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望,即期待、激励,是一种心理现象。在教育实际中,有些教师认为,要想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期望值越高越好。由此引发了期望值高低度的争论。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期望效应的发挥,但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对学生寄予期望,更要把握期望的“度”,“科学”期望。  相似文献   

2.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使“罗森塔尔效应”走了样。1.教师的期望不等于所有学生都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期望每个学生都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没有错,也符合使每一个…  相似文献   

3.
“期望”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而对学习未来事件的预料或预想。“期望效应”是指因期望作用于某一事件或活动,引起相应结果的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出于父母期望、获取教师的信任、和同伴的交往等在学习上会对自己产生期望,教师也会对学生产生期望,希望学生出现符合社会和自己要求的各种变化.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做的“皮格马利翁”实验,则有力地说明教师的期望通过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教师的期望能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这种期望作…  相似文献   

4.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动机强度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之积。因此,提高学生对成功的期望值,提升任务的效用价值,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期望发挥积极效应的必经之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期望正效应,教师应当创设平等课堂、确定合理期望值、实施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梅少敏 《考试周刊》2010,(21):130-130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动力,从而达到教师所期待的教育效果。这一效应就是“皮克马利翁效应”。本文结合普高学生的特点就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效应作了一番阐释,以期对当前的普高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教师期望效应”运用得当,将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劲头,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并在学生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给予其适当的支援;运用不当,将会产生诸多负效应,表现为教师期望的非均衡性、非科学性以及与学生自我期望的相悖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地运用“教师期望效应”、整合教师期望与学生自我期望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大小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生越大;反之,学生的发展便会受滞.于是,人们便期望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暂时落后的学生,以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教师期望效应来促进英语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师期望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形成的一种期待与关注,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干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期望的形式多样,期望值有高有低,多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期望教育,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案例表明,我们的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划分等级并且寄予不同的期望值。关于教师期望,学者们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都作了大量研究,也有学者将其归入潜课程研究。有研究调查表明,教师期望与学生对老师期望的察觉及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几乎是正相关。因而教师的有意无意的不公平的期望值,有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影响其一生的阴影。而生命其实是不能被预测和保证的,我们永远不知道每个学生的明天,所以老师应公平地分配期望值。  相似文献   

11.
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早已达成共识。今以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为基础,从教师期望的实现机制看如何灵活把握期望值,并提出科学期望的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从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效果为人们所承认以来,“教师期望”的研究一直很活跃。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研究,有很大的实践价值。现将国外该项研究所集中的主要方面概述如下:一、教师期望与学生学习成绩。很多学者考察了“教师期望——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歌布森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的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永恒 《辽宁教育》2004,(11):30-30
“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有直接影响。然而,  相似文献   

15.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所做的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著名实验研究。他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洛马利翁效应”,后来学者们又把这种期望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可柏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十八个班的学生作了“未来发展预测”的智力试验,尔后择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告知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为老师所始料不及。罗森塔尔对他们的老师暗示并随机而神秘地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呢!”临走时他们又慎重地写了一份名单交给老师说:“根据测验的结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学生都盼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如果教师能把握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这种期望有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这是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这种做法,权且称为“期望教育”。教师的期望,是通过各种途径诱发出来的,对各种期望的形成和特点,做出分析和研究,是“使期望教育”行之有效的第一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将期望教育”应用于专业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供同行参考。“期望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应该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威信实质是反映了一种师生关系,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学技艺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态度。专业课教师比其它学科的教师更容易形成威信,学生佩服教师像变魔术一样做一个又一个实验;本来有故障的电路一经教师检修灯泡就亮起来;教师像技术工人一样,对电视机、DVD、MP3、手机等电器的调试和维修能力,让学生非常崇拜;教师对当今的尖端科技诸如运载火箭、激光、超导、无线电通讯等如数家珍……这些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电类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使自己的道德和心理品质以及业务能力始终处于积极...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过程,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充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心理效应,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对所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教师对学生所期望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成功教学中的“期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教学意在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学生自身基础上的最大发展,通过教学的改善,使学生不断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教学的成功需要教师对学生寄予一定的积极期望。该文说明了“期望效应”及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作用,同时指出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积极期望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0.
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在教育学中是指教育者只要诚心诚意寄希望于受教育者,那受教育者就会按教育者的期望去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就是一份信任、一种鼓励,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形成学生自身对提高学习成绩的期望,它是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期望效应提高教学效果是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