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60-61
<正>1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的内容。本章共有3节内容,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及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第2节内容又是解释第3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在第4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架起第1节和第3节的桥梁,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高中生物学必修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的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用图3-8图示了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和主要作用,并提出"植物在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并且了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节内容还与本册教材第六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提到一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6,(8):52-53
<正>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邂逅了一次预设外的生成,经过智慧处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教学目标因而高水平达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安排了如图1所示的一道技能训练题。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正>为展现教师的教学风采,促进"同课异构"课题的深入研讨,我社将对以下章节进行广泛征稿,其中高效、精彩的教学设计案例将在2011年第12期—2012年第8期陆续推出,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高中生物课题必修1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必修2第3章第2节:DNA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学生已在高二上半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在原来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设计理念上以模块形式,插入大量图片,简洁易懂.并且每一节中都有问题的探讨,使内容充满活力.它的题目也是精挑细选,针对性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我想从内容的编排、插图两个方面各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问题一:必修1中第四章的第2节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位置编排的问题探究分析: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这是编委们的基本设计思路,但是在第4章中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却不是细胞功能的内容,它应该属于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的内容.也许编委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把传统教材P23图2-4原封不动地复制过来,只是把图下说明由“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改成“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本意是为了区分第3章的细胞膜,从而达到讲生物膜的目的.但是它的实质还是属于细胞膜结构的内容,因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通过细胞膜的研究提出来的,而第3章一开始就有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其实可以先阐述细胞膜的内容再阐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样由细胞膜延伸到生物膜也就顺水推舟了.也就是说假如把第4章第2节内容插入第3章第1节中,把第4章第3节调上为第2节即由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直接进入第2节控制物质运输的几种方式,这样修改可以使内容更加紧凑,也完全符合编委们的基本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苏日娜 《地理教育》2015,(Z1):66-67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2012年6月第6次印刷)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从内容的选择情况看,本节课是前两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的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内容内在逻辑顺序。本节课内容对于前面所学知识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又对下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起  相似文献   

10.
付艳茹 《中学生物学》2011,27(10):38-39
1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习过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之后,所要掌握的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第一种调节方式,是内环境和稳态的延续和拓展,同时又为学习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内容奠定了基础。本章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生命现象和理解生命活动规律,并在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1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知识,体现了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整体的、极其复杂的综合系统。而"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第5章的重点,它既是第4章"种群和  相似文献   

12.
"渗透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内容,也是该节的重点和难点。渗透吸水是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材"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征稿启事     
<正>为展现教师的教学风采,促进"同课异构"课题的深入研讨,我社将对以下章节进行广泛征稿,其中高效、精彩的教学设计案例将在2011年第12期—2012年第8期陆续推出,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高中生物课题必修1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教材分析浙科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2节"特异性反应"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本节内容包括"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5.
甘露 《地理教育》2014,(3):11-13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与课标要求相关的是"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本节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后,从"产业活动"层面展开论述,探讨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综述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为具体学习本章的重点知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产业活动做好铺垫,也为后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的学习埋下伏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在全章的地位如图1。  相似文献   

16.
孙玮  张卫青 《地理教育》2015,(Z1):72-73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2013年12月第18次印刷)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四部分内容:资源开发条件、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教材地位教材由章、节、目组成,并且章、节、目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联系进行编排。必修3共五章内容,采用总—分式进行编写,全面讨  相似文献   

17.
七年级生物上册(义教本人教版)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中的演示实验共有3组,它们的演示实验图和说明文字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正>在珠海高中生物学教师培训会上,人教社专家对新版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的修订做了详细介绍,强调新教材的修订是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将全面实现"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材修订在汲取现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稳中有调。通过阅读新教材,笔者认为必修1《分子与细胞》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将原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和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完全整合为新版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该节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新教材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陶春竹 《考试周刊》2014,(91):149-150
<正>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第3节的内容。第6章共有4节内容。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讲述了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本节讲述的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因此,本节内容是前面两节的延续;同时,为学习下一节"细胞的癌变"打下基础。本节的核心内容是: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本节内容为我们认识生命过程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  相似文献   

20.
张旻 《成才之路》2011,(23):70-7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了本质性的阐述,又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