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艺术市场处于基本封闭状态,当时私人间的艺术品,尤其文物艺术品,几乎没有流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发展,尤其上世纪90年代初,艺术品拍卖的崛起,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民间收藏和艺术拍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艺术市场于2009年态势可观,突出表现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日益获得收藏者和投资者的格外关注,大量外围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中国嘉德、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等拍卖机构2009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均约15个亿。其中顶级的书画、瓷器等文物艺术品一马当先,扶摇直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史上十分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收藏家和收藏机构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影响力上升,中国国内艺术品购买力大幅增长,艺术品的高价纪录不断被刷新,平均价格线也不断提高:中国当代艺术家延续国际市场的成功势态,而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市场关注;中国的画廊、博览会、艺术品拍卖等业态继续快速发展的惯性,本土机构和国外机构共同带动当代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谓精彩纷呈,波澜不惊。所谓精彩纷呈,是说精品力作屡创新高,备受追捧,以名家名作为主导的艺术品拍卖成为公众关注的商业文化现象;所谓波澜不惊,是说艺术品拍卖市场既没有沿着前期的火热而爆棚,也未因近期的回落而崩盘,而是在调整在夯实基础,挤出泡沫,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态势,理性而直接地指出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培育和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基本思路,对于艺术品市场管理的科学化,经营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艺术藏市看中国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纽约《艺术与拍卖》杂志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正在成为国际收藏市场大国,其艺术品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这一趋势使国际艺术品市骤然有了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临近新年,2008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伴随金融危机进行。 随着2008年秋季拍卖落幕,金融风暴对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中国嘉德、北京华辰等国内主要拍卖公司与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知名拍卖会秋拍的“缩水”,无可避免地宣告收藏市场“寒冬”的来临。  相似文献   

7.
在2003年便有人提出艺术市场的"泡沫论"。之后的两年多间,关于中国艺术市场究竟有无"泡沫"和"泡沫化"的论争不绝于耳: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坦言:"艺术品拍卖屡屡创出天价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92-92
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可谓步入黄金时代,各大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纷纷告捷,不断刷新拍卖纪录,仿佛预告艺术市场的高速发展,而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的2011年秋拍,收藏者可与众多艺术精品共同见证这个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1999年之前,国内艺术品拍卖的年成交额始终徘徊于4亿人民币以下;到了200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步升温,当年成交额10.5亿人民币。开始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膨胀。去年以来,无论北京、上海,还是南京、广州,各地艺术品拍卖高潮迭起,成交率普遍在70%以上,而全年的成交额可达创纪录的70~80亿元。  相似文献   

10.
拍卖行业 私洽风起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经营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成交额总计279.28亿元,较之2011年的成交额下滑了51.53%;其中超百万元级别的拍品2012年成交约4500件,较之2011年缩水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益繁盛的同时,艺术品造假猖獗、赝品泛滥、知假拍假的问题已呈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危害最重,影响最大、最需解决的迫切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追捧艺术品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收藏及拍卖市场热闹非凡。1995年,现代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被中国建行广州分行以550多万元买走,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当年,《毛主席去安源》的拍卖价格550多万元,若今天再行拍卖,其价约2000万元。如此之高的投资回报,怎不令众多投资者特别是外资银行心生向往。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驻北京首席代表郭仲华就是从那时开始关注中国艺术品的,其一个同行也是中国大写意画的爱好者,经常奔波于中国各拍卖会场。不过,目前均以个人身份购买中国艺术品,有时还在自己的办事处不定期举办个人藏品展。他们对中国艺术品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2014年艺术品市场中小拍卖行的幸存者游戏》 当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遭遇低谷,使得本就层次分明的拍卖行阵营两极分化现象越发严重,大型拍卖行依靠品牌效应不断吸纳新血、扩大份额,中小拍卖行生存空间愈发狭小,竞争更加残酷。  相似文献   

14.
1958年,中国最后一个拍卖行在天津关门,标志着曾在中国延续100多年的拍卖行业帷幕的落下;计划经济靠计划配置资源,不需要拍卖行业。斗转星移,光阴弹指,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早经历市场经济大潮洗礼的广州,于1986年率先成立了拍卖行;1992年拍卖行业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伴随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艺术品拍卖迅猛发展,成为文化领域独领风骚、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独领风骚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在拍卖行业高增长、高利润、高歌猛进的时候,由于起步晚、发展快、数量多造成的诸多矛盾集中凸现,而为社会各界垢病最多的则是拍假和假拍的问题,甚至导致拍卖企业诚信危机,拍卖行业形象严重受创。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纽约苏富比秋拍会上张晓刚的早期作品《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和《血缘:同志》,分别以2372.31万元和2071.635万元成交。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疯狂”,刺激众多画廊纷纷开业,北京798、草场地、观音堂等地,聚集大大小小上千家画廊。记者在“2008艺术北京”采访中发现,急速发展的中国画廊业急功近利地追求经济利益的风气浓厚,一、二级市场次序颠倒,作为二级市场的艺术品拍卖公司“越俎代庖”,挤压着一级市场画廊的空间,加上国外画廊的纷纷进入,使许多画廊开业不久便“关门大吉”。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2-92
包括岳敏君、王广义、贾又福作品在内的175件中国当代艺术精品,3月22日出现在中国大陆首次大规模艺术品慈善拍卖“真情无价·真爱永存”现场。这些作品全部无底价上拍,所得捐赠中华慈善总会“救助白血病儿童”专项基金。作为“嘉德四季”拍卖的一场,本次拍卖荟萃中国当代名家的珍品力作,整体展现具时代特色的艺术风貌如:贾又福太行系列的代表作《秋心彤云》、在意大利个展中引起注意的朝戈《树之秋》、  相似文献   

17.
收藏·拍卖     
《中外文化交流》2009,(3):92-93
中国艺术品拍卖“出走”华语圈;圆明园“兔鼠首”如期拍卖;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专场落槌;莫奈早期名作获价1120万英镑;范曾百余作品售数千万元;  相似文献   

18.
在1月15日举行的中国拍卖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上,加强行业自律被定为今年的头等大事。而2004年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39.35亿元人民币,几乎是2003年成交额的3倍。艺术品拍卖如此红火,为何将加强行业自律定为头等大事。原来,艺术品拍卖已成为备受诟病的暴利行业,有人为利不择手段。业内人士指出,从京、沪等地的大拍卖行到全国各地数千家中、小拍卖行,都可能存在程度不一的暗箱操作乃至违法违规行为,有的拍卖行甚至只搞一次拍卖会就关门了,  相似文献   

19.
在物艺术品拍卖领域,一件拍品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天价的,并不是排名前列的拍卖公司,却多是一些成立不久、业绩不彰的小拍卖公司。业内人士将其归咎为人为炒作,虚假成交,价位虚高。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物艺术品的价位?如何拒绝炒作,遏制价位虚高,是当前规范和发展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14年艺术品秋拍市场分析与投资攻略》 对于那些已然深谙拍卖市场“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运动规律的市场参与者而言,“高潮之后必会有低谷”的经验让他们轻松猜中了2014年这场拍卖故事的开头,但却难以意料或说无奈于这个故事的未完结尾——临近2014年秋拍之时,艺术品市场仍处于低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