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字前后内容能互换吗文章中带“是”字的句子,有人称之为“是”字句。“是”字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表示判断的“是”字句。因为“是”字的后内容不存在相等、对应关系,所以不能互换。如“他是明天走吗”、“你是茶壶里煮铰子,有货倒不出”等,前后内容决不能互...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话题作文盛行之际,很多学生喜欢写引发类议论文。引发类作文虽源于命题作文,但它不像一般命题作文那样,严格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尽量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多角度变换思路,力求写出有创新意义的文章。引发类议论文所给的题目只是一个“引子”,这个“引子”可以是一个具体物件(如《“伞”的启示》《镜子的启示》),也可以是名人的一句话(如《由马克思名言“幸福就是斗争”谈起》),还可以是一个历史掌故(如《由“守株待兔”所想到的》《也说伯乐相马》),又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如《从“活得太累”说起》《从“落后就要挨打”说…  相似文献   

3.
用好课文提示浙江/毕人柱一、触类旁通,居高临下法文章是读不完的,文章的“类”则是有限的。学生学的是“篇”,教师教的应是“类”。读一篇文章,就要为读一类文章打下基础;掌握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就要掌握同类文章的学习方法。以“篇”推“类”,触类旁通;有了“...  相似文献   

4.
说到读书,说到读书人,自然有扯不完的话题。某报的副刊上连续刊出了数篇这样的文章,看来看去,却发现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曰非功利的,如将读书与所谓的“休闲”连在一起,情调是有了,我总觉得又有些故作风雅的意思;另一类是功利的,在“颜如玉”与“黄金屋”之有无上争论不休,这是干脆连“故作风雅”也没有了,有的只是可笑。  相似文献   

5.
郑晓燕 《教育导刊》2006,(12):51-52,58
一、增强议论文阅读写作教学的“信息亮点”意识 在信息时代,人们在阅读中对文章有更多的“信息需求”。同记叙类文体的文章相比,议论类文体信息量小,但却凝炼、深刻,尤其是突出“信息亮点”的议论文。众所周知的《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题本身便是“亮点”突出的鲜明判断和肯定,其中的“实践”、“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与当时“两个凡是”思潮针锋相对,令人注目,使拨乱反正中的人们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震。又如邓小平同志南巡后,深圳特区报一个月内连续发表8篇评论,中心是“扭往经济不放松”、“敢闯敢干敢试验”。  相似文献   

6.
读后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影评、书评、剧评等分析评论式的文章,它一般只是就作品谈作品,如《一幅驰名中外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图——读黄传惕〈故宫博物院〉》,另一类是就原作的某一方面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属于《××启示》一类的发挥式文章。这里要说的专指后一类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是“读后”之“感”。“读”是吸收理解,“感”是联想表达。“读”不清,“感”不  相似文献   

7.
千古文章意为本。意 胜则文胜,意顺则 文顺。“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立 意“善”文章才会“美”,立意不正 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 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深, 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中考作文如 何做到以“意”取胜呢?应做到如 下四点。 准 文章表达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闽南方言内部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得”可以引进表示可能性的补语;“说”是一个引导宾语从句的标记;“伊”、“通”可以兼任状态补语标记。这四个结构助词尚未定型,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文章把它们称为“类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10.
《文通》对词的界定自有其内在的理据,人们对“字无定类”“字有定类”争论不休,这些暂且不议。本文单从“名字用如静字”以及“静字用如名字”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并对“名字为何用作静字”和“静字为何用作名字”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翻开各类期刊杂志,哲理类、亲情类、爱情类文章三分天下。相信大多数年轻人都比较偏爱反映爱情题材的小说,特别是同一年龄层作家的优秀作品,轻松,不拖沓,读来如饮可口可乐。但可口可乐也是甘甜中带着一丝苦涩,反映在爱情小说中,“超现实性”就是那个苦味的因子。首先,这些爱情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俊男美女,要想找出一篇描写“丑小鸭”或“青蛙王子”小小心事的简直难上加难。难道不美丽或不英俊就不能拥有自己的爱情了吗?毫无道理嘛,否则地球上的人丁怎么会如此兴旺?不过想想也对,既然不具备美的姿质,其爱情必然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写出来很难…  相似文献   

12.
说明文有“道”可传吗?有。清代学者叶燮指出:文章诗赋,“其道万千”,余得以三言蔽之:“曰理、曰事、曰情、不出乎此而已。”这里的“文章”,自然也包括说明文。可见,说明文也同其它文体的文章一样,除了有“事”可说外,也是有“理”有“情”可循的。而“事”是指说明的对象事物,“理”、情”则是说明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了。中学教材中的说明文,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风景园林类、科学原理类、生物习性类和建筑实体类等。针对不同类别的说明文采用不同的角度和方  相似文献   

13.
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篇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这里所说的“事”,指材料,“义”指文章的主旨,“据事以类义”,即用材料来表现主旨。宋代的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杜少陵(即杜甫)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密藏也。”这句话是说材料和主旨应如盐和水一样相溶,达到妙合无痕。清代的魏际端在《伯子论文》中说:“用故事须如讼人告(?)证,又如一花一石偶然安放。否则穷人补衣,但贴上一块而已。”材料和主旨不能很好的融合,就像在衣服上打补丁,看起来不协调。  相似文献   

14.
此次应考,许多考生未能顺利通过“写作”一关,理论知识题方面失分较多仍是一个突出的原因。与往年相同,写作试题的主要特点就是面铺得很广,教材中的每一角落都被搜罗到试卷上;但对各知识点的测试并不要求有很深入和独到的理解,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并没有体现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即以九五年试题而论,概念题既可以放在“填空”类,如“填空”第六小题”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的一种新闻文体称为__。”也可以放在“选择”类,如“选择”第八小题:“说明文是一种( )的文章。”放在“简释”类自属常理,但令人惊讶的是,“论述”类第二小  相似文献   

15.
欣赏影视作品也罢,阅读文学作品也好,我们最不喜欢的是看了前面就知道后面的内容,“一切尽在掌握中”。这也是作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总会想办法弄点悬念、“包袱”和高潮,多给读者一点刺激或者震撼。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说的就是这个理。特别是叙事类文章,如果能够在结束的时候,出其不意地给读者一个意外惊喜,巧妙地掀起一个高潮,文章会更耐人寻味。叙事类文章的高潮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 字。”“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 流个不歇。” ——叶圣陶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在文化专制方面的特点是,不仅特多文字之忌,也不仅大兴党狱;对于词臣撰写文章,干预也非常具体。他命题为文,都不称旨,乃御制一篇,自鸣得意。他对古人之文,如韩愈、柳宗元的某些作品,也有批评。这对明代文章的发展变化是有影响的。宋濂在他的影响之下,所为文章,多有台阁气息。宋濂本是由元入明的易代作者,其文曾有“馆阁”和“山林”两类。其“馆阁之文”,是最有明初文章的时代特色的。  相似文献   

18.
凡文章都有结尾。也即是古人所谈的“收笔”。但若言结尾的讲究,文学类作品则更甚。换言之,更讲求结尾的艺术性和功能效应。比如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对于公文类文章未必要如此,但文学作品则往往就需这般。非文学类但通常电讲究结尾艺术的言论性文章,自然亦重视“收笔”和“落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册教材属于科学知识文章的有十三课。其中有自然常识性的文章,(如“暴风雨之前”、“海上台风”、“为什么要知道天气”、“人和水的斗争”、“参观农业试验场”、“松树为什么不生长”、“在森林里过夜”、“森林的鼓手”、“桌子打哪儿来”、“骆驼”、  相似文献   

20.
乐意君 《中学教研》2023,(10):28-31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重构作业观念,以作业变革助推教学方式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变,发挥数学作业的育人价值,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对一些作业问题提出重构策略,如设计分层次作业、探究类作业、编题类作业、项目化作业,以此实现“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