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毋庸讳言,作为地方党报的舆论监督,由于媒体是在本区域上的同地实施舆论监督,与上级媒体相比,搞新闻舆论监督难度相对加大,也就是常说的监督难、难监督。这也是一些地方党报曾设有舆论监督版面或栏目渐渐被取消或淡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地市级党报如何开展好新闻舆论监督,扭转“难、险、缠”的被动局面,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是目前地市级党报进行舆论监督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一方面,新闻舆论监督,是政府职能部门监督、司法监督等社会三大监督之一,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不但是党报战斗性的标志,也是媒体增强公信力必不可少的手段。另一方面,众所周知,新闻舆论监督是揭...  相似文献   

3.
党报作为共产党员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以及舆论监督工作的主要阵地,在新时期多种新型媒体的冲击下,开始日益丧失其对党员进行舆论监督工作的作用。在新媒体时期,如何发挥好党报的作用,推动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就成为党报工作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党报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着重谈论了在新媒体时期推动党报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而党报的舆论监督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党报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改进工作,而不是单纯为了曝光.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做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又要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维护大局,帮忙不添乱,记者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维护大局,找好选题,掌握分寸,注重效果,坚守新闻职业道德,正确运用党报舆论监督武器.  相似文献   

5.
加强舆论监督是党报贯彻中央两个条例,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媒体参与民主监督,增强党报权威性,提高办报质量,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舆论监督的质量是媒体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这种质量的高低,又与舆论监督的公信力紧密相连。具体地说,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有助于提高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宪法赋予媒体的权力,也是媒体尤其是党报增强权威性,鞭挞假恶丑,伸张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因此.各级党报都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并且把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紧抓不放。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呢?实践告诉我们:准、狠、稳,是舆论监督的生命线。在这方面,襄阳日报作为中共襄阳市委机关报近两年来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陆学忠 《新闻世界》2004,(12):48-48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功能,是党报保持权威地位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媒体争取读,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当前,在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教”活动.利用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对于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与中央及省级党报相比.目前,市级党报南于所面临的特殊环境.开展舆论监督就显得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8.
与中央级媒体及城市生活报相比,舆论监督一直是地市党报的薄弱环节,表现为畏难情绪大、监督声音弱、社会效果差。地市党报普遍认为自身处于“难监督,监督难”的窘境。造成这种状况既有外因,亦有内因。外因来自社会环境、领导观念、地市党报特有的地域性等;内因则是自身顾忌多,腰板不硬,监督的艺术不局。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权利,也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加强舆论监督,地市党报任重道远。地市党报如何加强舆论监督,走出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要寻求社会性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不仅是党报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 目前,新闻从业人员感到,在党报的整个宣传工作中,舆论监督的稿件最难采、最难写、最难见报,同时也最容易惹麻烦、出问题乃至“引火烧身”,说它是新闻工作中的难中之难并不为过。那么,如何让党报的舆论监督沿着一条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前进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寻求社会性合作,把党委、政府、人民群众作为搞好党报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后方”。 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使党报的舆论监督更具权威性 舆论监督主要是在媒体上通…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党报新闻报道的众多职能之一,也是党报发挥舆论正面引导作用的方式之一。近年来,一些部门对舆论监督的真正含义认识不清,甚至回避和消极对待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工作,这对推动社会进步,解决群众实际生活问题,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有不小的影响。本文从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可操作性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符合"三贴近"要求的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空气的日渐浓厚,新闻宣传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受众对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级党报审时度势,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搞好正面宣传的同时,不断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大多数党报都设置了舆论监督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采编人员,在报纸上开辟了舆论监督版面,对于重大的舆论监督报道,一些党报还敢于将其上头版、上头条,形成了舆论监督强势,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树立党报威信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少数报纸在开展舆论监督的过程中,由于对舆论导向的把握不力,新闻取舍不当,…  相似文献   

12.
党委机关报的定位与功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概念去表述。做党委的参谋与助手,是从党报的政治功能去认识,突出党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一定位决定党报舆论监督负有强烈的政治使命,这是党报舆论监督不同于其它媒体的特点。本文从《深圳特区报》的实践,看党报如何运用舆论监督,发挥党委的参谋与助手作用。一、运用舆论监督,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以发挥党委的参谋与助手作用规定舆论监督的政治功能,要求党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履行舆论监督职能,运用舆论监督推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到落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地方党报,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提到舆论监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焦点访谈"。一个媒体受读者、观众欢迎的程度、收视率、阅读量大小,以至广告额度的多少,与这个媒体舆论监督的力度和监督稿件数量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搞好舆论监督,是党报吸引读者、走向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党报必不可少的一项办报内容。一、把握政策,坚持正确舆论监督导向舆论监督难,这在新闻界已成共识。在中国,舆论监督不是无止境的,必须在不违背国家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一直以来是地市党报的弱项,相对媒体所处的角度和高度(行政级别),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搞舆论监督要容易得多,阻碍也小得多,地市报搞舆论监督承担的风险成本就大得多,但作为报纸传媒,舆论监督又是不能放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新闻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时,舆论监督与地方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地市报在“夹层”中生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李想 《新闻知识》2012,(4):64-65
随着报业市场化的发展,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进程。但与都市类媒体相比,我国党报长期以来面临着舆论监督弱化的困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这样的格局中,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自2002年起开始  相似文献   

16.
4月15日至18日,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在湖北省鄂州市举办了“新时期党报舆论监督研讨会(中南地区)”。来自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的20多家地市级党报分管舆论监督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袁焱舫及鄂州市委书记马荣华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与会同志认为,在新形势下,党报舆论监督应与生活类报纸和专业类报纸的舆论监督有所区别,党报的舆论监督必须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解决涉及众多群众切身利益的普遍性问题。要达此目的,党报必须在选题、采访、刊发、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7.
加强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工作职能。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在党报版面占有的比重有显著提高,成为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和社会现象进行评说的渠道;是增强党报权威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疑难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但舆论监督只是正面宣传的一个补充,其目的不是揭人之短,而是督促相关当事方合法、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对舆论监督尺度的把握、倡导的观点和报道的立场至关重要,只有勇于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把握客观平衡度,保证大众话语权的公正和平衡,才能收获公众满意度,从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原仁开 《东南传播》2013,(5):99-100
党报舆论监督的权威性,不仅受到来自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挑战,还受到晚报、都市报、专业报等纸质媒体的冲击。有的专家和学者担忧,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党报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将被弱化。但《福建日报》的《热线新闻》版(2001年)自创办以来,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积极探索新时期党报群众工作的规律,认真落实"三贴近"的要求,紧紧抓住事实、现场、互动等环节,用热血和汗水架起党报与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从严治党必须贯彻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党报的舆论监督,是贯彻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党报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意义重大。由于党报在新闻媒体中所处的“龙头老大”地位、以及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它又要求我们必须监督得当,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舆论监督得当,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纳葳 《今传媒》2004,(6):37-38
去年以来,媒介在舆论监督方面一再显示出令人振奋的力量:“非典”时,透明的报道起到了安定人心、维持社会秩序和教导人们预防的重要作用;“孙志刚案”发生后,媒体的报道和监督使“收容条例”变为“救助法”;如果没有媒介的参与,很难想象“宝马彩票案”最终会有后来的结局。然而,在此类卓有成效的监督战役中,平面媒体阵营里最活跃的往往是一些都市或生活类报纸,传统的主流报纸——党委机关报,大都表现得很低调。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丛生,再加上近年来腐败问题较为严重,人民群众热切地希望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也非常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温家宝、李长春等中央领导曾一再强调,“舆论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中央如此重视舆论监督,人们群众又对舆论监督寄予厚望,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党报,理应成为舆论监督的先锋和骨干,然而,或许是受自身生存方式的限制,或许是因为内部管理体制影响,各级党报如今在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上普遍落后于各类市民生活报。党委机关报舆论监督处境尴尬众所周知,党报目前基本没有市场化,或者即便有市场化,但程度也很低。比如,大多数党报虽然都实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