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峰 《今日教育》2006,(7S):58-58
前不久,听了一节练习课,其中有一个环节值得我们深思。教者出示:“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能拼成儿个不同的长方形呢?并试着计算出它们的周长,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过了一会儿,我发觉好多同学面带难色,似乎“卡壳”了,我想此时同学们只要用手边的正方形学具(上一环节刚用过)摆一摆.应该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2.
小小的火柴盒里面也有大学问,比如用火柴摆图形,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天,宋老师拿了一些火柴分给胡湘萍、章彦琼和胡至芬三位同学,然后提出如下问题:“8根火柴能摆成几个正方形?”胡湘萍:“可以摆成1个或两个。”[图1(a),(b)]。章彦琼:“可以摆9个。”[图1(c)]宋老师:“还有其他的摆法吗?”同学们不语。宋老师:“这样吧,我再问一个问题,4根火柴能摆成几个正方形?”章彦琼:“4根火柴能摆成一个正方形。”宋老师:“如果在这个正方形上再加上两根火柴,能摆成几个正方形?”胡至芬:“又增加了4个小正方形,再加上原来那个大正方形,一共是5个正…  相似文献   

3.
教师讲完了长方形面积计算以后,对正方形面积计算,只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我们前边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谁能想出来,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算?全班学生都举手要回答。这位老师说,“我还没讲呢,你们怎么就会了?你们很会动脑子!”这时,班上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非常高兴,“老师还没有讲呢,我就会了”。然后,老师说:“你们都会了,你们能讲出道理来吗?”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字,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论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在教与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一主体参与的教学思想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下谈一谈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摆学具”与“课堂讨论”做法的一些体会。一、摆放学具。笔者在教“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一改过去把“余数”这一抽象概念直接告诉学生的做法,而是通过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事例中亲身经历“余数”这一概念得出的过程。第一个问题:用8根火柴棒摆正方形,能摆出几个?学生通过动手摆,4根棒摆一个,8内恰巧含…  相似文献   

5.
听说上级部门要来学校检查,师德师风也是检查内容之一,老师们这几天可忙得不可开交。班主任老师特地上了一节“思想准备课”。“同学们,有上级领导要来学校检查,如果找到哪位同学谈话,就不许随便乱讲,知道了吗?”学生齐声回答:“知道了。”师接着便问:“老师有体罚过你们吗?”学生大声说:“有!”老师一脸愁容:“即使老师体罚过你们,也是为了你们把学习搞好,不许那样说。”师又追问:“老师体罚过你们吗?"“没有!”“有——”其中一位学生拖长了声音压过其他同学。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盯着他。“对……我刚才没听清楚,我错了。”那位学生忙支支吾…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对于“非正式群体”这个词,以前一直很陌生。但一年前几个学生让我开始了解了什么是“非正式群体”。事情是这样的:在新学年开始的一次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当我正专心为大家讲解理论知识时,发现上节课被我不点名批评的几位同学自己不听讲,还严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我马上停下来征求这几个同学的意见:“老师讲得你们听得懂吗?”“老师,我想玩游戏!”话音刚落,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子明,那是一个个子不高的小男孩。接着,其他几个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嚷到:“对!我们要玩游戏!玩游戏!”教室里顿时一片喧哗。“咱们学完今天…  相似文献   

7.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在教学实践中,这道习题的设计会对一年级学生产生以下负面作用:一、不利于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课堂教学中,当老师问“正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正方形有4条边”,这是正确的;可当老师问“长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长方形有6条边”,这就是错误的了。细细品味,何以如此?根源就在于老师让学生用…  相似文献   

8.
《倍数和因数》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笔者有幸聆听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这堂课,现将撷取的几个精彩片断予以介绍,供各位同行学习借鉴。片断一:操作感知,形象建构师:(出示12个小正方形)这是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们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课件提示: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可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学生有的动手操作,有的默默思考。)师:(当学生纷纷举手时)我们不要用一长串的话来说明,只用一个乘法算式表达,行吗?生:3×4=12。师: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生:每排摆3个,摆了4排。生:…  相似文献   

9.
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13-9”等几个环节后,进入主体探索阶段———怎样计算“13-9”?师:怎样计算“13-9”?同学们先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学具操作,有的在讨论。教师对一时想不出方法的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算法,以直观形象的动作支持对算法的思考。)师:每个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了“13-9”,下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的算法说给其他同学听。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为算法的优劣争得面红耳赤。(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师:哪个…  相似文献   

10.
蓝猫老师拿出一盒火柴,对大家说:“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摆3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呢?”小胖猪抖了抖肥大的耳朵说:“因为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所以要求摆3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描述】"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我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中带给我最深的感触。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分别有多大吗?师:那么,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呢?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一下。生1:可以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看看能摆多少个。生2:还可以剪一剪,看看1平方分米能分成多少个1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2.
周辉霞 《成才之路》2014,(20):36-36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很抽象,比如“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下面我借助自己执教的课例“倍的认识”,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一、在操作、观察、演示中,初步感知“倍”的模型 本节课共有三次操作。第一次学具操作:用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学生操作学具,交流展示摆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和学生讨论比较“个数”时,自然渗透了“对应”的思想,让学生摆学具要注意“一一对应”。这就在倍的建模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次学具操作: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追问:为什么要3个3个地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量,沟通了“同样多”和“标准量”的联系。第三次学具操作:王丁把贝壳送给朋友一只。王丁现在有2只贝壳,那么李飞现在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引导学生再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根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摆?学生摆后展示交流,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并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和倍交上“朋友”。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标准量改变而改变,打通了“几个几个地摆”和“倍”的联系,使学生成功建立“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上午,文文、芳芳、贝贝和迪迪四个同学在文文家一起玩拼图游戏。文文首先提出建议:“我们用正方形纸片摆轴对称图形, 好不好?”其他三个小伙伴说:“好啊!于是,文文找来一张硬纸板,剪出5个小正方形,用其中的4个摆出了下面的图形:  相似文献   

14.
一、善于诱导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由于其抽象性和简洁性的特点,就更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潜力,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问学生:“今年你们几岁?共过了几个生日?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巧设悬念:咱们学校有一位同学,今年11岁,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先是惊讶,后又疑惑,急于知道其中之奥秘,我及时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在“名师风采”活动中上的一节课的实录,这节课是浙江版小学现代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我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让学生的“提问”与“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寻问题的研究方法成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审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在五年级时已学过立方体的展开图,也学过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但没有学过立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我希望这节课有所突破的几个问题是: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图形,提出一串相关的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中包含本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引导学…  相似文献   

16.
缘起——【案例】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师出示杂乱放在一起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师:你们能统计一下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生:能!(学生用第一册学的“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交流一下,你  相似文献   

17.
听课笔记上记录了这样两个案例。案例1:面积与面积单位通过课开始部分的教学,学生已经理解什么叫面积,然后教师欲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学生纷纷猜测,意见不一)师:你们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几名学生手举得很高,教师请其中一位学生回答)生: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乘宽计算出它的面积,再量出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乘边长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然后一比就行了。师(尴尬地):你真厉害,怎么连这个也知道了呀?生(得意地):我们“…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教育、应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就想创新、敢创新,从而发展到能创新。开展多种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 在学具准备中渗透创新意识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制20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上课一开始,老师就有意提问:你们剪这么多的小正方形不容易吧,请汇报一下你们制作过程?有的说先画一个正方形剪下来,再去按它的大小剪;有的说我是先画一个有20个正方形的大长方形后,再剪成的小正方形;有的说我…  相似文献   

19.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下)第78页"素数和合数"。开发教材:促进新知迁移1.师:用若干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你们拼过,有经验吗?2.出示:3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会有几种情况?生:摆一横行。生:还可以摆成一个竖行。教师组织学生把这两种回答统一为一种情况,并用乘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 ,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一、导课同学们 ,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出示长、正方形卡纸 ,问 :“这是什么形状的?”边贴在黑板上。提问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除了这些特点外 ,还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二、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