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以突出展览和观赏效果为目的的"展厅书法"创作获得了发展,而书家们也以此为方向,从形、色和奇等入手,在书法的视觉形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我们在追求新思想、新观念和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时,应认识到书法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书家对书法创作应理性的回归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现代艺术理念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融通。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也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之一。迄今为止,书法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计算机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普及,加之近20多年来应试教育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传统的书法课几乎被废弃,广大中小学生对练习书法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而成年人的字体已经成形,在练习书法过程中较中小学生困难多一些,本文就成年人如何练习书法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关注程度关系着书法文化的传承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书法教育现状及策略和书法的文化传承性进行浅析,希望能加强人们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加强传承祖国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创作求新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动力。我们应继往开来,充分发挥书法的丰富内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成就,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发生于中国、繁衍于汉字文化圈并逐渐世界化的一门独特艺术和重要学问,它是对我国固有传统学科的继承.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作为书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书法评论,以传播快捷、高效,渠道多样性的特点遍布各地.而云南书法评论在新媒体时代该向何发展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则是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书法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它不仅为中国的文明增添了光彩,还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生的书法教育,不但能让学生写好汉字,而且还有着极其重要的德育功能。第一,书法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国书法在国际艺坛享有崇高的地位,她历经了三千余年的发展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产物。中国书法具有极其广泛的实用性、欣赏性、社会性和普遍性。真正的艺术是植根于广大民众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是能够被民  相似文献   

7.
"书法艺术"经历了由书写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书法创作的意义尤为重要.文章就从书法创作的特点、方法和准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魏晋书法的特征是:书法象征人格,彰显创造本质,崇尚潇洒蕴藉,不断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9.
桦甸市书法教育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进行了长达30年的艰苦复兴之路,经过启蒙、探索,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通过"六个落实"全面推进,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教师队伍,促进了语文教师向书法教师的转化,完成了书法教育全面普及的任务,使传统毛笔书法百分之百走进了小学课堂,创办了区域书法办学特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乾隆以前,帖派独盛,乾嘉以后,碑派崛起,打破帖学的一统天下,篆隶真草、诸体大备,王铎、傅山、邓石如、何绍基等主流书家对当代书法的创作和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1.
科举应试的书体与书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前人多有论述。一般认为,“馆阁体”一类应试科举的书体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但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科举重书有它存在的现实意义,它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教育,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生态建设背景下,书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现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呈现出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深刻把握书法的文化本质,探究文化生态建设背景下的书法教育策略,对于推动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中国书法不仅要在传承上努力讨生活,还应当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拓展。当今"水墨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发展中一个重要门类,"水墨书法"具有"现代书法"属性,但它又有别于"现代书法",它具有其墨韵、书写性和形式感三大艺术主要特征。"水墨书法"的出现顺应了大艺术发展规律的,水墨书法作品的创作已体现时代特征和个人的思想,并通过各类展览进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被更多的阅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相似文献   

14.
书法这门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传承过程中与中国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书画同源"暗示着这一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力图从书画艺术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的渊源;书画艺术各立门户,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苏轼在诗词创作、文学理论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见解,而他的书法在书法史上亦是文人字的典型代表.他的诸多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互渗透的,且映射在其书法作品之中,在其代表作之一<赤壁赋>中具体表现为尚意、尊古、重神.  相似文献   

16.
书法美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但人们在创作书法或欣赏书法时,往往会受到客观世界具体形象的启悟,产生联想,从而使抽象线条中寓有一定的形象性。这种形象毕竟不是形象本身,而是依附于抽象表现的“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自由联想。书法艺术这种形象的联想与异化,正是书法线条本身的抽象与综合,这种形象思维是美的艺术作用的显示。  相似文献   

17.
“书如其人”作为书法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 ,渗透着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书如其人”提倡人品、书品兼修 ,德艺双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书如其人”的复杂性 ,用伦理学的观念代替艺术审美 ,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因此应以书论书 ,论书可以及人 ,人以书重 ,确立辩证的科学的“书如其人”艺术观  相似文献   

18.
晚清书法家梅调鼎挫折而潜心学书;淡泊而自成高境;孤高而名声寂寥。造就了品正、脱俗之人格和清丽、高古之书风。其非但善书,还通经博文,乃至弄陶制壶,皆为善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国藩书法研究成果较少。20世纪80至90年代,曾国藩书论研究者认为曾氏书法的大源为理学,他在书艺上强调功利性与艺术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21世纪以来,学界基本一致认为曾氏书法的大源是道学,因之形成了曾氏书法阴阳美学说。继而展开曾氏书论研究并将曾氏书论成因向纵深推进,认为曾国藩书法思想与书法风格的形成与其家庭背景、湖湘文化等紧密相关。总体而言,近30年来的曾国藩书论研究方法相对单调,研究视角相对局限,曾国藩书论的当代价值转换研究尚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陶器纹饰的考察,分别列举了彩陶纹饰、原始青瓷纹饰、秦砖汉瓦、唐三彩纹饰、宋代五大名窑的纹饰、元代青花纹饰、明成化年间斗彩纹饰、清雍正粉彩纹饰,这些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纹饰。将这些纹饰的特点与书画艺术的特征相比较,来揭示原始的陶器纹饰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源头之一,探讨在漫长的历史中,当书画成熟后又是怎样反作用于陶瓷纹饰,以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来影响陶瓷纹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