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耘亲情     
这个家有父亲、母亲和女儿,和天下任何一个普通的家一样。一直以为父亲是一介农夫,而且事实的确如此。世代生活在小镇上,与乡村毗邻。童年的印象中,父亲就是头顶烈日,脚踏黄土耕耘的。直到后来,父亲离开了这片开满油菜花的土地,去城市淘金。一晃就是十年,父亲又回来了,在这个不大的小镇里开了一个小小的杂货铺——日子简单而朴实。我知道父亲一直在给我们创造殷实的生活,不管他在哪里不管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前方是沼泽     
父子俩赶路,一个挑货郎告诉他们:"你们快别走这条路了,这条路的中途是沼泽。"父亲笑笑,点点头表示答谢,却拉着儿子继续走。儿子慌了,扯住父亲:"爸,前面是沼泽呀!"父亲说:"这条路四周杂草横生,唯独路上寸草不生,如果不是走的人多,这条路一定被杂草占领了。孩子,不管你走在什么路上,不要轻信别人的言语,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与脑子。"没走多远,父子俩遇到一个郎中,老远就冲他们喊:"这条路的前方是个沼泽,你们快莫向前  相似文献   

3.
母爱琐事     
李增霞 《山东教育》2013,(Z1):116-117
一娘能走进奶奶家,成为父亲的媳妇,那实在是一件她极不情愿的事。二十岁的她担任村里的妇女队长,虽没什么文化,却也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不管物质条件怎样,花季的少女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当一身泥水的娘被人喊回家,风风火火的她才知道要去相亲。娘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可姥爷一瞪眼,娘还是乖乖地跟着媒人和姥爷走上了相亲的路。那时父亲的家,实在是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4.
路的陷阱     
有一年秋天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路的认识。 那一天是黄昏时分,父亲把割好的莜麦装满车,套好牲口,一家人在夕阳和微风中准备往家走。地沿上,是一条斜上坡的路,坡不长,但陡。父亲吆喝着牲口,开始往坡上赶。本来,我们以为快上去了,结果,牲口突然吃不上劲,重重的车迅速地开始下滑。我,母亲,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曾奇怪地问:“路是从哪里来的?” 父亲总是微笑着看着我说:“路,是用汗水铲出来的。” 看着我迷茫的眼神,父亲提起了圆润乌亮的锄头。 家坐落在山坳,后山总是不断生长着荒草和苍耳。若去后山玩总是走好大一圈。  相似文献   

6.
樊彩英 《师道》2005,(6):39-39
曾听人讲起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因为儿子考上了大学外语系,想买一只随身听送给儿子。当他来到第一家电器店时,售货员非常热情,不管是他看中哪一种款式,他都滔滔不绝地讲解它的价廉物美,那位父亲几次开口说“我儿子……”,都被售货员打断……结果,那位父亲走了,他到第二家商店买了一只价格比第一家电器店高出13元的随身听。  相似文献   

7.
那天,父亲带我去爷爷家,走了一条我从未走过的路。我满怀着期待,满怀着欣喜。随着父亲上路了。  相似文献   

8.
从我有记忆那天起,我便知道父亲头上早已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尽管身为教师的父亲和母亲都觉得冤,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政治的苦难,也同时造就了生活的困难,一家六口,靠着母亲的工资和父亲的生活费,其艰涩情状可想而知。餐桌上几年不变的小菜是豆腐加白菜,姐妹四个身上穿的大多是亲戚送的旧衣。这般生活,能说不苦吗?可父母常告诫我们:“吃得苦,始有路。这是必须记住的家训。”与其他同学相比,那时我们家苦得委实可以。然而,当看到父亲被下放“劳动改造”,硬挑起一担盛满谷子的箩筐踉踉跄跄且不卑不亢走在田间小路上时,当看到母亲白天…  相似文献   

9.
我的石头     
我的父亲是收集石头的爱好者,不管是什么样的石头,我们家都有。那些石头不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而是天然形成的。那些石头有的像马呀、羊呀、熊呀:有的像花呀、草呀、河呀,还有的像小桥、大楼、高塔。在我13岁生日的那天,父亲送我一块他  相似文献   

10.
我的童年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因为盖房子,家里背了很多债,全家必须省吃俭用,才能凑够债款的利息。我10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全家开始了由江西到云南的长途逃亡。但尽管如此,我小时候还是很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父亲非常有远见,不管家里多困难,  相似文献   

11.
最大的财富     
那是上世纪二次大战前,美国的罗伯特家是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父亲是个职员,整天在交易所工作。假如父亲不把一半工资用在医药费以及给比他们还穷的亲戚身上,那么他们家的日子还过得去。母亲安慰家里人说:“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几星期后,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发生了。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商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已定在今夜以抽彩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不管罗伯特有时多么想入非非,也从来没有想过幸运女神会厚待他们。当扩音器里大叫着他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于他们家时,罗伯特…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     
和同学一起去市区逛街,偶尔会碰见一辆自行车在半路上出了故障,看见这,不免会让我想起家中年老体迈的父亲。他是一位普通的修车师傅。父亲是在何时开始干这行的,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好象是从我上小学以来,他就在这行里为我们家谋生路了。父亲的文化水平低,小学只上了三年。但由于家境贫寒,爷爷奶奶在父亲还小时就离开了人世,只剩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为了生计,父亲从小就要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日子过得很苦。似乎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会修车以后,他就没改行了。我不知道修车算不算一门技术。修车的知识都是父亲自学的。刚开始,…  相似文献   

13.
走进秋天     
读父亲的眼神,苍凉而艰辛。父亲把他所走过的大半生的路,镌刻在额头那深深的皱纹中;每次,父亲用他那期待的眼光望着我,充满了爱和希翼,但又有一种隐隐的无奈。父亲的爱,是深沉的。但从前我是如何来理解父亲的那份爱呢? 幼稚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一只小小鸟,而父亲的爱却像一张网,小鸟在网内是不能翱翔的。因此幼稚的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书     
我的父亲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只上了几天私塾,但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个很有学问的人。记得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看到父亲在晚上总是捧着一本比砖还要厚的书,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痴迷地看。白天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不管是多么疲劳,晚上看书这个习惯他从来都没有间断过。每年一进入腊月,我们家乡的那个地方就开始猫冬了,这个季节是我们家里最热闹,也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每天我们家的晚饭还没有吃完,家中就开始陆续来人了。早来的不用自己拿凳子,上了年岁的老头、老太太连鞋都不用脱,用手在鞋底子上抹擦两下,就直接上炕了。后边来的自己拿个小凳…  相似文献   

15.
我的老爸     
不管有人没人,我总是管父亲叫“老爸”。但我爸爸对此却很欣赏,毕竟我们是父女,“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似文献   

16.
在路的那边     
小时候就知道,不管走得多远,总是要回家的。许多年后,终于明白,一直支撑着我们坚定信念的正是——路的那边是家,那个让灵魂得到永久安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正>【积累导航】父亲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之一。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赋予他的温柔角色。多少年来,人们在歌颂和赞美母亲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伟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地"模范父亲"的故事。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无闻,但培养出了扬名天下的人才;有的自己就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不管这些故事是令人感动或给人以启发,它们都真实地再现了父亲对孩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中国梦     
<正>中国曾是我的一个梦。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从小到大,父母、师长不时强调:大陆是我们的故土家园。他们告诉我,这里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海峡对岸那一片广大的土地上。但是不管我怎样向往对岸的秀丽山川,渴望有一天能步履其上,俯仰于其间,这个家毕竟是遥远的、陌生的,难以产生一种对家的眷恋。1949年,我的母亲,一个生在深宅大院里的独生女,跟着父亲渡海来台,过去被人伺候的生活,突然失去了。父亲跟着单位,经常跑动,母亲守着我们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19.
蔡松年是金代著名词人,其词开一代之风气。在他仕金期间平步青云,一路升至宰府,但蔡松年自幼性情疏懒,不耐世俗,加之后来家国之变和人生际遇,让他在精神上始终追求自由独立。他把自己的追求附在词作之中,不管是追忆往昔盛游,还是吟咏山水美景,或是追慕陶公魏晋名士等的描写都是为了表达求田问舍、隐逸山林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又是想家的时候……(又:表示经常。为什么经常想家?悬念陡生。开头一句,定下了忆父的感情基调:强烈、深沉)一推开窗,细雨随风飘来,连结了我与父亲的世界。(雨天,容易勾起思念。思念也如雨丝绵绵?)小学的童年,在山村那所破烂的房子中度过。那时的我,只把 aoe 背过没完,数学却是一片空白,什么加减乘除全然不知,也一概不管。还好,能让父亲高兴的——也仅仅是语文老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