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前古典是维也纳古典主义成熟之前的一个积淀、过渡时期,它直接预示和导向了古典主义的辉煌。史学家通常用"华丽风格"、"洛可可风格"和"情感风格"来描述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本文主要通过J.C.巴赫这位"华丽风格"音乐大师的一首协奏曲作品来探讨前古典的"华丽风格"。  相似文献   

2.
巴赫创作于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作品,它是巴赫对维瓦尔第协奏曲的继承和发扬。这首协奏曲带有意大利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同时巴赫用复调手法创作,使作品显现出跨地域性的风格特点。这部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巴罗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3.
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写了很多的作品,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有《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巴赫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巴赫在小提琴协奏曲上的创作手法研究,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最为适合,该曲子可以淋淋尽致将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章通过对莫扎特1785年创作的K.467第一乐章的音乐语言的特色、对传统的协奏曲形式的开拓性发展以及戏剧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图探寻形成于18、19世纪风格交汇时代的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的一般性特征,从而把握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协奏曲特别是钢琴协奏曲发展的阶段性轨迹。  相似文献   

5.
刘宇  孙黎 《中国教育学刊》2020,(2):F0003-F0003
课题调研情况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一生中除歌剧以外最为重要的音乐创作领域,并且贯穿莫扎特的一生。本课题主要以莫扎特的23首原创协奏曲为研究材料,其中包括独奏钢琴与乐队协奏曲21首、双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首、三架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首,主要探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风格发展、演奏特点、演奏版本比较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音乐的学习是学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的内容,莫扎特在歌剧、钢琴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领域有着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钢琴协奏曲上,莫扎特进一步发展并确立了钢琴协奏曲的结构,历来被称为"近代钢琴协奏曲的创始人"。从莫扎特的生活背景、自身能力、莫扎特创作的歌剧对于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莫扎特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古典时期大的音乐背景风格特色等几方面来分析,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中能给听众一种丰满的"角色感"。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在探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莫扎特整体音乐艺术的路上走的更深更远,理解的更为深刻,也能更好地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1772年,19岁的莫扎特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他人生仅有的五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其中《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稍显稚嫩,到后面三首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逐渐走向成熟,莫扎特也在不断创作中体现出他小提琴创作的基调与特点.本文将以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主体,并对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8.
莫扎特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尤其是钢琴协奏曲流传至今,但为世人直赞叹敬仰,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和代表。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包括歌剧性、表情性、交响性及华彩性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维也纳中期钢琴协奏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古典主义时期,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在协奏曲和宗教作品两个方面的比较。文中列举出了一些作品,例如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临终七言》;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安魂曲》。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C小调钢琴协奏曲》(KV491)是莫扎特创作于1786年的3部钢琴协奏曲(KV488/491/503)之一,同年4月7日在维也纳音乐会上首演,它也是莫扎特创作晚期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的特色就在于它通篇都弥漫着一种悲婉暗淡的情绪气氛,这种氛围甚至贯穿持续于每一个音符律动之中,有些顽固的附着于主题之上。  相似文献   

11.
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钢琴协奏曲是最富特色的,他后期所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其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特性,而最明白显示着这样倾向的,正是钢琴协奏曲.本文选取后期创作中较为代表的K.467号第一乐章,从其音乐形态的分析来探寻莫扎特作品中的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因素,尤其浪漫主义因素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巴赫,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他擅长使用复调来诠释作品,创作了大量的高品质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所创作的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其中一共包含六首作品。每一首作品的配器都不同,极其灵活。这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巴赫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等方面的论述,来探究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之一。《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他35年生命历程中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以温和、从容的曲风向广大听众倾诉了莫扎特人生暮年的心声。本文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和谱例弹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品位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的音乐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4.
G大调第5号钢琴奏鸣曲又叫莫扎特奏鸣曲"K.283",作为早期作品之一,其内容主要是表现对家乡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它的主题较为简洁,洋溢着轻快优美的风格。这首奏鸣曲在作曲手法上与巴赫及海顿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协奏曲》三个乐章中的旋律都具有自己突出的个性。这与巴赫大多数作品中那种浑厚复杂的特点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是由于主、复调音乐的不同创作手法造成的,复调创作技法将各声部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巴赫的多数作品厚重有余,灵巧不足,而主调音乐将大部分注意力置于旋律之中,所以灵活自如。巴赫在创作《意大利协奏曲》时尝试插入复调形式,不是为了与主调形式形成对比,而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复调因素编织在主调音乐的背景中,更好地突出作品的主调性,统一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是近代伟大的钢琴家.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将钢琴艺术推向古典音乐的顶峰,他的早期奏鸣曲共有作品11首,音乐风格表现出贝多芬个性,具有气势恢弘的特点,技法上可看出受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影响.中期共有作品16首,情感和内容极为丰富,体现了贝多芬艺术上的大胆创新.晚期作品5首,具有深刻哲理性,表迭了复杂细腻感情,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7.
莫扎特的早期钢琴协奏曲在音乐与技巧上都比较适合作为教学资料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更能提高对莫扎特音乐的领悟力,为今后学习莫扎特的其他作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门德尔松一生中不断地写器乐的协奏曲,在所有的器乐协奏曲中,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0)是他的协奏曲创作中的高峰。这首作品,最能代表他一生为之奋斗所创作出来的新风格。第一乐章是快板,2/2拍,奏鸣曲式。莫扎特、贝多芬所建立的那种协奏曲的传统手法,以大段的前奏陈述主题,门德尔松在这支协奏曲里,只用了一个半小节的准备,独奏的小提琴便像早已准备好了似的,以那激情的旋律开始迫不及待地高唱起来。  相似文献   

19.
J.S.巴赫在其《哥德堡变奏曲》初版的封面题词中明确指出,这部作品应该用"拥有双层键盘的羽管键琴来演奏",而在其创作两百多年后的今天,羽管键琴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现代钢琴则由于其丰富的音色、出众的音乐表现力等优越性而占据了键盘乐器的主流地位。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巴赫的这个指示呢?他的目的何在?而在现代钢琴上能否重现巴赫这部作品的原貌和精神呢?笔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的《A大调协奏曲》是莫扎特管乐协奏曲中的顶峰之作,这首曲子能让人体会到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特点。我之所以选择这首曲子就是因为它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在学习单簧管时就接触到莫扎特的曲子,在教育教学中更加看到有很多学生在演奏时的不足,这首曲子综合了多种曲式的结构特点,表达了多种艺术家的感情。文章主要讲述《A大调协奏曲》的三个乐章的分析,以及学生在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