大的图形直观化、动态演绎功能对2010年四川省理科一道高考题及其变式进行动态化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发现知识的奥妙,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1.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新知建构主义提出: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的过程。情境之于教学,犹如汤中之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物理》《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追溯力—体验力—认识力—感受力—探究力—描述力"为线索,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力"的知识框架。首先,通过追溯我国古代文字中的"力"和物理学中最初的"力"  相似文献   

13.
探究式教学就是创设一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获得认知技能.本文以<浮力>一课为例,通过问题策略开展探究式教学,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融入到一个又一个"假设-验证"的探究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4.
《浮力》这一章的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是较难学的一章.首先,它综合性较强,概括了一册《物理》中的许多知识,如力的概念,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概念和液体内部压强等有关知识;其次,题量大、题形变化大、解答方法多,为此,很多学生对学习《浮力》很头疼,拿到题,分不清条件,找不到合理的解答方法,或盲目下手,及易出现错误,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15.
(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12章第1节.)教材分析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综合应用所学过的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分析 《浮力》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五课。本课主要由"物体的浮与沉"和"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吗"两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初步认识浮力,了解有关浮力的问题,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科学知识。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组织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体验到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的自豪感,使其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无穷无尽的。对照科学课程标准,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一、背景分析与设想《浮力》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对浮力的认识----浮力的初步概念、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测量、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本章各节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应用到前面学过的密度、重力、液体压强、运动和力的关系等知识。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基础。浮力现象学生较熟悉,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  相似文献   

18.
正《品德与社会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强调,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研讨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教学实践中,体验是实现课程目标,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学生经过体验学习获得相关知识后,仍存在"知行不一,一错再错"的现象,未能以所学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症结何在?针对这一问题,下文试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吃穿用哪里来》一课进行教学实验,探讨个中原委。一、实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初中学生熟悉的一种力,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浮力现象比较常见,学生只凭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现象,所以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的方式,利用实验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学好自然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能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下面以《水的浮力》为例,分析、说明: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及浮力的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实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