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作家 ,尤善于古体诗的创作。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其古诗的代表作。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年 ) ,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被放出京。第二年 ,他将由东鲁 (现在山东 )南游吴越 ,故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天姥山的诗 ,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但这又不仅仅是一首赠别诗。清人陈沅 :“题曰留别 ,寄去国离都之思 ,非徒酬赠握手之作。”(《诗比兴笺》)诗人在这里是托梦游天姥山以寄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无比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也不仅是其古诗…  相似文献   

2.
天姥山,位于浙江新昌东面,并不能“势拔五岳”,也不能盖过赤城山,也不能超出天台山,但它在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俨然是世界上第一高山。“这种夸张不是简单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第27页,人教版2006年)  相似文献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本文通过对岱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解读,折射出大诗人李白的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4.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该诗叙及梦中游历,依次呈示梦中危景,梦中奇景,梦中所遇,因梦生意。同时,它也深深地刻着道家文化思想的印迹。最为明显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游仙诗“梦游”模式的传承,道家文化意象的运用,以及诗人李白对道教文化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培养符合语文核心素养标准的思辨迁移能力。《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从“梦游”二字着手,探索全诗理性思辨迁移教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何文志 《学语文》2002,(2):19-20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后世关于这首诗歌主题思想的议论颇多,多数学者认为诗歌抒写了李白“对名山仙境的热烈向往”。“向往名山仙境”一说之所以为前修时贤所认同,是因为此说有三个看似充分有力的证据:其一,李白其人好游;其二,此诗为李白即将南游名山之时所作;其三,诗歌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天姥山之美和神仙世界之乐。不过,笔者思之再三,窃以为三个论据均不坚实,“向往名山仙境”六字并不能概括作品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7.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究竟有什么含义,本诗的主旨到底是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教参》说:“凡此种种,描绘得富丽堂皇,好一个‘洞天’,好一个‘仙境’!光明一片,济济一堂,呈现出~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这便是诗人所梦寐以求的乐土,当然地形成了梦游中的高潮。可惜,~觉醒来,梦景消失。诗人苦闷犹存.只得回到人间。”  相似文献   

8.
2013年12月4日。星期三。本期"同题赛场"走进了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一听校名,就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的吟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究竟是写什么的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先让我们列举研究者们的不同意见,并简要地加以评论。《唐诗三百首》的补注者清人陈婉俊对这首诗总共加了五条批语。在“海客谈瀛洲”一句旁,批曰:“先作陪”。在“天姥连天向天横”一句旁,批曰:“叙天姥”。在“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旁,批曰:“入梦游”。在“千岩万壑路不定”等三句旁,批曰:“恍惚迷离,纯是梦境,与实写游山景态者迥别。”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时,偶遇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天姥胜景既是作者梦寐以求的乐主,是诗人日夜所向往、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又怎么会出现‘熊咆龙吟殿岩泉’……这令人恐惧战栗的一幕幕呢?”可谓“教然后知困”,于是,我查找了有关资料,进行了相关考证,似乎觉得对历来高中语文教参中对“梦诗”的传统阐释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蒋文东 《学子》2004,(4):55-55
电视连续剧《大唐歌飞》中,李白作为剧中人物之,其济世报国、傲岸不屈、蔑视权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屡有表现。这不禁令人联想起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12.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作之一 ,这首诗不管是主人公的内在精神还是艺术表现手法 ,都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前人说这首诗“以气为主 ,以自然为宗 ,以俊逸高畅为贵 ,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比较中肯的。我认为这首诗之所以吸引人 ,除了丰富奇妙的想象和卓然不群的诗人形象外 ,还在于它给人的朦胧美感。《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朦胧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构的朦胧美。这首诗以写梦为主体 ,以月为引子。月是自然的朦胧美 ,梦是人世的朦胧美。梦是跳跃的 ,所以诗人一梦之间 ,时间由晚上到清晨 ,又忽…  相似文献   

13.
余卫东 《学语文》2006,(3):34-3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见卷首)所创造的神奇梦幻的意境,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倾倒。纵观这首浪漫主义诗篇,从诸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神来之笔中。流露出诗人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诗篇中那瑰丽多彩的梦境更是活化了诗人奋力抗争、昂扬向上的诗情。  相似文献   

14.
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梦游仙境的理解,大多认为是以仙境的美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以梦游仙境表现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与憎恶,仙境就是诗人的理想,我对此却不敢苟同。我认为这首诗是作者长安梦想破灭后对现实和自我的告白。  相似文献   

15.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盛唐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这首诗写于天宝四年(745),是诗人行前书赠友人的一首乐府古诗。全诗意境雄伟,离奇惝恍,艺术形象缤纷多采,表现手法新巧奇特.向来为人所传诵。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缔造了奇妙瑰丽的意境。诗中梦境节节展开,景物步步变化,越变越奇,把人带入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本文认为李白诗歌中的梦境描写更可以视为是一种隐喻描写。李白以“谢公”自比,抒写自己的悲愤不平之气;又用“熊”“龙”喻自己激昂慷慨冀图振作的光辉俊洁的形象;神仙聚会的场景描写,更是隐喻李白对“尽节报明主”的向往,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借梦中仙境实现。  相似文献   

17.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写于745年,通过分析发现,在这首几百字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找到李白这种思想形成的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意旨,古今论者虽不乏仁智之见,但却似嫌缺少了一些对诗歌文本的解读。本文以诗歌“留别”的题目为切入点,认识“别”之既别“东鲁诸公”又别(诀别,决裂)权贵的双重意义;再探讨诗人如何以真实的笔法表现梦境的虚幻和以梦境的虚幻突出现实的虚幻,结合诗末出现的“权贵”,追寻其在诗中的表现,以此解读出诗歌否定现实,追求自由,不事权贵的意旨。  相似文献   

19.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他本可以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但由于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这首诗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的审美示范。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元744年,经历了一番短暂得意的李白终究被权贵们排挤出了京城,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彻底破灭。745年,他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写了一首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