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推进素质教育,近两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如1999年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2000年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这种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确实,她为考生提供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般的创作自由,考生的佳作可谓“丰富  相似文献   

2.
有人做了一个概括,颇能说明问题:“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所以“话题作文”,即是用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注意审读材料的顺序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背景材料、引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考生在审题时,往往是按“材料———引导语———话题———要求”的顺序。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引导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考生审题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二、注意理解话题的意义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素质教育,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这种话题作文往往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确实,为考生提供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写作自由,考生的佳作可谓“丰富多彩”。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不少内容和表达上令阅卷老师击节赞赏的佳构妙作,在拟题上却缺乏新意,不少考生将材料中提供的话题简单地移用做文章的标题,未免美中不足,读后多少给人留下些缺憾。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清新面孔呢?  相似文献   

5.
一、话题作文特点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首先研究话题作文的特点。话题作文题一般由“话题材料”、“提示语”和“注意点”三部分组成。“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人们称之为“三自”: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  相似文献   

6.
张淑瑶 《现代语文》2006,(9):123-124
如果我们把话题作文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思考评价,话题作文无疑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旧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尊重考生的人本理念,同时,为准确评价考生稳定的作文素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话题作文应运而生的“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则进一步为考生开拓了张扬个性、表现才华的广阔天地。由于话题本身一般都贴近考生生活,能激发考生的感受、联想和想象,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加上容易下笔入题并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话题作文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但考生往往只注重了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和“要求”,对“话题材料”漠不关心,甚至于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全国高考作文出现了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命题 ,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 ,往往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考生可以自由选择 ,自由发挥 ,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的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考生可以按命题的要求 ,结合个人的写作实际发挥特长 ,力争使文章写出“个性”。什么是话题作文的“个性” ?在“发展等级”中明确了四个大项 ,即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和有创新。为了更直观更明确地说明这个问题 ,为了便于评价作文 ,也为了今后的作文指导和训练准确到位 ,我们不妨将四个大项进行更加具体…  相似文献   

8.
“有创新” ,是考纲对话题作文的特别要求之一 ,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四项要求。这是对思维的要求 ,即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它具有限制性 ,即对考生的写作有一定的约束力 ,通俗地说 ,就是给考生规定一个写作的“范围” ;它更具有开放性 ,其写作要求往往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 ,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写作情境 ,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概括地说 ,所谓“话题作文” ,即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 ,激发想像 ,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应该说…  相似文献   

9.
概述宽泛型话题作文也提供“材料”,但不像以往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写作的范围。面对这样的话题作文,同学们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源头。话题作文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具有“活”“宽”“广”的特点,既考察考生对大自然的观察、鉴赏力,又考察考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还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活跃的联想、想象力;话题作文能够考察考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樊茹 《甘肃教育》2005,(3):22-22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开放性作文”,的确为考生完成考场作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良机。这是作文命题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教育的一次理性超越,令人欣喜。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出色的话题作文,“创新”就成为摆在每一名考生面前的首选。然而许多考生对创新作文的理解往往过于狭隘,他们一味地认为,既然没有了“桎梏”,那么自己就可以随情由性、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结果反倒使一些所谓的“创新”作文进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话题中心(即话题),让考生在规定的写作范围之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的作文。 话题作文具有以下特点:1.命题中一般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话题”,作为考生写作构思所依赖的大致范围。2.“话题”出现之前(或之后),一般都要给出一段提示语(或材料),目的是为了引出话题和拓展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就是出题者提供一则材料,从材料中提出一个供讨论、能记叙、能发表见解的话题.给定一个写作的范围,由考生根据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作文形式。例如:2003年天津的“书”.陕西的“拥有现在”,黄冈的“感受平凡”等等.这种命题方式往往不限文体,题目自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人人有话可说。可以预测,这种命题方式将会在今后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继1999年“话题作文”初试,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实质是“话题作文”三试了——春招是二试。“话题作文”由材料作文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题型。材料作文立意常呈定向性,而话题作文立意则呈辐射状;材料作文文体常受限制,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形式可多种多样;材料作文行文往往需复述或摘引或点明原材料,话题作文只需与话题有关,无需与原材料直接挂钩;材料作文对考生思维限制多于开放,话题作文对考生思维则开放多于限制,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和理解,展开联想与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文题为考生提供一个宽泛自由,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话题,考生以“话题”为思想感受的引发点,是放飞思绪和多角度构思联想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是指考试命题只为考生提供一个“谈话的中心”,这是作文写作的基点,考生作文内容只要与题目阐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即可。通常,命题人用一段揭示语引出一个话题,启发思考,考生可以在限制的范围内选用一定文体形式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具有鲜明的特点———“自由”,表现为:从内容上看,审题难度降低,写作内容宽泛,只要围绕话题立意构思,阐发个人的见解即可,为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二是从体裁角度讲,淡化了文体观念。考生可以根据写作内容选定适当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于某种或某几种较常规的固定的文体。阅卷…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文题为考生提供一个宽泛自由,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话题,考生以“话题”为思想感受的引发点,是放飞思绪和多角度构思联想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就是命题者提供一段材料,为考生展开想象、联想提供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话题”。话题作文以其“自由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为人们所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话题的“开放”和“限制”是相对的,话题作文也存在着限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诱因一:话题作文题中的叙述材料话题作文题中一般有一段叙述材料,这段材料往往新鲜、生动、具体,颇有诱惑力,有时一下子就把考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这样,在审题及作文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容易被材料中的某些内容左右,将规定的话题弃置一边,自己从材料中另外提取一个话题,在写作的开始就迈出了错误的一步。在话题作文中,“话题”是核心,我们的审题、构思、行文都应该紧紧扣住“话题”这个核心来进行,这是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如2004年全国高考卷作文的话题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题目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考生应该不折…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高考,山东省首次单独命题,作文实行网上阅卷,这给我们的考生提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网上阅卷除了文面之外,还存在着快速阅卷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取悦于阅卷老师,抓住阅卷老师的心,是考生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是由很多“点”组合的,如果能使这些“眼睛”亮起来,考生的作文就会大放光彩。那么,如何才能使作文亮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角度要“可眼”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是很宽泛的,但是考生如果对话题泛泛而谈,往往会像“政治家的眼睛,大而无当”。《围(城》)因此,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力求“一针见血”。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