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生贵得志。古谚视众人为,“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古人训导读书之人曰:“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吸引无数男儿折腰。吾非男儿,所以大学毕业时,父亲安置我进政府机关,我拒绝了。世路非我欲,教书是所乐,但不愿在有学术成果压力的高校从教,亦不愿在有升学压力的中学从教,于是翩然来至师范学校——一座教育的母基学校,开始了十年的教书生涯。 白居易诗曰:“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在两袖清风的教书工作中,我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乐趣。读书、教书、写作、  相似文献   

2.
李长秀 《班主任》2000,(2):38-38
耶稣说:“凡不背十字架走的人,不配做我的门徒。”我套用这句话写了一句话:“凡教书而不愿育人的教育者,不适于在汉南区纱帽山小学执教。”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3.
教学随感     
教学随感弹琴与教书武德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拉二胡的,琴技蹩脚,常为别人不愿听他弹琴恼火。有一天,他手持利刀,拦住一个过路人,说:“你要么听我弹琴,要么吃我一刀!”过路人表示愿听琴,可听到一半,过路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饶:“我听不下去了,宁愿吃你一...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十年间,几乎没有到学校任课;有之,那也只是初到上海时一度在劳动大学短期任课。他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七日的一封信里说:“我到沪以来,……因不得巳,担任了劳动大学国文每周一小时”,同月二十二日的信里又说:“我近半年来,教书的趣味,全没有了,所以对于一切学校的聘请,全都推却。只因万不得巳,在一个学校里担任了一点钟,但还想辞掉他。”鲁迅“教书的趣味,全没有了”是由于在广州中山大学任职时,目睹了反革命政变,不愿意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学校里教书。(他在离开北京前就巳考虑过:“教书的事,……因为社会上的不合理遭遇,政治上的黑暗压力,作短期的喘息  相似文献   

5.
喜欢教书     
正你为什么要教书?有个朋友听到我说不愿接受一份学校行政工作时,问我这个问题。他感到大惑不解:我何以不想要一个显然可以"步步高升"的职位,从而可以达到许多人从小就期盼的目标——有钱有势?那么,我到底为什么要教书呢?我教书是因为喜欢大学学年的时间安排。6~8月可使我有机会把思考、研究和写作混合进行,而这三样东西都是我教学秘诀中所不可缺少的。我教书是因为它是一种变化的职业,即使教材不变,我也在变,而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也在变。我教书是因为我喜欢那  相似文献   

6.
我爷爷教书,教的是私塾;我父母教书,教的是小学;我哥哥教书,教的是大学;我也教书,教的是中学。我的一些朋友跟我开玩笑:“一看那书呆子气,就知道是教书的。不知道打麻将情有可原,连看都不会,真是土得掉渣。”我自己也不知道为啥,看起书来几个小时不觉累,一看打麻将就头晕。一家三代教书,我却到现在才对教书有了不少感悟。  相似文献   

7.
《江苏高教》1986年第6期《论坛》中有《“教书育人”一疑》的文章,该文中心意思是“教书就是育人”。我却认为对教师既要他教书,就一定要他育人,把“教书”和“育人”一起提出来,在当前是十分必要的。教书仅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一个教师,对这两者的关系是否明确,往往可以表现出他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而终于育出了大批人才的事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从古到  相似文献   

8.
教书无悔     
都说“穷不练武,富不教书”,意思是教书只能让人越来越贫穷。在贾平凹的《废都》里,都把老师归为第九类人。“九类人是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 高考前夕,班主任发下志愿表,叮嘱同学们慎重考虑,先打草稿,再填写在表上。多数同学避开“师”字学校,他们还说,宁愿读非师字号的专科,不愿读师字号的本科,当看到我填的全是师大、师专之类的学校时,有的同学倒抽一口凉气,有的则拿怀疑的眼神瞧我,是不是发烧了,或是出什么风头?多数是不理解,包括和我要好的同学。我不睬,我只信奉,吃自己的饭,走自己的路,随别人去说吧。这句话还是一位实习老师留给我的赠言呢。  相似文献   

9.
我爱这片热土四川省邻水县合流职业高中刘国荣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愿在普通中学教书,为什么不愿在城镇学校任教,而偏偏要去一所农村职校工作?对此,我只以淡淡一笑报之。因为我对职业教育这片热土的深深眷恋,是他人难以体味和理解的。记得,我1966年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10.
教书与教学     
卞幼平 《师道》2002,(8):43
每每听到有人说我是个“教书的”,心里总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呼,不免想“正名”、“抗辩”:“我是教师,是搞教学的!”并不是说“教书的”比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教书育人中的几个关系克山师专吕文硕一、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我认为“教书”和“育人”是同一活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书”是手段方面、形式方面,“育人”是目的方面、内容方面,两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正如目的离不开手段,内容离不开形式...  相似文献   

12.
“教书育人”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使命。“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目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教师只教知识、业务,而不去想、不去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教书,也就育了人”。笔者认为,教书是有政治方向性的劳动,没有育人的精神,只能说“教了书”,而“教好书”是不可能的,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没有无思想性的知识,数理知识的教学能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13.
李云 《班主任》2009,(4):50-51
一次乘公交车去乡下家访,车上一陌生老伯和蔼地问我:“您是教书的吧!” “是啊!”我惊诧于他的眼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常常琢磨一句似通非通的话,然而它曾是“四人帮”抡向广大教师的一根大棒。那叫做:教书不教人。记得一次挨斗之后受训,一个像伙气势汹汹地指着我的鼻子: “你交代,你怎样把学生引上邪路?”“……”“还装啥蒜,我要你交代怎样教书不教人?”原来是这样,真叫人啼笑皆非。但是我还是从心底里笑了出来。共实,他们已经自打嘴巴了,既然把  相似文献   

15.
马晓燕 《新疆教育》2012,(8):118-118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这三条,归根到底是教书和育人的两个方面。教书和育人,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教育过程。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中我从不放弃每个细小的育人环节,寓教育于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一、课前.要学会“闻”。“闻”就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这样,便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幽默默风趣,使学生人人爱学,乐学。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三尺讲台摆在我面前,我差点离去;如果上天让我做出第二次选择,我依然会选择你;如果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永远。从来没想过,我会与你有缘。年少的我对未来充满了五彩斑斓的憧憬与梦想。我想到过白衣天使,想到过军营巾帼,想到过考古研究……可我就是没有想到你,“书可读,不可教”的念头让我对你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敬而远之。然而父命难违,我“顺利”地踏进了师范院校,心中描绘未来的美好蓝图,仍然没有你“三尺讲台”的位置。开始走近你时,我感到迷茫而无奈。我求妈妈找找路子,我不想教书。妈妈看到我失魂落魄的样子,心疼了,终于答应我去试试。可正直的爸爸冲着我发火了:教书怎么啦?我也教过书……爸爸的语气渐渐缓和下来,他给我讲了好多教学中的故事。他说教书是很苦,但教书也有教书的乐趣。爸爸是一名老党员,我知道他的脾气,想改变他的主意,几乎是徒劳。妈妈拉着我的手说:“要不,你就先静下心来试试?”这样我只好委屈自己,试着走近你。刚与你相处时,我感觉不到你。从办公室到教室的那几步路,我走了好长时间,站在讲台上,我头脑中一片空白。但为了讲台下的学生,我还是认真的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我不想教书,但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我不能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8.
读过王栋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我强烈感到,这不仅仅是教书人应该读的书,而且是校长该读、教育干部该读、所有有小孩或关心下一代的人都该读的好书。也许是王栋生的“不跪着教书”的观点太响亮了,很容易吸引教师的眼球,出版社便把这句话作为书名。其实,这只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中写到的一句话:“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在  相似文献   

19.
有几位朋友劝我也“下海”,但我想人生贵在自得其乐,下不下“海”倒不重要。我这辈子能当个“老九”,此一乐也。 我自幼羸弱,一不能舞锤,二不能舞锄,三不能舞枪,只好在讲台上耍耍三尺教鞭,居然也叱咤风云,乐趣横生。 况且世间七十二行,教书虽排在第九,但也算进入了前十名。排是这么排,其实在我们乡下,教书是被有  相似文献   

20.
当我决定不在行政部门考虑谋职时,我的朋友这样问我:你为什么要教书?使他大为不解的是,我竟坐视获得金钱和权力的良机——那可是美国学子成年的追求。诚然,我之所以教书并非因为教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我所从事过的职业包括推土机修理工、木匠、大学校董和作家中,教书乃是最难的。我认为,教书实在是一种“令人眼红”,令手出汗和令胃虚脱的职业。令人眼红,是因为不管头天晚上我怎样挑灯夜战,熬夜备课,总觉得上课没把握。令手出汗,乃是因为每每走进教室前心情紧张,觉得自己简直傻透了。令胃虚脱,乃是因为上完一堂课走出教室,只觉得自己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