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2.
针对曹操诗歌的研究,很多人都仅从艺术论艺术,用苛刻的眼光把曹操当成纯文学家来评价其诗歌,殊不知曹操平生志在政治与军事,文学乃是他的"第三产业"。为此,他的诗歌风格必然趋向于务实.政治性、应用性强,但正因他有政治家的博大襟怀、气概,所吐之音处处显现一股王者之气。本文试求从曹操王者之气高度向其诗歌作居高临下的俯视扫描。  相似文献   

3.
曹操与刘备谈论天下大事,把刘备与自己并称为当世英雄,刘备怕曹操害他,便借口征讨袁术,领兵离开许都,占领了徐州。从此,刘备开始对抗曹操。曹操一直把刘备视为劲敌,想趁他羽翼未丰之际除掉他,于是出兵攻打徐州,刘备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只得去投奔袁绍。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5.
曹操有完备的人才理论系统,这是他立于不败之地、最终统一北方的重要筹码。本文从曹操使用人才的意义、用人的原则和用人的策略三个方面对曹操的人才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位语文老师从初一教到初三,当他在初三讲曹操的《观沧海》时,极力渲染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怀。高度赞扬曹操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正在他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之时,一同学突然举手发问:“老师,记得你在上初二语文《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对曹操是极力贬低,大骂曹操奸诈  相似文献   

7.
鸡肋     
杨修,字德祖,从小就极其聪明。长大后,他当了曹操的谋士。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从长安发兵,直逼汉中。刘备凭借天险顽强固守,曹操久攻不下,心中十分苦恼。可是他为人骄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常以物自喻表明心志。从这些自喻中,我们可以受到启迪。 曹操——马。曹操以老马自比,表达自己晚年的雄心壮志。他在《龟虽寿》涛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方技传     
王海洋 《学语文》2005,(9):17-18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医学家。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曹操长期头疼,曾经多次被华佗医好,由于积病已深,很难根治。曹操怕旧病复发,强留华佗做他的侍医。才学满腹但无意仕途的华佗因不从曹操征召,遂为所杀。临死前,华佗把已整理出来的一部医学书稿交给狱吏,并告诉他:“此可以活人。”但是狱吏怕受到牵累,不敢接受。华佗在极度悲愤中把它烧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几出曹操戏来比较艺术上的真实与历史上的真实,认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艺术上的曹操是反面典型而历史上的曹操是正面形象,艺术上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既有不符之处,也有基本相同之处,艺术上的曹操并非一概是坏典型,也有具有歌颂性质的曹操戏。曹操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同性格的定向性、一贯性相统一,它就使艺术上的曹操形象具有多种面貌。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说曹操是一个大大的奸臣,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把曹操和《三国演义》中几个著名的人物比一比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曹操曾收留过刘备,也曾收留过关羽,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明知对方是英雄却能惺惺相惜,确非易事。刘备呢?在曹操显达于自己时也未曾识得他是英雄,更不用说为对方做些什么了。再就是曹操本身就是一位实干家,他曾行刺董卓,聚集诸侯付伐董卓,平袁术,灭袁绍。这类事情刘备一件也没有做过。并且,曹操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刘备却看不出有什么军事才能,最后还败亡于军事。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以周瑜比曹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偏爱曹操诗文曹操博学多才,长于书法,精于围棋,特别是在文学上造诣很深。他转战南北,“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诗人。今存诗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余篇。毛泽东非常欣赏曹操的诗文,并对他的才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曹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形象,他的雄才伟略为世人称道,然而他作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却被历代文学家所诟病。本文将以《世说新语》为蓝本,通过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形象分析,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从戏剧到小说《三国演义》都把他塑造描绘成一个阴险多疑、手段毒辣的白脸佞臣。不过历史上的曹操却确确实实是个文武全才。在汉献帝无依无靠、到处流浪的时候,是他独具慧眼将汉献帝迎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在汉末离乱、生灵涂炭的情况下,是他召募流民,提供工具,实行屯田,使黄河流域的生产得到恢复;是他破除门第观念,唯才是举,尽管其手下大将许褚、典韦、曹洪都出身贫寒,正是这些人的辅佐才使得他的势力迅速发展。说他是治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认为曹操是大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候”,专权僭越,谈不上什么忠义。但在本文中,分别从曹操对将领、对家庭等史实来作心理学上的分析,说明曹操思想里也有忠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且说华佗医生一路小跑去见曹操。刚来到曹操的门前,却听从里面传出一阵阵哈哈哈的冷笑,这一阵冷笑让华佗医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暗自思忖:“魏王又怎么了?看样子不像头疾发作啊!”虽然心有不安,但也只好通报进门。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代,孙权是与曹操、刘备角逐天下的主要人物,同样属于史家所称的三国英雄豪杰之一。虽然,论辈分,孙权要逊于曹操、刘备,但论抱负、论作为,小一辈的孙权却完全不亚于曹、刘。他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代的主要见证人。从他当江东之主算起,叱咤风云有五十三年。他能长期据江东与曹刘周旋,最终成就帝业,成为三国时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国之主,确有其不同寻常之处。他善于用人,在《三国志》中就称他“任才尚计”。目此,我们很好地剖析孙权的用人策略,有助于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孙权以及东吴政权的兴亡史。  相似文献   

18.
荀彧是汉末忠臣,在汉末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动荡中,为了振兴汉室,他选择尽心辅佐雄才大略的曹操,他认为只有曹操可以一统天下,他希望曹操一统之后将天下再交回给汉帝。荀彧为曹操集团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权力的一步步扩大,曹操进而走向了剥夺皇权之路,这与荀的初衷有很大的不同,荀彧的目的是维护汉室权威而不是帮助曹操谋取皇权,所以,荀彧与曹操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19.
NO.1乔玄识曹操曹操小时候也是个混蛋,他叔叔是个老实人,看不惯他天天捣乱,便告知曹操的老爸好好管教他。曹操特别恨叔叔,一次看叔叔来,马上装犯病,口吐白沫。他叔叔吓坏了,赶紧告诉他爸,他爸过来一看,儿子不是挺好的嘛?曹操马上装作委屈:“叔叔一直不喜欢  相似文献   

20.
<正>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用兵纪律严明,带头遵守纪律。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去打仗,正好碰上小麦快成熟的季节。为了保护老百姓的麦子,他下了一道命令:行军路上,谁要损坏了麦子,处以死刑。官兵们接到命令,一路行军都非常小心。曹操看到部下这样遵守命令,心里很高兴。一天,曹操骑马外出观察地形,突然从树丛中飞出几只大乌鸦,"哇哇"地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