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使学困生能尽快培养好参与习惯,一方面教师应从思想观念上消除原有对学困生所持的"歧视"态度,平等地对待班级中的学困生,承认他们发展中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科学分析班级学困生存在的差异性,主动采取因人而异的策略去培养他们的参与习惯.……  相似文献   

2.
封亚锋 《成才之路》2011,(24):76-77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学生能力得到了发展。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关注学困生,才能既照顾他们的学习情绪,又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呢?首先要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其次要关注学困生的交流权,适时创造交流的机会;再次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帮他们树立起成就感,增强参与意识;最后开展竞赛,使小组成员将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增强学困生的责任感,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樊彩萍 《学周刊C版》2019,(5):151-152
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而又棘手的工作。云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作为云平台支撑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恢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结合云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从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互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五个方面对云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困生转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42):9-10
在小学教学工作开展阶段,教师需要针对班级当中的学困生采取科学的心理辅导措施并且注重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以此使班级当中的学困生得到转化,促使小学教学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所以文章将对于小学学困生心理辅导以及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做出细致的分析与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隆昌幼儿师范学校2000、2001、2002级部分班级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学习的途径与方法方面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比较法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个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是他们滞后的"三要素",要转化他们的情况,必须"倾注爱心、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改进教法",并持续不断地给予鼓励.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一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一提到"学困生",是非常熟悉而又十分不挠头的。"学困生"班班都有,并且在每个班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成绩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信心。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培养学困生的主体意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学困生”的成绩明显比其他学生较差,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较弱、竞争意识不足等等。若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就要从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单独辅导、优化教学方法入手,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是班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而导致他们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关注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教在农村。回忆过去和现在,从教十多年来所教班级均有部分学困生。自然引起了我对学困生的思考。所谓学困生,我认为就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学习吃力,普遍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  相似文献   

10.
张玉 《黑河教育》2013,(9):51-52
学困生在每个班级、每门学科中都会出现,他们对班级、学科成绩的影响一直存在,如何转化学困生也成了众多教师困惑的问题。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必不可少,但许多研究事实也表明,"兵教兵"的这种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对学困生而言,效果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数学学科出发,研究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对学困生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教学中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的体会是:把更多的爱倾注给学困生,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时时  相似文献   

13.
<正>在班级管理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会拖班级的后腿,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称为学困生。学困生得不到老师的青睐,也得不到同学的肯定,因此,他们的心理多是脆弱而痛苦的。我从事班主任工作30余年,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一点体会,那就是用"心"温暖他们的心灵。一、多一份关心学困生大多是自卑的,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对教师而言是个极为头痛和非常棘手的名词。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更是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瓶颈问题,也成为检验班主任工作的试金石。"木桶理论"形象地诠释了学困生在班级管理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班主任只有巧妙而恰当地给他们一个得力的支点,方能使班级张开沉重的翅膀,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是说,习惯养成了,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不端正的情况尤为突出。他们大多基础薄弱,自制力不强,不知道学习或不会学习。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即使在家也是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的学习得不到保证。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厌学的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入手,寻找有效策略,增强学生的内驱力,有效地促进学困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10):151-152
在中学生中,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的存在,本文对这样的"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讨论,并从教师的角度以开始学习物理为契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意在帮助"学困生"脱困,使他们能够正常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学困生就是指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他们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但在学科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不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早在2000多年以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对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  相似文献   

18.
对于班级中的学优生,如何使他们在学习保持优势的基础上再加以提升和优化;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如何使他们知识漏洞得到弥补,学习习惯得以养成,是每一位教师都不断探索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培优补差”工作尤为关键。作为教师,应该更深入地探索培优补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每个学生因其智力水平、学习习惯、自控力等其他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其学习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各个班级中都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到了初中,这种差异性更明显。学困生的数量明显越来越多,学习成绩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基于这种情况,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帮助、跟踪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尤为重要。点亮数学学困生的心灯,从爱和鼓励着手。  相似文献   

20.
王西川 《甘肃教育》2011,(17):30-30
一、寻找学困生的成因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的差异性,因而出现学习困难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进行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某校一个班级进行心理测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