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对“很+像+X”结构的名词宾语“X”的性状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具体论述了名词宾语“X”的性状化方式.比较了名词宾语“X”的性状义程度上的强弱差别,并指出这和名词所指称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前/后”对可以进入“x+前/后”结构的时间词有具体的语义要求。时点时间词要具有[+定位性]的语义特征,同时,顺序义和当前义会严重影响与“前/后”的组合能力,并给整个结构带来界限性的语义特征。时段时间词要具有【+指量性,一划界性]语义特征。这一分析也许能对“x前/后”结构中“前/后”与x的组合要求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很+有/象+ X"结构中的"X"具有一定的语义性质,"X"进入此类结构是有条件限制的,具有限制性语义,都可以性状化,具有性状性语义,只是性状化的具体方式不同.同时,"很+有+ X"结构的部分"X"具有量度性语义,"很+象+X"结构的部分"X"具有生命性语义.  相似文献   

4.
肖騤 《语文知识》2010,(3):82-83
文章主要考察《说文解字》中含“从X”的字在形体上的结构类型:既有独体结构,又有合体结构;合体结构中又有“形+形”、“形+义”、“义+音”、“义+义”等,只有“义+义”型才与六书中的“会意字”相当。文章认为,六书不等于汉字的结构类型,其中可能有部分重合,但总体上适应的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5.
分析莆仙方言的“有/无”具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三种词性,指出莆仙方言“有/无+X”重叠式是受莆仙方言形容词重叠格式制约的,重叠后具有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特色鲜明,在汉语的重叠范畴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提出X必须是抽象名词。但是抽象名词作为一个理论概念颗粒度较大,因为有很多的抽象名词无法进入该格式。“规定属性”和“归纳属性”作为两个颗粒度更细的理论概念可以更好地确定X的准入条件。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有两点普通语言学价值:其一,“Y+很有+X”格式与“Y+有+很+Z+X”的变换事实上是“贝克难题”的一个具体体现。解决“Y+很有+X”格式的准入条件更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贝克难题”。其二。“有X”被重新分析为表“性质”,促使其中的一些用例呈现词汇化的倾向,这说明“有X”一方面具有句法结构的性质,另外一方面成为历时机制发挥作用倒置短语词汇化的平台,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句法和词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X+透"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透”结构是比较特殊的述补短语。文章主要研究“X+透”中“透”做补语的词性和意义、能带“透”做补语的词、带有“透”做补语的句子结构的特点、“透”做补语的语义指向等。  相似文献   

8.
席娟 《现代语文》2006,(9):26-28
“怪”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个副词,表示程度相当高,一般用于口语中,后面带“的”构成“怪+X+的”的结构。例如: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很+有+名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认为“很+有+名词”具有和形容词相似的功能,一般表示程度深,具有“量”的主观评价特征,其结构存在的条件以“名词”和“有+名词”的语义特点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汉语的"都+NP+了"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认为“都+Np 了”句式中的Np具有顺序义,并具体考察了Np的各种顺序义小类,同时,本认为“都+Np 了”句式中的“都”不是时间副词,是语气副词,不同于“已经”。  相似文献   

11.
“3+X”高考改革(简称为3+X)已经是我们很熟悉的概念了。从2003年开始,报刊杂志就极少出现有关“3+X”高考改革的评论了。自1999年3+X试点至今6年过去了,有关这项政策的事后评估仍未出现,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项政策。  相似文献   

12.
安徽太湖方言中的"X+哩+绝蔸"结构表示极限程度义,具有很强的主观化色彩,进入此结构的多是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绝蔸"一词由一个实义动词性词组一步步虚化为抽象程度义的动词,在"X+哩+绝蔸"结构中做极性程度补语。  相似文献   

13.
X+了+硬是"是昆明方言中一个高频使用的结构,通过整理和归纳此类结构,从构式语法角度可将其命名为主观高程度构式。其构式义可概括为说话人主观上强调人的某种感受或事物的某种性状达到了很高程度。构式中的变项"X"在词项上多为非定量形容词,少数为表心理或生理状态的动词,在语义上具有[+量级]、[+性状]、[+评价]的语义特征。其构式义与构件成分有互动关系,表现在构式义与构件成分间的选择压制与语义融合上。进一步对构式进行研究后发现,构式的形成及高程度构式义的获得可从"图式—例示"范畴化与隐喻认知两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极性程度副词“极”是由名词性“极”语法化而来,充当程度补语的“极”须和“了”连用形成“X+极了”结构才能完句。“X+极了”中的“X”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一般认为限定为性质形容词和表示心理、生理活动的状态动词,有的情况下“X+极了”并不遵循这一规律,并且“X”的范围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X+极了”结构对“X”的选择机制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像X似的"结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X似的”结构中“像”“似的”的词性、结构的类型 ,语法学界众说纷纭 ,均成一家之言。本文以两种较有影响的语法分析为参照系 ,并加以分析、比较 ,得出自己的结论 ,认为“像X似的”应属于助词短语 (比况短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对“养+X”型词语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养+X”型中的“养”字共有16种意义。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养+X”型中的“养”字概念域与四个概念之间的映射,即与病理域、年龄域、祸害域和情感域之间的映射。  相似文献   

17.
“上下”、“前后”、“左右”三者在构词方式上有着共同点,即由一对表空间方位意义的反义词组合而成。因而,它们均具有表达一定空间意义范围的功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知的发展。“上下、前后、左右”不仅仅表达空间范围意义,而是逐步向时间领域及数量领域发展。由于三者自身构词方式的特殊性及词义表达的特点,它们又都赋有约量义表达的功能。针对“X+上下/前后/左右”这一结构,探究其约量表达的特点及人们对该种约量表达方式的认知机制,同时就相互组合情况及使用频率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运用重新分析的理论,认为“动+个+形”结构中的“个”是非典型的量词,也是非典型的助词;这一结构凸显的是“点”;表示一种未然态;“个”除了使“形”体词化的作用外,还表示一种强的肯定语气。  相似文献   

19.
“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迁化量词。这种迁化现象袁现在现代汉语中就是经常用在“V+个+VP”这种格式中。本文主要从“V+个+VP”的构成、语义等几方面作一简要分析,认识到“个”在表现“V+个+VP”结构的深层语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动宾结构“V+O”扩展成“V+N+的+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V+O”的自然扩展式;另一种是“V+O”的强制性扩展式。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扩展式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首先说明了“V+N+的+O”的句法特点及句法功能;接着分析出自然扩展式“V+N+的+O”充当中的“V”与“N+的+O”的语义关系,充当的语义角色为:准客事、受事、成事、位事和使事等;然后进一步分析了“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V+N属+的+O、V+N施+的+O、V+N受+的+O、V+N对+的+O、V+N自+的+O和V+N使+的+O,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此结构可能产生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