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传媒低俗化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而带来的一种变异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传媒低俗化治理面临困境。创新传媒低俗化治理思路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谐社会理论、政府管制理论、传媒生态理论、传媒素养理论为基石,在系统治理、制度建设、媒体自律、提升受众传媒素养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
提升公众传媒素养是治理传媒低俗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大众传媒在走向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有悖于媒介责任、丧失人文精神和职业操守低俗化现象,且有继续蔓延之势,造成媒介功能被异化、传统价值体系被消解、媒介公信力受损害、媒介生态遭恶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要走出治理传媒低俗化的困境,除继续加强党的领导、政府监管和传媒自律外,还应大力提升公众传媒素养,催生、集结一种更为有效的社会批评监督力量,形成更为社会化、知识化的公众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3.
旗帜鲜明地抵制与克服传媒低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闻传媒的低俗化倾向表现为时政新闻的娱乐化、社会新闻的庸俗化、娱乐新闻的媚俗化。传媒业庸俗化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侵蚀和不良竞争的恶果。只有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新闻职业道德,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与克服传媒低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媒消费主义的流行,娱乐新闻逐渐偏离了新闻的本质属性,成了媒体低俗化的重灾区。娱乐新闻大到内容和形式,小至语言规范都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本文从新闻本位出发,对娱乐新闻的语言规范进行一番观察。  相似文献   

5.
地方台民生新闻这几年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节目定位、题材、报道角度、主持风格相同等问题。同质化新闻对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一种损害,同一传媒集团下的同质化竞争无异于内耗。为提高收视率,易导致民生新闻的低俗化现象越来越泛滥。民生新闻要避免同质化必须创新,要明确定位,进行差异化经营,加强品牌维护,为观众量身定做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6.
与政治素养、思想品德素养、职业素养、法律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等传统素养要求相比,领导干部的传媒素养问题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领导干部的传媒素养对当前新闻改革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培养这种素养则可以通过统一培训、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状况不令人乐观,大众传媒的低俗化现象给受众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入手,这就需要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建立完善的媒介保障制度等,以促进传媒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受众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假新闻泛滥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在蜂拥而至的信息大潮中,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传媒人的媒介素养、受众的媒介素养、政府公民的媒介素养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公众媒介素养匮乏是虚假新闻泛滥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9.
从新闻标题角度来考察,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后新闻传播的话语形态发生了深刻转变。新闻视角选择上走向平民化,新闻观点呈现上注重富有建构意义的隐性表达,新闻信息发布上加强深度的分析解释,新闻语言表述上追求具象描述的故事化、口语化、趣味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泛娱乐化、低俗化、琐碎化等负面现象。新闻传播语态的变迁是新闻改革在实践与受众“说话方式”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转型期传媒市场化变革的表征与显现。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逻辑的支配下,广电媒体因过度追求收视率导致了节目愈来愈低俗化.但是由于低俗化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宽泛,很难对其准确界定,这使得电视节目低俗化治理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了准确界定低俗化,减少低俗化治理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公众访谈详细描绘了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常规特征及其收视心理,从内容特征和内在心理影响两个层面系统把握了节目低俗化的意涵,阐明了节目低俗化的实指对象及其管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