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撰”、“斧正”、“腹稿”之由来“杜撰”:说的是古时有个读书人,名叫杜默很喜欢作诗。但他写诗的内容都是凭空捍造的,没有生活事实的根据,令人厌烦;他诗中所用的韵句,也全不符合作诗的格律。因此人们每逢见到他的诗时,都气愤地讥之为:“这是杜默所撰的狗屁诗...  相似文献   

2.
杜撰的由来     
写文章如果没有根据,单凭想象去编造、虚构,就叫作“杜撰”。“杜撰”一词最早见于宋代王楙的《野客丛书》卷八:“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杜默,宋代人,字师雄。师事徂徕先生石介。介谓其诗歌甚豪,曾作三豪诗赠之,略云:“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文,杜默豪于歌”也。苏东坡曾为此对石介大加讽刺,“默之歌少见于世,初不知之。后闻其篇云,‘学海波中老龙,圣人门前大虫。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可见“杜默豪于歌”之说,恐  相似文献   

3.
在明清戏曲中,有三部以杜默为主人公的杂剧,分别是沈自徵的《杜秀才痛哭霸亭秋》、嵇永仁的《杜秀才痛哭泥神庙》以及张韬的《杜秀才痛哭霸亭庙》。三剧均以“杜默谒项王”为主要内容,讲述书生杜默因过乌江,来到项王庙拜谒,其间有感予身世落魄,抚神颈痛哭,以至神像亦为其流泪。“杜默谒项王”是一则带有神异色彩的故事,但主人公杜默却并非虚构,而是史有其人。不仅如此,他在世时还一度小有名气。  相似文献   

4.
熊老板长出一身羽毛,急得昏头胀脑。他又不肯上医院,只好坐在沙发上动也不动。过了一会,羽毛虽然没消退,但他身上不痒也不难受了,便又有了闲心,同“李桃”唠起来。老黑猫黑乎乎知道,刚才熊老板大夸自己是靠“诚实劳动”发了财,明明是撒谎,但是鼻子没有变长,这是因为自己忘记念“撒谎鼻子就长”的咒(zhòu)语了。于是,它赶紧念咒语:“咚咚咚,哐哐哐,说假话的嘴巴长……”你看,黑乎乎一着急,把“鼻子长”念成了“嘴巴长”。黑乎乎念错了咒语,心里更急:这“嘴巴”可怎么个长法呢?不过,一眨眼间,黑乎乎就发现:咒语念错了更好。现在熊老板的嘴巴,…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各种词典中对"杜撰"的解释是: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的词源却真的来自一  相似文献   

6.
诗圣杜甫的《游修觉寺》诗有云:“诗应有神助.”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南史》说:“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此典不但见于《南史》,钟嵘《诗品·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记载的更加详尽.不过这只能说明“有神助”三字的出处,证明杜甫作诗,其遣词用字,都是有来历的,不是杜撰或生拼硬造的.至于“神”字该怎么讲?杜甫的用意何在?谢灵运的用意何在?读者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7.
一、“《四书》不是杜撰”如何解林黛玉进贾府,与宝玉、探春等兄弟姊妹相识。谈讯之际,宝玉亲口说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其言下之意,似乎对《四书》格外推崇。但我们都知道,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他对封建礼制、意识从骨子里厌恶、反对。在此却肯定《四书》,是否与人物性情相悖呢?对此又当如何理解呢?按:理解宝玉所言的“《四书》不是杜撰”,不可局限于文字表面,当解其言外之意。宝玉所言“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其言外之意,即将《四书》以外的作品,如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皆…  相似文献   

8.
大象努()娜()有一管长鼻子。小象里亚问努娜“:妈妈,你的长鼻子是干什么用的?”大象努娜扬起长鼻子,从树上摘()了个果子卷起来放进嘴里。她一边吃,一边说:“长鼻子就是干这个的。”里亚点点头,说“:我也要吃果子。”努娜伸()出长鼻子,摘了个果子给里亚。大象努娜有一管()长鼻子  相似文献   

9.
一、简单的“有……者”式的无主句。这种格式,“有”是动词,“者”是特殊的指示代词,与前边的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词组,作动词“有”的宾语,句前不带状语。这是一种典型的“有……者”式的无主句。如: ①有怠而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有过于江上者(《察今》) ③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二、带状语的“有……者”式的无主句。这种格式的结构形式,基本上与上面一种相同,不同的只是动词“有”前带状语。这种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鉴赏》2008,(6):51-52
古时候,有个叫杜默的人,喜欢写诗。但是,他写的诗,内容空泛,不着边际,毫无真情实感。而且。他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像样的诗文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  相似文献   

11.
名句索引     
小荷才露尖尖角 语出宋·杨万里《小池》诗句;“~,早有蜻蜓立上头。” 管领春风总不如 语出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 春江水暖鸭先知 语出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 浅处不妨有卧龙 语出唐·窦庠《醉中赠符载》诗句:“时人莫小池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杜撰出“脂砚斋作《石头记》”论,企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事实上,《石头记》乃是曹雪芹在《风月宝鉴》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红楼梦》二稿。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3.
名言,指名人讲过的话,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是以为名言。”良言,指鼓励人进步的话。语出《儿女英雄传》:“……顾肯堂先生一片苦口良言,急流通退。”忠言,指诚恳规劝的话。语出《宋史·赵普传》:“卿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复来奏。”怨言,指不满或抱怨的话。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而食。”  相似文献   

14.
《齐桓晋文之事》有句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部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注曰:“寡妻,寡德之妻,谦辞。”这显然是望文生义,生搬硬套“寡人”、“寡君”的意思。此句语出《诗经·大雅·思齐》,这是一首歌颂文王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  相似文献   

15.
“捉刀”和“操刀”这两个词都有典故。“捉刀”见于《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后来,“捉刀”一词多用来指称代别人做文章。“操刀”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操刀必割”,语出《汉书·贾谊传》“黄帝日:‘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喻时机不可失。另一个是“操刀伤锦”,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国的  相似文献   

16.
咬鼻子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啮之乎?”甲日:“他踏床子就啮之。”(选自《笑林》) [注释]①啮(niè)t咬。②夫:语首助词。不译。耳: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甲乙两人打架。甲把乙的鼻子咬下来了。(两人到衙门打官司。)官吏准奋断案。甲说乙的鼻子是他自己咬下来的。官吏说:“人的鼻子比嘴高,嘴怎么能咬下自己的鼻子呢?”甲说:“他是站在床上咬的。”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说:“天下无错不成书。”《红楼梦》亦莫能外。谓予不信,请看几例:△人民文出版社一九七四年版三十七回,为探春之别早“蕉下客”,黛玉戏谑说:“庄子说的‘蕉叶复鹿’……”此语错误有二:①将“覆”误作“复”。“覆”在这里是掩蔽、遮盖之意,而无“复”意;②“蕉叶覆鹿”语出《列子·周穆王》,《庄子》中无此语,不当让黛玉出此洋相。  相似文献   

18.
读郭诗偶拾     
一《女神》中的《死的诱惑》是郭老最早的一首新诗,评论家几乎都认为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消极、低沉甚至颓伤的情绪,不足取。而这首诗被译成日文刊载在大阪的一家日报上,日本著名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读了后却大为赞赏:“没想出中国的诗歌已经有了这样民主的气息”,“已经表现出了那种近代的情调,很是难得”(《创造十年》)。这个意见颇发人深思,尤其是所指出的诗中“民主的气息”、“近代的情调”,更需要我们用“审美的鼻子”对全诗重新嗅一嗅。  相似文献   

19.
中语第二册《弈喻》中有个句子是:“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课本注此句中的“益苦”为:“更艰苦。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依笔者之见,此注有失允当,似有商榷之处。“益苦”,就其语境而言,诚如注释中所说有“难于想出招数”这一语  相似文献   

20.
一片冰心,语出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心性淡泊,不热中功名。飞黄腾达,语出韩愈《符读书城南》:“飞黄腾达去,不复顾蟾蜍。”比喻职位升得很快,多用于贬义。晨钟暮鼓,语出唐代李咸用《山中》:“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形容僧尼的孤寂生活,也比喻叫人警惕的言语。一尘不染,语出北宋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形容人品高尚,不为不良习气所玷污。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国图赞序》:“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后多用来比喻政治局面死气沉沉。万紫千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