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把一个学生驱逐出课堂。 这是一个习惯很差的学生,是每一个老师课堂上极不安定的分子。那一次我上课的时候,他先是旁若无人地吃东西,我不想中断讲课的思路,就用手势和眼睛示意他。没想到他不吃东西了,又不断地扭动着身子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做小动作。我不想生气,温和地告诉他:“请坐好。”  相似文献   

2.
一节如火如荼进行中的音乐公开课:音乐老师非常投入地描绘着音乐之美,她充满感情地问:“这么美的音乐,小朋友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其间突兀地响起一种不和谐的声音“不喜欢”,那是一个眼睛很大的男生说的。老师忽略过了,续续充满感情地说:“多好的音乐,小朋友都很喜欢,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又是那个小男生在嘀咕着“一点儿也不好听”,但声音明显轻了。上课的老师还是忽略过了,课堂继续加载到和谐、热闹氛围中,小男生再也没有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3.
笔者经常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有一种依赖心理,而老师也乐于学生跟着自己转,因为这样的课堂是多么其乐融融啊。但老师和学生的这种“配合”,无意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老师的标准不符时,老师会有礼貌地让学生坐下。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被有礼貌地要求坐下时,这时的老师往往自己会急切地把结论倒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最直接的答案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老师讲上句。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接下句;老师讲到兴致盎然处,有的学生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课堂炸了锅。让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出现了教学中的小失误,有的学生便在下边大声嚷:“错了!错了!”……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艺晚会后,15岁的我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班上一个跳天鹅舞的女同学。我无休止地幻想着在春天明媚的阳光里与“天鹅”展翅蓝天的美景。于是,课堂上我接二连三地把老师的提问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看着班主任犀利的目光.我忐忑地说:“近来我熬夜熬久了.头晕。”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老师和同学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7.
一次区里开公开课,我是授课人,课题是《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原则》。课堂一切都按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当我正准备进行课堂小结时,突然下面有一个学生红着脸举起手,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连忙请他站起来。他很怀疑地看着我,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我说:"可以。"他犹豫了一会,然后抬起头,很认真地说: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期中考试后的第一节课,课堂上我正准备对此次历史试卷进行讲评。可是上课铃响,班主任李老师却在班里紧锁眉头,“赖”着不走。在翻看了几个学生的试卷后,李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地走上讲台,冲我说:“贾老师,我想说两句。”我只能知趣地走下讲台。  相似文献   

9.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初中的新一年刚上课,不几天,身为班主任的我在班级的自习课堂上巡视着……“老师,这个代数题怎么做?”习惯了小学时语、数学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向我这个语老师问上了代数。我热心地看着题,呀!一时还真不会。就在我为难之时,提问题同学的同桌说话了:“老师,我会了……”他如此这般地讲清了这道题。我抬起头,仔细端详了这个“机灵鬼”一番。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一些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气愤地说:“这节课我原来设计得挺好的,但课堂上学生偏偏不配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真是节外生枝,让我恼火!”是学生不配合老师,还是老师不关注学生?笔根据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一项内容是听观摩课。在一所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已经坐好了。听课的老师陆陆续续走进来,教室马上显得狭小起来。那位讲课的老师一看,马上指着前排的几个孩子:“你们8个同学搬着桌子出去,自己到阅览室看书去吧。”孩子们“乖”得很,没2有一个人问问老师为什么,马上就搬着小课桌出去了,那位讲课的老师呢,很为自己的举动满意,微笑着对几位领导说:“教室太挤,坐不下。”一种深刻的悲哀从我心底涌起:这就是我们推崇的“公开课”啊!课堂,首先是孩子们的课堂,老师有什么理由剥夺孩子学习的权…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两节语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位青年老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几乎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多媒体的介入:或精美的画面,或搞笑的卡通动画,学生津津有味地一会儿看动画片、欣赏图片,一会儿分角色扮演,课堂上热闹异常;会议厅里的音响效果不好,播放的音乐近乎哧哧啦啦的噪音,但即便如此,两位老师仍然坚持使用音乐来为自己的范读“伴奏”。  相似文献   

14.
当老师已经10个年头,总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为什么学生年龄越来越大,上课提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呢?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我的“预设”能实现,我不得不越俎代疱,抛出一连串的问题,灌输式地让他们思考。可是,当学生失去了“质疑”的兴趣以后,课堂的活跃气氛没有了,师生的互动和沟通没有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是课堂中的“主角”、甚至是课堂的“独裁者”。  相似文献   

15.
说“提问”     
拉比是20世纪最卓越的美国物理学家之一,当记者询问他成功的原因时,他说小时候放学回到家他母亲通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今天问了什么有用的问题了吗”。有一位留美教授深有体会地说“在美国往往没有一堂课,教师可按自己的意志随心所欲地发挥,必须随时应付突如其来、轰炸式的学生提问。”而在我国,课堂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学生不多,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就更少了,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学生被老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一步又一步地走入老师设好的问题陷阱中。  相似文献   

16.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17.
陈鑫 《山东教育》2007,(1):65-65
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突然非常惊喜地发现:我的小学生长大了。课堂上,他们不再是一个个懵懵懂懂的顽童。而是学会体验,学会体谅,学会感悟。那天的语文课上,我一如既往地引领着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文本的内容。由于执教的是科普类儿童诗《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都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地举着小手,想表现一番。就连平时不怎么用心的刘宇豪也在上到第4小节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喊了起来:“老师,我也想读!”我微笑着点点头。  相似文献   

18.
某职校课堂上,教室里突然飞起一个粉笔头,打中了一位女生的脑袋,女生发出尖叫。不少学生哄笑起来。教师非常生气,快步走到一个学生旁边,严厉地说:你为什么上课扔粉笔?你想干什么!该学生说:不是我扔的。老师更加生气:做了错事还不肯承认!我明明看见粉笔是从你这里扔出去的,还想抵赖?想不到这个学生眼一横,大喊:我说不是我就不是我!...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老师常大声地训斥学生:“不许交头接耳!”考试上,老师一声“不许交头接耳!”打破了考场的宁静。过去,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今天再听起来,却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20.
绿云 《师道》2003,(5):48-48
在成长的道路上,一件看来似乎平常的事情,说不定会影响你的一生。那还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我的数学越来越跟不上,每次考试都掉在后面,我感到非常自卑。教我们数学课的是一位姓蔡的男老师,他中等个,四十多岁。有一次在课堂上,他提出一个问题,话音刚落,周围的同学就唰地一下举起了手。我当时并没有听懂老师的问题,但看到别人都举手了,我也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蔡老师看到我举手很高兴,当场就用鼓励的口气说:“请绿云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我站了起来,头脑里嗡的一片空白,什么也不知道,眼睛发呆,蔡老师赶紧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