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本报集中一段时间在《新闻三友顺为一个战士报道员开了一个专栏《话说梁志刚》,在部队尤其是新闻报道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梁志刚是我区基层部队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一边和战士摸爬滚打,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第一年即在本报用稿12篇,以后每年在本报用稿量成直线上升,最多~年达70余篇,成为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中的“明星”、“大腕”。开辟这一专栏,缘于一封读者来信。一天,一位写了将近半年仍没有实现见报“零”的突破的战士报道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他在述说自己苦恼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通常被认为是“调节气氛”或“补白”之用的漫画,在一张军区报纸上形成专版10年之久,并且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张报纸是广州军区党委机关报《战士报》,它的漫画专版名为“绿色幽默”。绿色幽默,指军营的幽默,同军营本身的颜色一样,是绿色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生机勃勃的幽默。该报组织的一个小型读者调查显示,在报纸的所有专版中,“绿色幽默”受欢迎的程度排名第二,有45%的人将它列为自己最喜爱的专版之一,足见它在读者中的影响。报社一位领导打趣地说:“下基层时,战士没听说过我的名字,对…  相似文献   

3.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荣誉像鲜花一般向西北军营驻甘共部的“战士音乐家”林宏彦涌来。百花文艺创作奖、首届中国“黄河口”林行业金曲500首展评大赛佳作奖等20多个省、军包队、全国性大奖,纷纷青睐他。互988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宁夏分会吸收他为会员。这个30来岁的陕西南州“楞娃”,成了升起在大西北军营的新星,引起了音乐界和官兵们的关注。林宏彦自小就酷爱音乐艺术,上学期间,一支竹笛伴随身边,悠扬动听的笛声常常令同学们羡慕不已。然而真正使艺术得以升华,缘于宁夏腾格里沙漠的绿色军营。1979年,林宏彦入伍来到腾格里沙漠青铜峡的一个军营里…  相似文献   

5.
他,一位新闻战线上刚刚起步的“新兵”,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稿件先后有230余篇被军内外30多家新闻单位采用。5次被部队评为优秀通讯员,一次荣立三等功,最近又被兵种评为“两用人才先进个人”。他就是驻河南洛宁县某部南京籍战士童金德。 1986年冬,小童怀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从风光秀丽的紫金山麓走进了豫西山沟的军营,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汽车驾驶员,火热的军营生活,深深地感染着、激奋着他。工作之余,渐渐地萌发了用手中的笔讴歌军营的新人新事,讴歌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在部队开  相似文献   

6.
济南军区某海防团战士杨文俊,是官兵们公认的“战士剧作家”。8年来,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50余个大小剧本,30余篇新闻稿件。他创作的《最后的军礼》,成为某要塞区业余演出队常演的“压轴戏”!1991年小杨带着江南泥土的芬芳入伍来到渤海前哨。火热的军营生活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心要用手中笔,去讴歌连队的新人新事。连队一位战士强忍着婚姻受挫的痛苦,自荐当了饲养员,并干出了成绩。这使小杨很受感动,写出了话剧《猪肥猪馆瘦》。该剧在连队演出后,深受官兵们欢迎。后来,他把这件事写成通讯寄给了《解放军生活》编辑部,很…  相似文献   

7.
连续3年被沈阳军区评为先进单位的某仓库,连续七年被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一切,均得益于被“笔杆子”们誉为“伯乐、益友。后盾”的仓库主任——刘贵臣。——伯乐。8年前的一个早春,任仓库副主任的刘贵臣,到部队与战士谈心时,发现有位农村籍战士在《前进报》上发表了一篇小稿,填补了仓库多年报道工作“撂荒”的空白。刘贵臣问政治处推荐厂这名战士,将其调任报道员,并为其订阅《新闻与成才》等业务书刊,后又送其到军区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培训,还参加了《解放军报》的函授学习。当年,这名战士即在军内外报刊见稿50余篇,荣立了…  相似文献   

8.
去年春节前的一天,在烟台币华联商厦门前,一位解放军战士正在挥毫泼墨,义务为过往群众写春联\画年画。他那苍劲有力、浑厚传神的字画,令围观群众喷喷称道、赞不绝口,许多群众排成长队渴望得到他的一幅字画。这个战士就是被誉为“军营书画家”的烟台警备区船运大队二级专业军士张国永。张国永从小就迷恋上了绘画。上小学时,他的作品就被学校推荐参加了邓州市儿童美展。1983年11月,他携笔从戎,来到了北国锦州某高炮团四连,当上了一名炮兵。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写生创作上,用手中五彩的笔,描绘火热的训练场,在绘画艺术的征途上,…  相似文献   

9.
1995年3月的一天,当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委宣传部长王水生从市委副书记手中接过“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光荣匾时,这位从军营走出来的硬汉子流下了热泪。因为是他当了宣传部长后,才结束了鹤山区创建几十年来报道空白的历史,他怎能不激动万分呢!1969年3月,王水生参军来到原武汉军区某部,军营热火朝天的练兵场面激发了他写报道的欲望。于是,汉初中毕业的他就利用训练间隙开始了艰苦的写作之路。在指导员的帮助下,他先后自学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新闻采访ABC)……并刻苦采写新闻稿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一名战士报道员逐渐成长…  相似文献   

10.
他没曾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伍兵。离开军营20年后,又被授予上校军衔──河南省中牟县人武部政委穆瑞卿闪着明亮的双眼,激动地说:“能有今天,俺这是沾了新闻报道的光!”1969年12月,穆瑞卿凭着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专长,一进军营就被选进文艺队。在文艺队里,他见啥学哈,学啥会啥,而最使他感兴趣的是跟文化干事一起,下连队了解好人好事,回机关整理材料编写剧本。这使他养成了抄抄写写的好习惯。当了两年文艺兵后,他下到工兵连当文书,白天坚持到施工现场边干活边了解情况,晚上铺开稿纸开夜车,天亮后把写好的稿件投向报社,再将…  相似文献   

11.
追寻希望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未来的现实。1982年冬,潘建成抱着“走出大山,到军营大学校锻炼成长”的希望,穿上了绿色的军装,从革命老区河北省涉县一个贫困的山村来到了部队,成了一名光荣的火箭兵战士。从古老的太行山步入沸腾的军营,生活环境变了,但是,潘建成的追求依旧,他想上学,他想寻找回往日里失落的“大学梦”。春去冬来,三易寒暑。他全身心地努力过,部队也曾把他作为优秀士兵极力推荐,支持、鼓励他考学,但终因文化基础不好而考场财〕匕。“看来我不是上学的料。”他落下了失望的泪。后来,在指导员和战友们的帮助教育下,…  相似文献   

12.
在驻疆某师,提起政治部主任陈作明,都称他是“实心眼”主任。这里撷取的是他务实求真抓报道工作的三件事。抓实“宁可一篇稿子不见报,也不能加水分写失实虚假的报道。”这是陈主任时常提醒报道员洛守职业道德的警言。一次,战士小张写了篇某连长兄弟般爱兵的通讯。文中说连长每月为战士家写信30多封介绍其成长情况,并为贫困的战士家寄钱接济。陈主任审稿后不大相信。他是个细心认真的人,经了解并非报道中说的那么“突出”,其中的数字也有出入。于是,他严肃地指出了这篇报道中“水分”多的问题,并给小张辩证地分析报道先进人物不能一…  相似文献   

13.
烟台警备区某团领导重视新闻报道工作,爱才、识才、招才,在每个报道骨干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服役5年的战士报道贝,即将告别军营,领导尽心尽力想法留下了他服役已满五年的战士报道员姜福,就要告别车营返乡。眼看着人才要走,怎么办?党委会上,形成了一条决议:要让辛勤培养的报道骨干继续留队作贡献。于是,他们以党委名义专题报请上级给予批准。同时,团长、政委向上级打电话说明情况。党委爱才、留才的举动,得到了上级同意。1991年8月,将分配到警备区的新闻骨干得干名额,分配给了姜福。人才终于留下了,领导悬着的颗心才…  相似文献   

14.
田供不愿谈及过去的“辉煌”。他说他没啥可写的。当我翻阅了他书柜里那厚厚几本新闻和文学作品剪贴后,执拗要写他。我使出各种采访“战术”,才构成了这个篇什。入伍后,田洪有幸与“爬格子”结缘,用笔汇歌军营火热的生活。经过数年艰苦耕耘,目前他已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和散文、报告文学等800多篇,计80余万字。是聪颖和吃苦耐劳铸成了他的成功。1985年春节前一天,田洪由兰州军区某师司令部管理科书记调任该师新闻干事。刚上任,正值该师“祁连战士演播台”除夕夜开播,他接受f采访任务。一星期后,他采写的(军中荧屏添异彩…  相似文献   

15.
济南军区某海防团报道员孙兆磊立足渤海前哨,报道火热军营的生活,近2年来有150余篇稿件在报刊刊发,其中,3篇稿件分别被《解放军报》和《前卫报》评为军事好新闻。他也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1996年8月,当他拿到河南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亲友们都为之庆贺,而他却后悔没有报考军校。苦苦思考了几天之后,他把自己不上大学、决心从戎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并得到支持。当年12月,他如愿以偿入伍来到渤海前哨的军营,成为一名海防战士。火热的军旅生活重新校正着孙兆磊人生追求的目标。1997年严冬的一天,他听说特务连指导员巩忠东是位做思…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强和改进典型报道,一直是新闻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人民海军》报在典型报道多样性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最近评出的“最佳典型报道”中,主要显示出有这么几种典型报道形式:一、实录式刘洪峰,一位在鄱阳湖口抢救7名落水群众,自己却献出年轻生命的海军战士,他的壮举,震动鄱阳湖区,江西九江军民,万人为他送葬。海军报报道这位英雄,采用一种“实录式”的报道手法,在约千字的《壮士去了,邵阳湖哭了》的实录性报道中,用“生还者说”、“熟悉者说”、“采写者说”的“三段式”,直接向读者描述刘洪峰的救人壮…  相似文献   

17.
本报讯报道:2月7日,驻鄂空降兵某团传出喜讯:该团政治处战士、函授学员胡伟以“SOS儿童村走出的第一位军官”为素材拍摄的《幸福时光》,荣获首届“法国‘银杏树’杯全国摄影比赛”三等奖。1998年12月,胡伟带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入伍来到驻鄂空降兵某团。火热的军营生活更加激发起胡伟钻研摄影的兴趣,训练之余,他不断按动快门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拍摄下来,投往报社,并在连队的帮助下购买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等书籍。他在刻苦自学的同时,还不断向军内外的摄影同行、老师请教摄影知识,摄影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至…  相似文献   

18.
站在我们面前这位身穿迷彩服的“小兵娃”,两年之内业余采写发表新闻稿60多件,有5篇被报刊、电台加了编者按语发表,引起了轰动效应。他叫宋晓红,是新疆军区某部队一连战士,来自天府之国的遂宁市中区农村。火热的部队生活使这位平时不善言辞的农村兵萌发了用笔采写人生,采写歌颂军营生活的念头。刚入伍不久的小宋,随连队外出训练倒功,一位退伍到地方的驾驶员,见战士们在硬绑绑的地上练功,便主动拉来一车细沙铺在训练场。宋晓红见  相似文献   

19.
戴亚君,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入伍,武警江西总队景德镇市支队普普通通的一名战士。虽然在他的身上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在部队的最基层默默无闻地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人生的辉煌。入伍三年,在全国各类报刊电台发表作品近四百篇,仅今年以来就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武警报》、《人民公安报》等中央级报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他入伍前曾在一家国营大企业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并获得多项新闻奖,是公司领导身边的“红人”。而他身处机关却向往军营,毅然放弃了丰厚的待遇,踏上了警营这方热土。到部队后,他积极请求领导把他分配…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真谛是不断追求。”张爱勤作为一个在医学上崭露头角的白衣战士,在部队新闻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候,毅然挺身站了出来。许多人劝他:放弃以前的医学研究成果多可惜,何况写新闻你得从头来。张爱勤说:“‘研究医学虽是我的理想,但部队当前更需要新闻宣传人员,我不能只顾自己”。然而,从事新闻写作与研究医学毕竟是两码事。开始,他从书店买来一摞新闻方面的书籍。没日没夜地“啃”,看到深夜饿了就吃袋方便面充饥,接着他又报名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这期间,他经常抱着写好的稿子跑到老新闻干事出身的宣传科长杨林家登门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