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的行     
金生 《北京档案》2001,(5):50-51
衣食住行是国计民生的大事,道路交通是城市的血液.没有发达的交通道路,就没有发达先进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水滋润着城市文明,合理的水量给城市发展提供着宝贵的资源。但水性无常,急聚的水量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灾难。虽然某一次洪水造成的损失不总是比其它自然灾害大,但在造成自然灾害的各种主要原因中,江河洪水泛滥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的。没有哪个城市能承受连续12个小时的暴雨倾注,没有哪个城市能经受大河河岸决堤的水量。 愈演愈烈的城市洪灾 洪灾是没有国度的,据世界红十字会最新报告,水灾和旱灾是两种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其年均受灾人口在千万  相似文献   

3.
周围  夏木 《中国新闻周刊》2012,(27):37-38,40,41
一场暴雨。检验了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气象预报真有那么准?有什么可改签的。"7月20日,闵鹏祥坐在北京的出租车上,听到这个城市次日将有"暴雨"的气象预报,播报员建议明天乘坐飞机的听众最好改签。闵鹏祥没有吱声,身边同行的人却一笑置之。闵鹏祥是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长期从事灾害研究工作。这次进京为了参加一次学术会议。7月21日,北京一改多日的桑拿天气,上午10许,大雨如期降临,下午会毕,包括他在内的参会者都被大雨围困在会议宾馆。7月21日,北京市遭遇"61年一遇"强降雨。据北京气象局监测,北京主城区平均降雨量多达170毫米多点。暴雨持续降落16小时,偌大的北京  相似文献   

4.
烦恼树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有时是晴天,有时会下暴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没有权利让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的烦恼而不开心。没有必要让自己生活中的暴雨淋湿别人心灵的花园。  相似文献   

5.
烦恼树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有时是晴天,有时会下暴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没有权利让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的烦恼而不开心。没有必要让自己生活中的暴雨淋湿别人心灵的花园。  相似文献   

6.
戴元初 《青年记者》2012,(22):80-81
最近北京暴雨,演化为一场灾害.微博平台上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评价,从守望互助的正面情绪开始,逐渐被对政府部门城市管理水平的质疑所代替.本来自然灾害面前呈现出的美好人性正被理解为北京精神的一个方面,可是后来的传播控制表明,即便是像北京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管理者对于怎样在新媒体环境下塑造城市积极形象方面知识的掌握也处于蒙昧状态.  相似文献   

7.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6,(22):37-38
倾盆暴雨让城市成为汪洋大海,许多媒体找出以往的报道,把“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等作为调侃的内容,认为城市管理者当初拍胸脯说大话的时候,似乎没有考虑到老天的心情.不过在我看来,媒体更应该自我反省,当初制作有关报道的时候,是否对城市管理者的豪言壮语进行了深入分析,是否找到了城市管理者表态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笔者认为,新闻永远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当媒体报道客观事实的时候,只不过是对结果进行描述.优秀的记者应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结果发现深层次的原因.很可惜的是,多数记者习惯于报道结果,而没有看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当媒体反过来嘲笑城市管理者当初允诺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浅薄.  相似文献   

8.
一、城建档案与城市公共安全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一系列的城市安全问题.极端恐怖组织ISIS的活跃、埃博拉病毒肆虐带来的恐慌,都威胁全球城市的正常运转,给各国敲响了警钟.国内而言,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城市规模和城市结构复杂性不断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多个城市的公共安全频繁遭受考验.“11· 15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7·21北京特大暴雨”、“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人为或自然因素都在威胁着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球天气变暖的趋势明显,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大,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山体滑坡与泥石流频发,而雾霾天气的发生则又影响到人类的出行与身体健康。2012年,我国许多大城市遭遇了极端天气,北京、南京、武汉等城市相继遭遇特大暴雨,"看海"成为暴雨后的城市景观的形象描述。人为的风险同样不可小觑,大城市过度地下抽水导致国内多个城市发生地面塌陷,给人们的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玛格丽特:61年以来遭受的最大暴雨,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公共服务管理的缺位。汪吉:暴雨考验着城市的建设管理,也给人们上了一堂自救的常识课。养生计: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教训,生者不能忘。july安妮:面对暴雨,每个小人物的人性光辉,都给人温暖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林敏 《青年记者》2016,(22):32-33
六月中下旬以来,武汉迎来连绵雨水.武汉人早已习惯了梅雨季,习惯了这个季节城区渍水,武汉大学凌波门外的“水上漂”奇观也只是提醒武汉人,夏天来了.然而,今年的梅雨季不同往年,这是一场比往年多10天的“暴力梅”. 我负责武汉远城区新洲区新闻,几场大雨后,我开始担心,新洲会不会出现山洪?暴雨会不会冲垮路面?关注雨情的同时,最不好的消息还是来了——7月1日晚,新洲区凤凰镇郑元村陶家湾举水河西堤发生溃口.新洲区遭遇有水文记录以来从没有过的上下游暴雨叠加,水位之高从没有过.  相似文献   

12.
一个城市不可能没有精神,城市精神既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明传承,又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是优秀传统化和当代先进化的结晶。城市广播新闻人物报道面临一个重大命题是,怎样用广播多维视角,表达城市精神中一个核心内核,这就是一个城市奋发向上的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暴雨一周     
7月底8月初,立秋将至,全国多个城市迎来连场大雨、暴雨,清凉之气骤降。北京、上海、重庆、郑州等十来座城市,在  相似文献   

14.
雨后荷塘     
连续几日的暴雨结束后,荷塘中洇洇的水气不断地泛上来,前些日子因为天气酷暑而浮出水面的小鱼已经不见踪影,塘边被暴雨压弯的小草还软弱地没有直起腰身。  相似文献   

15.
长江南岸、洞庭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岳阳.岳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先进城市.  相似文献   

16.
近日,偶然一个机会,来到广东省的佛山市转了一趟。佛山是座古城,有着在东南亚知名的祖庙古迹,有着世界闻名的石湾陶器。佛山又是一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极快的城市,它的工业产值在全国也属先进,而它的全国卫生红旗先进城市和双拥模范城的称号,更是尽人皆知的。我来到这个城市,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朝气蓬勃的精神,时时都可以看到一些令人鼓舞的景象。然而,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座迈向现代化的城市中,还有一项先进的事业:有线广播!有线广播是什么?年轻一点的同志也许不知它为何物了。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扩音器外技上…  相似文献   

17.
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特大暴雨降临北京,致190万人受灾,交通大面积瘫痪。截至23日17时,因灾死亡人数达到37人。北京市气象台于21日上午启动暴雨蓝色预警,随后,下午14时和18时30分分别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雨夜的北京,10万参与抢险、救援、排水的市民和干部,无数爱心志愿者和交通参与者,站在了大雨中。乃至普通市民所体现出的"最美精神",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博,传递着灾情,也传递着救援信息,激发了这个城市每一公民的责任与道义。虽然北京市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抗击这场暴雨,也涌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但道路被淹、市民被堵、人员伤亡依旧成为暴雨留给人们的心头之痛。新华网刊发了评论文章《追问北京暴雨下的应急  相似文献   

18.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在城市内涝中.广渠门一司机被淹死在自己的车中。当众多媒体网站在传颂“北京精神”,弘扬市民奋勇救人的主旋律时,一些商业网站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困在车内如何水下逃生、城市暴雨求生法则”这类话题,并制作成专题.形成了时髦的热点炒作,掀动了破窗锤的全国热销。我们必须看到,商业网站的“标题党”已经渐渐从人们印象中的色情、低俗中走出,  相似文献   

19.
暴雨袭城     
《中国新闻周刊》2012,(27):24-25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航班延误,火车晚点,高速公路被淹,城市交通一度混乱,甚至部分立交桥下也因积水吞噬生命。那些走向死亡的人,只不过是经过一座桥,或者走上一条路。有没有人提醒他们,这路不能走,这桥下有深渊?数十个鲜活的生命永远消逝了,在北京7月的一个雨夜,在一场被事前预知而绸缪不逮的大雨里。一场大雨当头浇下,光鲜靓丽的北京城,竟也有自己的脆弱。暴雨拷问着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暴雨也考验着人情的冷暖,大雨之夜,一边是市民自发组织  相似文献   

20.
晋有文 《中国广播》2014,(10):37-38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中房山区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这次暴雨灾害中平峪村没有一人伤亡,广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平峪村将更加重视应急广播的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应急广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