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日光  吴文静 《海外英语》2011,(15):272-274
基于认知语言学凸显理论,以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为研究素材,探讨认知凸显对词汇选择不仅是对词的概念的选择,也是对不同的语义范畴等级之间的选择。不同的语义范畴又涉及到其中各词汇隐喻概念的延展,同时,不同范畴等级中不同词之间的选择也受到语境和现实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修辞层面的隐喻和概念思维层面隐喻的异同,并结合语言、社会文化、道德标准和人类意图四个因素来论证传统修辞隐喻和现代认知隐喻具有内在一致性,以深化对修辞隐喻和认知隐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邹湘西 《海外英语》2011,(6):326-327,334
该文主要探讨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介绍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基本功能,然后论述二者的工作机制及异同。最终得出结论,二者具有互补性,应共同认识,以加深对隐喻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李慧艳 《文教资料》2008,(12):37-40
莱科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已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研究进入到认知研究.而Fauconnier和Turner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为隐喻理解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指出两理论对隐喻理解的作用,具体分析两理论,探讨前者理论存在缺陷以说明隐喻推理过程中应应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相辅相成,并融入语境和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梅 《文教资料》2010,(3):37-38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为出发点,阐释隐喻意义的认知解读,指出隐喻在线意义的理解是概念合成的过程,相似性推理及认知主体的创造性、联想性思维在隐喻在线意义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语法隐喻理论的研究为出发点,简单介绍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并通过对中英文中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应用的异同来加深对这些理论内涵的理解。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帮助。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基本概念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通过分析基本隐喻与诗歌隐喻的关系,可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展开的,其展开途径表现为拓展对应关系、增加细节描述、整合多个隐喻和质疑常规隐喻四种。  相似文献   

8.
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是概念系统的一个固定部分。人们用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概念。以此为基础的概念隐喻理解模型认为,长时记忆中的概念隐喻对隐喻理解起重要作用。Glucksberg与Keysar(1990)提出的范畴包容模型认为,XisaY形式的隐喻是直接被理解为范畴包容性断言,本体x被归于一个以喻体Y为典型成员的临时范畴。文章通过分析两个模型的实验证据,提出概念隐喻理论是一个隐喻解释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隐喻的系统性,而范畴包容模型是一个隐喻理解模型,反映了隐喻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Halliday对其语法隐喻的阐释为依据,对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中美代表人的开幕致辞中的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进行分析,发现这一类型的中美外交语篇共享三大概念隐喻(即旅行、游戏和建筑隐喻),并且人际隐喻的使用也颇为频繁,同时,游戏隐喻与明确主观情态隐喻的联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体系本质上具有隐喻性,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以一个概念去理解或表达另一个概念。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著作颇丰的翻译家,庞德提出的绝对暗喻概念体现了隐喻和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概念隐喻理论说明隐喻翻译的成功要取决于译文读者的思维能力,译文是译者与译文读者在思维能力上的融合。庞德的翻译以创造性翻译著称,却在多数译文中忠实地还原了原文隐喻的思维过程。本文从隐喻体现思维的角度分析庞德的绝对暗喻,展开隐喻翻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陈一睿 《海外英语》2011,(5):263-264,266
在认知语言学里,隐喻是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认知方式来进行研究的。它有明显的语言表达特征,即A是B,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模式,由此衍生出千千万万千差万别的语言表达方式。概念隐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根隐喻,它揭示了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所遵循的一个认知原则。它不仅指导人们理解具体的隐喻句,还激发人们创造新的隐喻句,并深刻地影响着词汇及词汇搭配学习。  相似文献   

12.
论隐喻中的"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定义、范畴对隐喻和Halliday提出的“语法隐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语法隐喻”主要是语法性状的某种偏离导致语义上不同程度的变异,“语法隐喻”现象与隐喻现象虽在范畴上有相互交错的部分,却存在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由隐喻的由来及发展来看,隐喻有其固有的科学认识论功能,将修辞学上的隐喻方法引入科学教学的范畴,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尝试并认识隐喻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认知隐喻研究方面,人们普遍接受的是Lakoff和Johnson对隐喻的分类,即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很多学者对这三种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却没有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做过讨论。以这三种隐喻分类为基准,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这三种隐喻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有交叉重合性。  相似文献   

15.
在篇章语言学的信息分析中,主题分析具有与主位分析不同的意义。并且,主题分析对于隐喻语篇存在特殊意义,因为主题和概念隐喻是隐喻语篇建构和识解的重要手段。主题分析帮助人们认知隐喻语篇:从创作角度,概念隐喻建构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从识解角度,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的关系是隐喻。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诸多理论中的两种,它们对隐喻极具解释力。本对两种理论作了系统的评介,并就它们对隐喻的阐释力作了对比,结论是:两种理论各有特色,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量词性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量词性隐喻具有类推性的特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量词性隐喻,并具有类推性。因此在语言表达中,英汉语同样也存在相似的量词性隐喻表达。  相似文献   

18.
隐喻小议     
隐喻是来自空间的概念 ,是随着语言发展而出现 ,它有兴盛期、延续期、也有消失的可能 ,无须把它复杂化。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态度隐喻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包括态度、介入、级差三个子系统。本文以态度子系统为基础,从词汇隐喻、上下文语境、连接性附加语三方面讨论了态度的间接实现方式———态度隐喻。态度隐喻关注在某种句式或上下文语境中,概念意义和语篇意义表达态度的功能,不涉及词汇语法层内部的跨范畴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